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成都军区副司令,在西藏视察时遇难,享年63岁,司令员因此被免职

热点资讯 2025年08月07日 11:53 1 cc

山还是那座山,雪线很高,云雾总是缠着不放。有时候,天和地分不清,白茫茫一片。黑色的铁鸟飞进去,就像一滴墨掉进了牛奶里,一下子就找不着了。

这事,得从那两位老总说起。


人怎么就凑到一块了


张德福,年纪大一些,1928年的人。张太恒,小三岁,1931年。都是穷人家出来的,十几岁就跟着队伍走了,在枪林弹雨里滚过来的。两个人,南征北战,功劳不少,可就是没怎么碰过面。

直到1990年,都快六十岁的人了,组织上把他们调到了成都,一个当司令,一个当副司令。那个时候,外面的风声紧,西南边境线上事情多,需要能压得住阵脚的人,他们就是。

一个抓总,一个跑一线。张德福副司令就经常往高原上跑,和底下的兵待在一起,看看他们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那里的山太高了,很多地方车都上不去,走路要走好几天。

那种厉害的铁鸟


后来部队里来了一样好东西,叫黑鹰直升机。美国人造的,爬山特别厉害,能在很高的地方飞。有了它,去边防哨所快多了,一天能跑好几个地方。这下,两位老总心里就更有底了。

1984年从美国买来的,一共24架。到了1991年,正好用在了刀刃上。去中尼边境看情况,检查防务,这铁鸟帮了大忙,让两位老总能亲眼看到最前线的情况。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6月里,他们沿着边境线飞,一个点一个点地看,心里踏实多了。那时候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周年活动刚完,军区里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们回去处理。一切看起来都挺顺利的。

怎么就出事了?

1991年6月16日,是个端午节。三架黑鹰直升机从聂拉木县起飞,准备返回成都。张太恒司令员在第一架,张德福副司令在第二架,还有一架是空军的侯书军司令。

高原上的天,说变就变。刚才还晴着,一下子就起了大雾,风也乱刮。飞在前面的第一架和最后一架,凭着经验和运气,穿过云雾,安全降落了。可中间那架,就没那么幸运了。

成都军区副司令,在西藏视察时遇难,享年63岁,司令员因此被免职

它飞进了一个峡谷,雾太大了,什么都看不见。飞行员想降低高度,贴着山飞,找条出路。可一股很强的风从上面压下来,飞机一下子就失控了,直直地撞向了山崖。

一声巨响之后,就是死一样的寂静。

飞机上连同张德福副司令、西藏军区参谋长毛海清大校在内的13个人,没有一个回来。张德福那年63岁,从16岁参军,一辈子都给了部队,最后也留在了那片高原上。

后来呢


消息传回来,整个军区都蒙了。救援队很快就赶到了现场,看到的只有一堆烧焦的铁皮和散落的遗物。经过调查,认定这是一起飞行事故,是天气和地形的原因造成的。

那黑鹰是好飞机,可在那种看不见路的浓雾和乱流里,再好的飞机也像一片叶子。外国人也很少敢在那种天气下,飞那么险的航线。可咱们的任务急,不去不行。

出了这么大的事,总要有人担责任。

张太恒作为军区司令员,是这次行动的总指挥。虽然是意外,但他是最高领导,这个责任必须他来扛。1992年,他被免去了成都军区司令员的职务,调到了南京军区当副司令。

这对一个战功赫赫的老将军来说,心里肯定不好受。但他什么也没说,接到命令就走了。这就是军人,服从是第一位的。

成都军区副司令,在西藏视察时遇难,享年63岁,司令员因此被免职

组织上还是信任他的能力的。同年10月,他又被调到济南军区当了司令员,过了两年,还升了上将。这说明,那次调动不是不信任,而是一种纪律,一种态度。

牺牲的张德福副司令,后来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的名字,和那座雪山永远连在了一起。这件事,也给全军提了个醒,高原飞行不是闹着玩的,安全规定必须更严。

回头看,那两位老总,都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1944年,他们都还是十几岁的孩子,一个在山东,一个在河北,就认准了要跟着共产党干革命。他们可能没想过自己会当多大的官。

他们想的,可能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让这个国家不再受人欺负。他们做到了,但也付出了太多。有些代价,沉重得让人说不出话来。

那片高原,见证了太多人的奉献。每一块界碑,每一条巡逻路,都浸透着汗水,甚至是生命。山无言,但它都记着。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