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和中国打了3次交道后,美财长痛快承认,中方谈判代表冷静老练,特朗普手中的筹码都不够看的

热点资讯 2025年08月03日 17:13 1 admin

三次谈判,三次碰壁。美方牵头人贝森特终于扛不住了,在最近的采访中,他不再掩饰自己的挫败感——中方谈判代表“冷静老练”,而特朗普政府手里的筹码,“实在不够看”。这场持续数年的经贸博弈,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美国越施压,越显得无力?

1.三次谈判,美国越来越被动

贝森特在采访中详细回顾了三轮谈判的过程,从日内瓦到伦敦,再到斯德哥尔摩,美国的策略似乎始终没变,但结果却越来越糟。

•日内瓦会谈:目标是给关税战“踩刹车”,但美方发现,中方根本不吃“极限施压”那一套。

•伦敦会谈:聚焦出口管制,美国试图用技术封锁逼中方让步,结果谈判桌上依然毫无进展。

•斯德哥尔摩会谈:议题终于从具体问题转向宏观框架,但美方惊讶地发现,中方不仅准备充分,而且“非常沉着冷静”,甚至让贝森特不得不承认:“他们是老练的政治家。”

三次谈判,美国从“试图主导”到“被动防守”,而中方则从“应对挑战”到“主动塑造议程”。

和中国打了3次交道后,美财长痛快承认,中方谈判代表冷静老练,特朗普手中的筹码都不够看的

贝森特(资料图)

2.谈判桌上的细节:75人对15人,美国还能怎么玩?

贝森特在采访中透露了一个关键细节:中方代表团75人,美方只有15人。人数差距背后,是双方对谈判的重视程度和准备深度的差异。

•谈判形式:一开始是惯例念稿,接着双方围绕各自关切展开讨论,最后进入“二对二”小组会谈,甚至还有单独会谈。

•美方感受:贝森特坦言,真正有成果的讨论,恰恰是这些小规模会谈,因为“双方可以直接交锋,效率更高”。

但问题是,美国手里到底有多少筹码?

3.美国的筹码:伊朗石油、俄罗斯能源,全都不灵了

贝森特在采访中反复提到一个问题:美国要求中国停止购买伊朗和俄罗斯石油,但中方直接拒绝。为什么?

•主权问题:中方明确表示,“中国是主权国家,能源需求基于内部政策决定”。美国无法干涉他国内政,更无法替代俄罗斯的能源供应。

•市场规律:美国试图用“二级关税”抬高中国进口俄油的成本,但G7的“最低价格上限”(45美元/桶)已经让俄油价格压得很低,中国反而可能拿到更优惠的价格。

•印度的例子:美国威胁印度“8月1日起惩罚购俄油行为”,但印度可能最终妥协,承诺增加美国能源进口。而中国体量更大、市场更多元,美国根本无法复制类似操作。

结论:美国在能源问题上对中国的施压,基本无效。

和中国打了3次交道后,美财长痛快承认,中方谈判代表冷静老练,特朗普手中的筹码都不够看的

贝森特(资料图)

4.中方的底气:能源安全+多元布局=立于不败之地

为什么中国能如此强硬?贝森特在采访中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中方有底气。

•能源安全立场:中国外长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明确表示,“如果中国不从俄罗斯买,哪个国家能提供如此巨量的油气?”

•多元能源布局:中国不仅从俄罗斯进口能源,还从中东、拉美等多渠道采购,甚至大力发展新能源,降低对单一能源的依赖。

•市场优势:欧盟企业仍在购买俄罗斯天然气,美国凭什么要求中国“自断后路”?

美国的困境:它既无法替代俄罗斯的能源供应,也无法让中国放弃多元化的能源战略。

和中国打了3次交道后,美财长痛快承认,中方谈判代表冷静老练,特朗普手中的筹码都不够看的

白宫(资料图)

5.未来博弈:美国还能怎么施压?

三轮谈判后,美国似乎黔驴技穷,但贝森特在采访中透露了一个新动向——美国正试图通过美欧、美日韩经贸协议构建“潜在壁垒”。

•美欧协议:贝森特暗示,美国现在有“更大的筹码”,可能在关税政策上“不给予中国特殊待遇”。

•关税同盟:虽然G7的“最低价格上限”已经让俄油价格压低,但美国并未参与进一步下调,试图以此影响市场。

但问题是,这些手段真的能逼中国让步吗?

•时间在中国这边:美国国内政治周期(如大选)、经济压力(通胀、债务)让它的博弈空间越来越小。

•中国的战略定力:中方早已明确——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结语:美国越施压,中国越从容

三次谈判,贝森特从“试图主导”到“承认失败”,而中方则从“应对挑战”到“主动塑造议程”。这场博弈的核心在于:美国高估了自己的筹码,低估了中国的底气。

未来会怎样?大概率是——美国继续施压,中国继续稳健应对。毕竟,在这场持久战中,时间站在中方一边。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