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78岁张廷玉被抄家,36万两白银被搜出,不久后乾隆:快,还回去

热点资讯 2025年10月20日 16:06 1 admin
78岁张廷玉被抄家,36万两白银被搜出,不久后乾隆:快,还回去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78岁张廷玉被抄家,36万两白银被搜出,不久后乾隆:快,还回去


《——【·前言·】——》

清朝有位“三朝元老”叫张廷玉,活到78岁高龄时突然被乾隆皇帝下令抄家,官兵们从他家里搜出了惊人的36万两白银!

要知道,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天文数字的财富啊。不过奇怪的是,抄家没过多久,乾隆就急匆匆地下令把这些银子全部还给了张廷玉。

这位老臣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乾隆为何先抄他的家又匆忙归还他的财产呢?

78岁张廷玉被抄家,36万两白银被搜出,不久后乾隆:快,还回去

从穷秀才到三朝重臣

张廷玉出生在北京一个并不显赫的家庭,从小就显露出过人的聪明才智。

他爹对他要求特别严格,别的孩子放学回家就能玩耍,他却得继续埋头苦读。

小张廷玉虽然心里有时也嘀咕,但这种严格的家教造就了他日后做事一丝不苟的性格。

康熙三十九年,他终于通过科举考试得中,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当时的康熙皇帝正需要有才干的年轻官员,张廷玉很快就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康熙四十三年,他被选入南书房,这可是皇帝身边的近臣啊,一下子就能穿上四品官服,在当时可是相当了不起的。

78岁张廷玉被抄家,36万两白银被搜出,不久后乾隆:快,还回去


张廷玉在南书房工作认真负责,经常加班到深夜,整理各种奏章和文件,他那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也让康熙皇帝赞不绝口。

到了康熙六十年,张廷玉已经升任刑部右侍郎,专门负责处理全国的刑事案件。

他处理案件特别公正,从不徇私枉法,在官场上赢得了"清官"的美誉。

当时有个案子,牵涉到一个权贵家族,很多官员都不敢碰,张廷玉却坚持依法办事,得罪了不少人,但康熙却因此更加赏识他。

78岁张廷玉被抄家,36万两白银被搜出,不久后乾隆:快,还回去


1722年,康熙驾崩,雍正继位。朝代更替对很多官员来说都是危险期,稍有不慎就会被新皇帝清算。

但张廷玉因为一直保持中立,不参与党争,所以平稳过渡,不仅没有被排挤,反而得到了雍正的重用。

雍正看中他办事稳妥、心思缜密的特点,逐渐让他参与到核心决策中。

雍正七年,一个影响深远的机构——军机处成立了,张廷玉作为创始成员之一,参与制定了军机处的各项规则。

78岁张廷玉被抄家,36万两白银被搜出,不久后乾隆:快,还回去


军机处直接向皇帝负责,绕过了传统的内阁体系,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张廷玉在军机处工作时,经常能够提出独到见解,帮助雍正解决了不少棘手问题。

雍正对张廷玉的信任到了什么程度?

雍正十三年,皇帝病重时,指定张廷玉为顾命大臣之一,负责监督皇位顺利传给乾隆。

不仅如此,雍正还特别恩准张廷玉死后可以配享太庙,这在当时是极高的荣誉,很少有汉族大臣能够获得。

78岁张廷玉被抄家,36万两白银被搜出,不久后乾隆:快,还回去

君臣不和起风波

乾隆即位后,对张廷玉这位老臣初期还是相当尊重的,甚至封他为“三等伯爵”。

但问题很快就出现了。张廷玉在经历了康熙、雍正两朝后,已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处事方式,骨子里比较保守。

而年轻的乾隆充满改革热情,想要打破很多旧规矩,这就导致两人经常产生分歧。

乾隆三年,朝廷讨论要不要恢复古代的"三老五更"礼仪。

张廷玉认为这种古礼太过繁琐,实行起来会浪费很多人力物力,就直接表示反对。乾隆心里很不高兴,觉得张廷玉不尊重传统文化。

78岁张廷玉被抄家,36万两白银被搜出,不久后乾隆:快,还回去


乾隆八年,皇帝又提出要改革科举制度,张廷玉再次持反对意见,理由是现行的科举制度运行多年,已经很成熟了,贸然改革可能会引起士子不满。

乾隆被他一再反对,心中的不满开始累积。

随着年龄增长,张廷玉在朝堂上说话的语气也越来越"倚老卖老"。

他经常用"当年康熙皇帝如何如何""雍正皇帝曾经怎样怎样"这样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言下之意就是"我见过的皇帝比你多,经验比你丰富"。

这种态度让乾隆很不舒服,觉得这个老臣太不把自己当回事了。

78岁张廷玉被抄家,36万两白银被搜出,不久后乾隆:快,还回去


到了乾隆十三年,已经76岁的张廷玉第一次向皇帝提出致仕(退休)的请求。

乾隆表面上挽留,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着如何减少这位老臣的影响力。

第二年,张廷玉再次请求致仕,但这次他加了一个条件——要求乾隆给他一个书面保证,确认他死后确实能配享太庙。这个要求直接触怒了乾隆。

在封建社会,臣子竟然要皇帝给"保证书",这简直是大不敬!乾隆认为张廷玉这是在质疑自己的诚信,龙颜大怒。

78岁张廷玉被抄家,36万两白银被搜出,不久后乾隆:快,还回去


事情还不止于此。张廷玉在请求退休后,因为身体不适没有亲自去谢恩,而是让儿子代为传达谢意。

乾隆立刻怀疑张廷玉在军机处有内线,能提前得知皇帝的决定,才敢不亲自出面。

这个怀疑加上之前的不满,促使乾隆下定决心要给这位老臣一个教训。

78岁张廷玉被抄家,36万两白银被搜出,不久后乾隆:快,还回去

抄家风云

乾隆十五年,张廷玉正式被下令抄家。一大队官兵围住了张府,开始彻底搜查。

张廷玉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保持着镇定,他知道自己一生清廉,没有贪污受贿,对抄家并不特别恐惧。

搜查进行得非常彻底,从宅邸的大厅到厨房的角落,从书房的抽屉到花园的假山,没有一处被放过。

官兵们挖地三尺,就差把房子拆了。终于,在张府的地窖里,官兵们发现了大量的白银和金器。

清点后发现,总价值高达36万两白银!这在当时是一笔惊人的财富,足够普通人家过上几百年的奢侈生活。

消息一传出,京城沸腾了。大家都在议论这位看似清正廉明的老大臣原来也是个贪官。

78岁张廷玉被抄家,36万两白银被搜出,不久后乾隆:快,还回去


有人说:"果然是三朝元老,捞了这么多钱!""怪不得能当这么久的官,原来背后都是黑的!"一时间,张廷玉的名声跌到了谷底。

乾隆得知搜出巨款的消息后,心中暗喜,认为终于抓到了张廷玉的“把柄”。

他立即下令对这笔财产进行详细查验,要查明每一两银子的来源,一定要给张廷玉定个贪污罪。

然而,查验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36万两白银中,大部分都是历年来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赏赐给张廷玉的俸禄和赏金。

78岁张廷玉被抄家,36万两白银被搜出,不久后乾隆:快,还回去


张廷玉为人节俭,这些年来的俸禄几乎都没怎么花,一直存着。

而且每一笔赏赐都有详细记录,包括时间、金额和原因,清清楚楚写在他的私人账本上,和宫廷档案完全吻合。

更有意思的是,查验人员还发现张廷玉的账本上记录了他每年的收入和支出,记账非常细致,连买一支毛笔的花销都记录在案。

78岁张廷玉被抄家,36万两白银被搜出,不久后乾隆:快,还回去


通过这些账目可以看出,张廷玉确实过着非常节俭的生活,他的大部分收入都用于购买书籍和资助贫困学子,很少用于个人享乐。

这个结果让乾隆很尴尬。

他本想借此机会彻底打倒张廷玉,现在却发现张廷玉确实清白无辜。如果继续追究下去,只会显得自己刻意刁难忠臣,有损皇帝形象。

无奈之下,乾隆只能下令将这些财产归还给张廷玉,并表示这只是例行公事的财产清查,并非针对张廷玉个人。

78岁张廷玉被抄家,36万两白银被搜出,不久后乾隆:快,还回去

人走茶凉:政治博弈的冷酷现实

抄家风波虽然平息,但张廷玉的处境并没有好转。这场风波对他的身体和精神都造成了极大伤害。

被抄家对一个有尊严的老人来说是莫大的屈辱,即使财产被归还,那种被怀疑、被羞辱的感觉也难以抹去。

乾隆对张廷玉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冷淡。虽然表面上恢复了张廷玉的名誉,但实际上已经不再重用他。

朝廷大事很少再征询他的意见,军机处的工作也逐渐减少。张廷玉感到自己被边缘化了,但他并不怨恨,只是默默接受这种处境。

78岁张廷玉被抄家,36万两白银被搜出,不久后乾隆:快,还回去


就在抄家事件后不久,1755年,已经83岁高龄的张廷玉去世了。

乾隆为表尊重,追谥他为"文和",并履行了雍正的承诺,让他配享太庙。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只是表面文章,乾隆对张廷玉的不满从未真正消除。

张廷玉的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伴君如伴虎"的政治生态。

无论你有多么高的地位,多么大的功劳,在皇权面前都是脆弱的。一个不小心说错话,做错事,甚至只是不合皇帝的心意,就可能身败名裂!

78岁张廷玉被抄家,36万两白银被搜出,不久后乾隆:快,还回去


《——【·结语·】——》

张廷玉,即使是三朝元老,功勋卓著,也难逃被猜忌的命运。

那36万两白银最终归还,表面上是正义得到伸张,实则是一场权力游戏的冷酷收场。

古人云"富贵险中求",官场如战场,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这大概就是古代政治的真实写照吧!

信息来源:

《清史稿》、《清朝通志》、《乾隆朝实录》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