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援引共同社11月17日报道,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彰已抵达北京, 现场视频显示,其面对记者提问一言不发。(来源:政事儿)更多精彩资讯请...
2025-11-18 0
最近几年,人口数据让很多人心里一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死亡人数达到1110万,比前一年多了近70万。专家们通过模型计算,从2024年开始,这数字会稳步往上爬,到2025年很可能超过1200万。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的张震教授和老龄研究院的李强教授在2024年的一项研究中指出,高峰会持续几十年,到2061年可能冲到1900万左右。这不是随便猜的,他们用了历史出生记录和存活率数据来模拟,预测区间在1557万到2242万之间。简单说,这波高峰是老龄化加速的直接结果,社会得早做准备。
造成这情况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专家们分析得挺清楚。首先是过去出生人口的集中爆发。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下来,1949到1958年平均每年出生2100万多人,那批人现在大多76到84岁,正进入高风险期。接着,1962到1975年又来一波大高峰,平均每年2600万,1963年甚至接近3000万。这些人是经济建设的主力,现在他们集体退休,健康问题就冒出来了。研究显示,这两个出生潮直接推高了老年人口基数,导致死亡人数跟着涨。
第二个因素是寿命延长带来的效应。建国初期,人均寿命才35岁左右,很多病是致命的。现在医疗进步了,2023年人均寿命已经78.2岁,婴儿死亡率降到6.1‰以下。更多人能活到七八十岁,过去早夭的现在都熬到老年。这听起来是好事,但也意味着老人数量爆棚,即便每个年龄段的死亡风险低了,总数还是因为人多而上涨。张震教授他们用联合国数据对比,发现中国寿命增长速度全球领先,这直接放大死亡高峰。
第三个因素是死亡率整体下降,但结构变化大。1949年死亡率20‰,到2023年只剩7.87‰,上升很少。可死亡模式变了,早年多在婴幼儿,现在集中在60到90岁。研究用数理模型模拟,从2000到2100年,死亡高峰会逐步往高龄推移。生育率低加剧这问题,2023年出生才902万,总和生育率低于1.2,远低于更替水平2.1。专家说,这形成恶性循环:少子化加速老龄化,老龄化又压低生育。
2025年是关键节点,人口总量峰值后开始下滑。预计今年死亡人数1200万,新生儿可能不到900万,净减少超300万。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数据,60岁以上老人已超3.1亿,占总人口22%。到2030年,这数字会到3.69亿,占26.4%。东北地区老龄化最重,辽宁65岁以上占21.9%,已进重度老龄化。其他20个省也中度老龄化,这波浪潮会让医疗和养老体系吃不消。
养老压力首当其冲。现在家庭多是4-2-1结构,一对夫妻管四个老人加一个孩子。公立养老院排队几年,私立一个月上万块,很多人负担不起。专家统计,养老床位才800多万张,需求超1000万,缺口200万以上。护理员更缺,需求600万,实际在岗不到50万,一个护理员常管十几个老人,服务质量肯定跟不上。2025年,这缺口还会拉大,因为每年2000万新老人加入。
医疗系统也开始报警。慢性病缠身老人多,2023年超七成老人有高血压、糖尿病啥的。医院老年门诊队伍长,住院比例高,消耗资源大。医保基金以前年轻人缴费多,现在缴费比例降,老人报销多,2023年支出涨8%,收入只5%,到2035年可能入不敷出。专家走访医院,发现大城市老年患者占门诊四成以上,年轻人生病排不上号。
殡葬服务成另一大难题。大城市“死不起”不是玩笑,上海墓地一平米超10万,火化高峰期等3到7天。全国需新增300家殡仪馆和5000台焚化炉,但建起来难,居民反对多。2025年死亡人数一多,这问题会更突出,专家呼吁中长期规划,避免社会矛盾爆发。
不过,这高峰也带来机会。银发经济正火起来,2023年市场规模超7万亿,预计2030年破20万亿。企业瞄准老人需求,开发智能手环、健康食品啥的。联合国预测,2030年中国老人消费潜力巨大,占GDP比重升。政策上,国家推十五五规划,重点发展适老产品,年增长15%。
转向人才红利是出路。中国高等教育全球第一,每年千万毕业生注入活力。老年人经验多,能继续干活,日本德国就这么做,鼓励老人就业。专家建议借鉴,建安宁疗护体系,已有4000多家机构,提供临终关怀。普及生命教育,让大家理性面对生死。
高峰考验社会治理。过去靠人口红利,现在得靠长寿红利和科技。企业投资养老机器人,缓解护理短缺。社区志愿服务用老人经验,减轻家庭负担。2025年,国务院意见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场规模年增15%。
慢性病管理成重点。红网报道,2025年老人慢性病比例75.8%,需加强社区监测。企业如蚂蚁集团推APP,帮空巢老人跟踪健康。医院调整资源,老年科室扩容,减少排队。
医保改革迫在眉睫。基金压力大,专家建议提高缴费基数,扩大覆盖。2025年,年轻缴费者比例降到历史低点,老年支出主导,得平衡好不然崩盘。
殡葬行业需创新。推广海葬、树葬,降低成本。北京上海试点绿色殡葬,墓地价格稳住。2025年,死亡高峰初现,服务得跟上,避免乱象。
银发经济蓝海广阔。2024年末老人消费结构变,旅游、健康品热卖。企业开发适老手机、家居,市场潜力万亿级。政策支持,税收优惠拉动投资。
学习国外经验管用。日本早遇老龄化,建完善养老网,护理员培训多。中国可复制,2025年人社部标准提升服务质量。
生命教育进学校。专家推课程,让年轻人懂生老病死,减少恐慌。2025年,部分省市试点,社会反响好。
安宁疗护加速建。全国超4000家医院设科室,提供疼痛控制、心理支持。老人临终尊严高,家庭负担轻。全年龄友好社会是目标。通过高峰,中国产业升级,观念进步。平稳渡过,未来更宜居。
最后,这高峰虽棘手,但处理好能转危为机。社会多方努力,构建支撑体系,就能应对自如。
相关文章
中新网援引共同社11月17日报道,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彰已抵达北京, 现场视频显示,其面对记者提问一言不发。(来源:政事儿)更多精彩资讯请...
2025-11-18 0
“ 现在休庭,择期宣判 ” 当审判长落下法槌,你还在庆幸自己庭审滔滔不绝,却不知早在庭审前两分钟,胜负已注定 ,那些你忽略的弦外之音,正是决定官司走向...
2025-11-18 0
“高市辞职”“撤回发言,赶快道歉”“不需要煽动战争的首相”……日前,超百名日本民众在位于东京的首相官邸前抗议,手持标语、高呼口号,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
2025-11-18 0
中新网北京11月17日电 (记者 夏宾 在中国高品质大型游戏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投资机构近日走进CreateAI位于北京怀柔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的大型影...
2025-11-18 0
小鹏汽车仍然没能盈利,但亏损进一步收窄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小鹏汽车该季度亏损为3.8亿元,同比收窄将近80%,环比收窄20.3%。小鹏汽车...
2025-11-18 0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上台没多久,就在国会扔出一颗重磅炸弹。11月7日,她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回答议员提问时,说如果台湾地区遭遇武力攻击,比如海上封锁啥的,...
2025-11-18 0
美国使馆逼中国交港口,大豆订单突然消失,背后算的是笔什么账。最近听说两件事挺有意思。一是美国驻希腊大使突然跳出来,让中国赶紧退出希腊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
2025-11-18 1
最近几年,人口数据让很多人心里一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死亡人数达到1110万,比前一年多了近70万。专家们通过模型计算,从2024年开...
2025-11-18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