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瑶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库克人在北京,但AiPhone已经让荣耀装完了。是的,太AI了,甚至是让AI自学成才的手机。刚刚,荣...
2025-10-19 0
国庆档大家聊得最多的可能是大片,但有部叫《震耳欲聋》的电影,没那么多爆炸场面,却把“聋人反诈”这个少见的题材拍得挺实在。
咱们先不绕弯子,这部片最特别的地方,是主角李淇的身份——他是个CODA。
可能有人没听过这个词,2022年拿了第9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健听女孩》(英文名CODA),早把这个概念带火了。
CODA就是“ChildofDeafAdults”的缩写,说白了就是“聋人家庭里的健听孩子”。
这类孩子一边要帮父母对接听人世界,一边又要在自己的世界里挣扎,这种拉扯感,《震耳欲聋》算是拍进骨子里了。
很多电影里的主角,要么一路开挂,要么惨到彻底,但李淇不是。
他的“难”,是从出生就带的——父母都是聋人,家里穷,小时候还总被欺负。
更扎心的是学校那次“募捐”:学校想树个“励志典型”,硬是给李淇搞了场捐款,还让他当众读《我的聋人父母》。
换谁在那么多人面前被扒光隐私,都会“社死”吧?
这种经历没让他长成“圣母”,反而催着他想逃。
成年后他当律师,心里就一个念头:必须往上爬,做事要么有名,要么有利,总得占一头。
你看他开场那官司就知道,帮着无良企业对付打工的,还冒充大律所的金牌律师,把原告约到人家豪华会议室里“拿捏”。
结果镜头一转,他真正的律所就是个昏暗的出租屋,桌子上堆得乱七八糟。
这才是真实的CODA困境:他们比谁都想摆脱“聋人家庭”的标签,怕被当成“特殊群体的附属品”,可血缘和成长经历又偏偏把他们绑着。
李淇一开始的“逐利”,不是坏,是他从小到大憋出来的“生存本能”——他以为只有钱和名,才能让自己不再被轻视。
整部电影没搞复杂的剧情,就靠三场官司,把李淇从“只想赢”到“敢较真”的转变拍透了,每一场都像在剥洋葱,越往后越看到他心里的软。
第一场官司:为利低头,正义是奢侈品
他帮企业坑劳动者,用的是“狐假虎威”的套路,赢了官司能拿提成,至于劳动者冤不冤,他没多想。
这时候的李淇,眼里只有“活下去、爬上去”,正义对他来说太奢侈了——毕竟他小时候连尊严都保不住,哪敢谈什么理想?
第二场官司:第一次心软,却踩了“捷径”的坑
聋人兄妹张小晨为了保护妹妹小蕊,把歹徒刺伤了,按证据可能要判好几年。
李淇接了这个法律援助的活儿,一开始或许也有点“想博个名声”的意思,但越接触这对兄妹,越想起自己的家人。
他最后靠一段关键视频证据,帮张小晨减了刑,还一战成名,进了梦寐以求的“律师精英联盟”,搬去了核心区的高层写字楼。
可风光背后藏着猫腻:那段关键证据,是幕后黑手老金给的,还塞了他一笔“封口费”,让他别再管聋人群体被诈骗的事。
你看,他明明做了好事,却又收了黑钱;明明看似“一步登天”,却成了别人的“哑巴工具人”——这就是成年人的无奈,不是非黑即白。
第三场官司:真正觉醒,为聋人群体发声
当聋人群体被老金的“庞氏骗局”坑得血本无归,没人敢出庭作证(怕被报复),李淇终于绷不住了。
他知道老金的后台硬,也知道自己可能会丢工作,但他还是选择“以身入局”——在法庭上直接把老金给“封口费”的事抖了出来,还对着直播镜头用手语喊话:“别怕,我们一起讨公道。”
最戳人的是,他用手语喊话的方式早有铺垫:之前在派出所救小蕊时,他就用“声画不同步”的办法,嘴上跟警察说话,手底下偷偷用手语递信息。
这次在法庭上,他一边跟法官陈词,一边用手语感召观众席里的聋人,那些曾经害怕的人,终于从四面八方赶过来作证。
这场官司打赢了,李淇才真正放下了——他终于明白,不用靠“逃离家庭”证明价值,能为聋人群体发声,才是真正的“站起来”。
好的电影,配角从来不是“背景板”,《震耳欲聋》里的几个配角,其实都是李淇的“另一面镜子”,帮他看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小汤:用“轴”唤醒李淇的初心
第一个是他的助手小汤,这个角色太“轴”了,却轴得让人佩服。
小汤一直没通过司法考试,却总想着帮劳苦大众打官司,嘴里挂着“公平正义”,不像李淇那么“现实”。
李淇搬进高档写字楼后,小汤无意中知道了他收黑钱的事,哪怕新公司马上剪彩,他也非要走。
两人在电梯里那段戏拍得特别有味道:前面是光鲜客梯,后面是堆杂物的货梯,小汤绕开客梯非要走货梯。
李淇劝他:“现实点,跟着我能赚钱。”小汤却反问:“赚钱了,良心没了,有啥用?”
货梯门开开合合,一会儿露豪华大厅,一会儿对昏暗楼道——这不就是李淇的内心?一边是功名利禄,一边是良心不安。
最后小汤走了,隐入尘烟;李淇乘梯上去,却坐立难安——小汤的“轴”,是李淇早丢了的“初心”。
马叔:三张“水浒卡”道尽李淇的成长
第二个是聋人社区小卖部的马叔,他像李淇的“精神父亲”,没说大道理,却用三张“水浒卡”把人生道理想透了。
小时候李淇被欺负要打架,马叔塞给他林冲卡:“林冲能忍,你也得忍。”那时候的李淇,只能靠“忍”活下去。
后来李淇当律师,马叔给宋江卡:“宋江想招安,你想进精英圈,都想找‘靠山’。”
直到李淇要为聋人上庭前,马叔递上武松卡:“武松替天行道,你现在也该为聋人做点事了。”
这三张卡哪是玩具?是长辈看着孩子从“忍辱”到“迷茫”,再到“觉醒”的全过程。
张小蕊:用眼神打破“聋人=需要同情”的标签
还有兰西雅演的张小蕊,这个聋人女孩没一句台词,却靠眼睛把“倔强”演活了。
被歹徒欺负时,她眼里的警惕像小兽;看到哥哥被抓时,眼里的无助又让人心疼。
兰西雅没刻意“卖惨”,就是用最朴素的表演让人想起:聋人不是“需要被同情的群体”,他们和我们一样,有尊严,有脾气,有想保护的人。
作为新人导演的第一部长片,《震耳欲聋》的诚意很足——它没把“聋人”拍成“符号”,也没把“反诈”拍成“说教片”,而是聚焦在“人”身上,这已经比很多套路片强多了。
但说实话,片子也有不少“不完美”的地方,让人看的时候忍不住想:“要是这里再细点就好了。”
比如第一场官司的bug:李淇冒充大律所律师,对方但凡查官网就能发现是“李鬼”,可电影里就“蒙混过关”了,有点理想化。
还有第三场庭审,聋人们“不约而同”赶去作证,虽然感人,但现实里哪有这么巧?加个“微信群互相打气”的镜头会更真实。
还有个细节能更照顾聋人观众:电影里的特殊声音,比如小蕊的急促呼吸声、老金的冷笑,要是在字幕里标注“(急促呼吸声)”“(冷笑)”,聋人观众能更懂氛围。
另外道具的“时代感”有点脱节:小汤看2024年司法考试书,李淇用新款手机,可他们钱包里装旧纸币,日常也不用手机支付——现在连菜市场都扫码了。
不过这些小遗憾,没盖过片子的优点。毕竟它没把“反诈”拍成“口号”,也没把“CODA”拍成“苦情戏”,只是用普通人的故事讲简单道理:贪念是本能,但关键时刻别丢心里的软。
现在的电影市场,要么是特效大片,要么是甜腻爱情片,像《震耳欲聋》这样“贴着地面”的现实题材,其实挺难得的。
它没把主角塑造成“完美英雄”,也没刻意卖惨博同情,就是讲一个CODA如何在“赚钱”和“良心”之间挣扎,如何在“逃离”和“回归”之间找自己。
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看到“聋人群体”不是新闻里的“数字”,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会被诈骗,会害怕,会愤怒,也会为家人拼尽全力。
李淇的故事,本质上是所有“想摆脱标签,却又被标签滋养”的人的故事——我们或许都有过“想走捷径”的念头,也有过“明知不对不敢改”的懦弱,所以才对他的转变感同身受。
作为新人导演的首作,《震耳欲聋》可能不够完美,但它有“诚意”——不糊弄观众,不回避现实复杂,不把人分成“好人”和“坏人”。
就像结尾那句话:“真希望耳朵能有闭起来的功能,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有些吵了。”
其实我们需要的不是“闭耳朵”,而是更多这样的电影——能让我们静下心,看看身边被忽略的人,听听没被放大的声音。
毕竟电影的意义,从来不是造梦,而是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看清自己的生活。
相关文章
梦瑶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库克人在北京,但AiPhone已经让荣耀装完了。是的,太AI了,甚至是让AI自学成才的手机。刚刚,荣...
2025-10-19 0
不久前,中国空军发布了运-20“胖妞”领衔的8K视觉大片,包括空中加油、战术机动、大机群编队,这些超高清画面展示了中国空军新质作战力量的非凡实力。根据...
2025-10-19 0
李宗仁回国:主席四字,话里有话男人这一辈子,最怕晚景寂寥,还怕名声和权力都风雨飘摇。可有些人就是不肯认输,到最后还想再争一争。就说李宗仁吧,66岁的人...
2025-10-19 1
国庆档大家聊得最多的可能是大片,但有部叫《震耳欲聋》的电影,没那么多爆炸场面,却把“聋人反诈”这个少见的题材拍得挺实在。咱们先不绕弯子,这部片最特别的...
2025-10-19 2
手机开机那一刻,整个世界像炸开的油锅,噼里啪啦地砸了过来。我捏着这块发烫的铁疙瘩,手有点抖。屏幕上,99+的未接来电提醒,红得刺眼。一长串的名字,几乎...
2025-10-19 0
今天给各位分享微乐湖南跑得快怎么开挂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微乐湖南跑得快内购破解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微...
2025-10-19 1
不管何时,只要是家里丰收了,那么老辈人都会把它囤起来,虽然有些在我们看来没有必要,但是在他们眼中,却能防范于未然。大家还记得前些年的口罩事件吗?像在农...
2025-10-19 1
10月16日,第一财经和中国银行联手搞了场“2025上海全球资产管理论坛”。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公司、股权投资机构的大佬们全来了,核心就聊一个热门话题...
2025-10-19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