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荷兰代表在北京两轮谈判后,当初嚣张跋扈的样子,现在一点都不剩

热点资讯 2025年11月21日 22:41 1 cc

就在不久前,荷兰还对中国出手很猛,说是“为了安全”,其实就是借着芯片的问题,给中国企业控股的安世半导体来了个下马威。原本态度强硬的荷兰政府,话说得硬气,动作也不含糊。

但没想到,最近画风突然变了。11月18日至19日,中方和荷兰进行了两轮磋商,两轮谈判后荷兰不但没继续强硬,反而主动提出“暂停限制令”,态度来了个大转弯。

这场从高高在上到小心翼翼的转变,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场芯片风波里,谁是真正的主导者?

荷兰代表在北京两轮谈判后,当初嚣张跋扈的样子,现在一点都不剩

从强势开局到低调收场,荷兰的底气是怎么没的?

这事最早起因,是荷兰政府突然宣布,要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说是要防范技术外泄,还特别点了名,涉及中国的安世半导体。

这家公司本身是由中国企业控股的,荷兰这一步,打的明明白白。

荷兰的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当时态度特别强硬,说这种限制是“必要的”,法院也很配合,很快就支持限制安世对相关企业的控制权。这一连串操作,明里暗里都是在冲着中国来的。

荷兰代表在北京两轮谈判后,当初嚣张跋扈的样子,现在一点都不剩

但问题是,荷兰自己的芯片产业其实并没有多少资本跟中国硬碰硬。像荷兰的大型半导体设备商,尤其是光刻机制造商,市场高度依赖中国订单。

眼看着政策一出,企业的订单开始出现问题,股价也受到影响,企业内部也开始有不满的声音传出来。

而中国方面的回应,多次提醒荷兰不要让政治干扰正常的经济合作。中方态度很明确,不能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单边限制。

荷兰代表在北京两轮谈判后,当初嚣张跋扈的样子,现在一点都不剩

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限制部分关键原材料的出口,这些原材料正好是荷兰芯片企业生产所需。

就在近期,荷兰感受到了压力。企业在国内对政府的政策提出质疑,认为不应该把政治立场带进商业决策。外部媒体也开始质疑荷兰是不是在过度干预市场,搞“选择性开放”。

最终结果就是,荷兰代表访华,在两轮谈判之后,当地时间11月19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在社媒上宣布已经“暂停”了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

荷兰代表在北京两轮谈判后,当初嚣张跋扈的样子,现在一点都不剩

这是个非常明显的态度软化,不再像之前那样强硬摆出姿态,说明荷方其实是抱着“低调修复关系”的目的而来,态度上已经不是之前那种“我说了算”的样子了。

表面上让步,实质上是想拖时间?

虽然荷兰宣布“暂停”了行政命令,但这个“暂停”并不等于撤销。听起来像是放松了限制,实际上很多关键点并没有变化。

荷兰政府的说法也很有意思,表态中透露出想在面子上保留强硬形象,但在实际操作上先停下来,以免局面继续恶化。

荷兰代表在北京两轮谈判后,当初嚣张跋扈的样子,现在一点都不剩

而中方对此的回应也很清楚,11月19日,中国商务部表示,中方对荷方主动暂停行政令表示欢迎,认为这是向妥善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迈出的第一步,但距离解决全球半导体产供链动荡和混乱的根源“撤销行政令”还有差距。

也就是说,中国并不把这个“暂停”当作荷兰真正的让步,很可能是荷兰的一个缓兵之计,关键还得看荷兰后续是否彻底撤销这些限制措施。

更现实的问题是,荷兰的司法系统并没有跟上行政态度的变化。

荷兰代表在北京两轮谈判后,当初嚣张跋扈的样子,现在一点都不剩

法院的判决依旧有效,意味着安世半导体该受限的还可能受限。这种“行政让步、司法不动”的操作方式,其实本质上是在耍滑头,政府层面暂时停下动作,但背后真正制约企业的东西还在。

这种处理方式,让人感觉荷兰是在试探中国的底线。但这种模糊不清、左右为难的态度,只会让信任进一步流失。

荷兰信誉打了折

过去,荷兰在国际上一直有“契约精神”这块招牌,强调市场开放、公平竞争。但这次事件,不仅让中国企业寒心,也让国际社会对荷兰的商业信誉打了个问号。

荷兰代表在北京两轮谈判后,当初嚣张跋扈的样子,现在一点都不剩

一个国家如果随意拿“国家安全”做挡箭牌,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哪怕理由再多,终究也难以服众。荷兰这次对中资企业的打压,表面上是“依法行政”,实质上却是政治干预下的商业限制。

更让局势复杂的是,荷兰政府内部分歧明显。

一方面,经济大臣的态度实质上依旧强硬,此前甚至公开表示即使再来一次,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另一方面,荷兰本国的企业却发出不同声音,认为跟中国脱钩会伤害本国利益,尤其是高科技制造业。

荷兰代表在北京两轮谈判后,当初嚣张跋扈的样子,现在一点都不剩

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的局面,政界想“站队”政治立场,商界则更看重实际利益。这种内部分裂,导致荷兰的对华政策变得摇摆不定,现在这么说,将来又换口,不仅让中方难以信任,也让企业觉得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接下来,中荷之间的合作恐怕会进入一个“谨慎期”。

中国企业在面对荷兰市场时,势必会更加小心,避免再次遭遇“突然变脸”。而荷兰政府如果不尽快修复问题、恢复市场规则,恐怕很难再赢得中国投资者的信任。

荷兰代表在北京两轮谈判后,当初嚣张跋扈的样子,现在一点都不剩

这一事件还暴露出一个更深层的问题,那就是在高科技领域,西方国家在面对中国企业崛起时,往往采取的是打压而不是合作。

他们一边在口头上谈“自由市场”,一边却用各种手段限制中国企业的发展。这种双标做法,不仅损害了全球产业链的稳定,也让国际合作变得更加困难。

实力才是底气,荷兰这次摔了个跟头

这场围绕芯片出口限制的风波,最终让荷兰不得不收起锋芒。从态度强硬到低头求和,荷兰的转变背后不是出于自愿,而是现实压力使然。

荷兰代表在北京两轮谈判后,当初嚣张跋扈的样子,现在一点都不剩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荷兰企业自己最清楚。一旦失去这块市场,损失的不仅仅是订单,更是整个产业链的稳定性。

中国没有动辄报复,而是通过清晰的立场和有节奏的反制措施,稳住了局面。真正体现了一个道理,靠着喊话和封锁,是压不住一个有产业基础、有市场规模的国家的。

这件事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别以为用政治判断就能操控市场走向,别把“国家安全”当成随时可用的通行证。市场规则就是市场规则,一旦破坏了信任,想要恢复就难了。

荷兰代表在北京两轮谈判后,当初嚣张跋扈的样子,现在一点都不剩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这场博弈中表现出的是成熟和稳重,以实力和耐心应对挑战。这种方式,比起表面的强硬,更容易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结局虽然暂时平静,但这场风波留下的后遗症还在。中荷之间的信任已经不再像从前,要想恢复,需要荷兰拿出真正的诚意,而不是继续玩“暂停”这种文字游戏。

荷兰代表在北京两轮谈判后,当初嚣张跋扈的样子,现在一点都不剩

至此,荷兰当初那副“我说了算”的模样,早就不见了。

现实告诉我们,不是谁声音大谁就赢,而是谁更能撑得住局面,谁才有资格主导对话。荷兰这次摔了个跟头,也该学着收起点脾气了。

参考信息:

中国商务部介绍安世半导体问题中荷磋商情况——中国新闻网2025-11-19 22:20

“荷兰暂停干预安世半导体”——京报网2025-11-19 19:04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