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9亿,足以买下一个小国的财富,却换不来一个老人安乐的晚年。如今97岁的李嘉诚,不仅开始频频“甩卖”资产。偶尔出现在公众面前,也是一副弯腰驼背、只...
2025-11-18 0
冬天一到,门诊里血压“蹭蹭蹭”往上涨的人明显多了。有的患者平时控制得挺好,一进冬天早上起来一测,收缩压直接飙到160mmHg以上。很多人纳闷:明明吃了降压药,为什么血压还忽高忽低?
是不是药没用了?是不是要加量?这事儿还真不能一概而论。钟南山院士早就提醒过,冬季低温对血压的影响远比你想象的复杂,尤其是正在吃降压药的人,更要格外当心。
一到冬天,很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就开始感觉头晕、胸闷,甚至一早起床就头痛。其实这不是偶然,人体血管对气温变化极其敏感。温度一降,血管就会反射性收缩,血压自然就升高了。
尤其在凌晨到清晨这段时间,是血压最容易“跳高”的“雷区”。这个生理波动叫“晨峰血压”,是冬天高血压患者最危险的时段之一。如果降压药吃得不合适,或者作息不规律,很容易导致血压控制不住。
不仅如此,冬季空气相对干燥、日照减少、活动减少、进食偏咸,都会加重血压波动。这时候,如果还用“夏天的降压方案”来应对冬天的血压波动,往往会南辕北辙。
第一,早上服药太晚。不少人习惯起床洗漱后才吃药。但冬天晨峰血压来得早,很多人醒来5点多血压就开始升高,如果药物作用滞后,就容易“晚一步”。
第二,擅自加药或减药。有些患者一看到血压高了就自己多吃一颗药,有时又因为担心低血压就停药。这种做法既危险又不稳定,容易引发血压“过山车”现象。
第三,忽视夜间血压。很多人只关注白天的血压,但冬天夜间寒冷,睡眠中血压升高很常见。如果降压药没有覆盖整夜,反而可能导致心梗、脑卒中的风险增加。
第四,穿得太单薄。别小看保暖,寒冷刺激会让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脖子和后背的温度尤其关键,冷风一吹,血压马上就上来了。
第五,运动时间错选。很多人习惯早上运动,但冬天清晨气温低、血压高,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晨练不当反而可能诱发意外。
第六,忽视饮食含盐量。冬天饮食重口容易摄盐过量。钠摄入高会使血压上升,钾不足也会影响血压调节。很多人吃咸菜、火锅、腌制品不控制,血压自然飙升。
第七,情绪波动大。冬季日照短,容易情绪低落、易怒,而情绪变化也会直接影响血压稳定性。尤其是天气不好时,焦虑、烦躁感更明显。
很多患者以为药吃下去,血压就应该“固定”在某个数值,这是一个常见误区。血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波动的指标,尤其在冬季,血压的“弹性”更大。
还有人觉得“我感觉没什么不舒服,血压高点也没关系”,这也是个危险的想法。高血压最可怕的地方不是一时的高,而是长期的高,悄无声息地伤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另外一个误区是“吃降压药会上瘾,一旦吃上就停不下来”。其实降压药并不是止疼药那种机制,而是通过调节血管扩张、心率、肾素系统等机制,长期控制血压波动。不是药物依赖,而是慢病管理的需要。
首先是服药时间的调整。对于晨峰血压明显的人群,医生可能会建议将部分药物换成长效制剂,或者将一部分药物安排在睡前服用,以覆盖夜间和清晨的血压波动。
其次是定期自测血压。特别是在气温骤降或身体状态变化时,更要监测血压的三个关键时间点:早起、午后、临睡前。不要只看一个时间段的血压,更重要的是观察整体波动趋势。
再者是注意药物的代谢特点。
很多降压药在体温较低时代谢速度变慢,药效可能被延迟或者增强。一些患者在冬天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其实是血压降得太低了,应及时就医调整剂量。
饮食方面,要学会“巧补钾、控钠”。可以多吃富含钾的食物,比如香蕉、土豆、西红柿。但肾功能不全患者则要格外小心补钾,以免适得其反。
保暖不能只靠“穿得多”。颈部、脚部、腰背是关键区域,特别是出门时要戴围巾、穿厚袜子。这不是迷信,而是实打实的血管保健措施。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的是睡眠规律。冬季黑夜长,很多人晚睡晚起,打乱生物节律也会影响血压调节。建议尽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冬天血压升高,看上去是“冷”惹的祸,其实背后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增强。冷刺激会促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这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
同时,冬季维生素D水平下降也被认为与高血压风险升高有关。阳光少了,皮肤合成维D减少,而维D在调节血管张力方面起着一定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建议冬季适度晒太阳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不太被注意的因素是血液黏稠度。冬天水喝得少,运动少,血液容易变得黏稠,血流阻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也会推高血压。
吃药是控制血压的手段,但生活方式的管理才是根本。尤其是在寒冷季节,如果一边吃药,一边“作”,比如熬夜、抽烟、暴饮暴食,那再好的药也难以稳住血压。
适度运动是天然的“扩血管剂”,但冬季运动要讲究时机和强度。建议选择白天温度较高时段,避免空腹、避免寒风直吹,选择室内或遮风场所更安全。
还有就是不要忽略心理压力。有些人冬天情绪低落,血压也跟着乱跳。心理状态对血压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得大,学会释放压力,是降压“软技能”之一。
冬天的血压像一只被“冻醒”的猫,平时温顺,一旦条件变化就可能乱窜。吃降压药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真正的血压管理,是吃药+监测+调整+生活习惯的“组合拳”。
千万别小看那些生活里的“小动作”:多穿一件衣服、早点吃药、早上晚点出门、少吃点咸的……这些看似琐碎的变化,恰恰是冬季控血压的关键点。
科学控压,冬天才能安稳过得去,不留隐患。
如果你或者家里人正在吃降压药,不妨一起对照看看,这7个细节都注意到了吗?也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冬天控血压的小妙招,点赞、转发给需要的朋友,咱们一起把血压稳稳当当地“熬过这个冬”。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24(1):5-6.
[2]钟南山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相关文章
2909亿,足以买下一个小国的财富,却换不来一个老人安乐的晚年。如今97岁的李嘉诚,不仅开始频频“甩卖”资产。偶尔出现在公众面前,也是一副弯腰驼背、只...
2025-11-18 0
41岁白百何现身东京,她的下跨变得好大啊,脸也胖了,变化真大,她穿的裙子太奇特啊,全是球球还是珍珠啊,看到我密集恐惧症都犯了!...
2025-11-18 0
多国在南海捣乱,解放军如何应对呢?中国南海维权,为何要第一个收拾菲律宾呢?菲律宾是当前东盟国家中,唯一被美国当枪使在南海闹事的国家,中国没有像对待日本...
2025-11-18 0
2026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正式施行,新增了不少直接拘留的违法情形。所里民警特意梳理了5件日常易忽视的事,只要触碰就可能被拘留,大...
2025-11-18 0
前言:十二年的婚姻,像一辆驶过风雨的旧车,轮胎磨平了,引擎也常抖动,但至少还能前行。老陈和李梅曾以为,熬过了租房、熬过了产房、熬过了孩子叛逆期,剩下的...
2025-11-18 0
冬天一到,门诊里血压“蹭蹭蹭”往上涨的人明显多了。有的患者平时控制得挺好,一进冬天早上起来一测,收缩压直接飙到160mmHg以上。很多人纳闷:明明吃了...
2025-11-18 1
不许福建舰进入台海?台军方不自量力撂下狠话,称福建舰要是敢来,他们就会竖起百枚导弹,让解放军有来无回。本月初,中国首艘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正式入列三亚军...
2025-11-1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