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俄乌冲突的"根"在这!这群人改写俄国军事史,哥萨克到底有多强

十大品牌 2025年11月28日 12:05 1 cc
俄乌冲突的"根"在这!这群人改写俄国军事史,哥萨克到底有多强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想读懂俄乌军事冲突的底层逻辑,绕不开“哥萨克”这个关键群体。

从1650年前后扎波罗热哥萨克崛起,到雅克萨之战中与清军对垒,再到日俄战争里驰骋中国东北,这群被称为“自由人”的战士,不仅塑造了俄国的军事版图,更埋下了俄乌身份认同分歧的种子。

俄乌冲突的"根"在这!这群人改写俄国军事史,哥萨克到底有多强

我们就从1650年这个关键节点切入,揭开哥萨克的神秘面纱,他们究竟是忠诚的佣兵,还是左右历史的“变量”?

哥萨克的诞生,是草原与乱世共同的产物。在俄罗斯南部连接蒙古、中亚与乌克兰的广袤草原上,14世纪起逐渐聚集起一群特殊人群:他们成分复杂,有蒙古人、突厥人、斯拉夫人等,却因共同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半农半牧、兵农合一”的特质。

“哥萨克”意为“自由人”,这群人拒绝成为俄国农奴,不受任何势力束缚,在草原上建立起自己的军事民主制度,首领由选举产生,人人皆兵,既是猎人、农户,更是冲锋陷阵的骑兵。

俄乌冲突的"根"在这!这群人改写俄国军事史,哥萨克到底有多强

对当时的农奴而言,哥萨克的领地是“自由天堂”,无数人逃到这里加入队伍,让哥萨克逐渐成为由难民、冒险者、佣兵组成的强大军事集团。

到16世纪中期,乌克兰及周边地区形成了两大哥萨克集团:扎波罗热哥萨克与顿河哥萨克,前者活跃于西俄乌边境,后者则与莫斯科大公国频繁互动,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描绘的,正是顿河哥萨克的传奇。

俄乌冲突的"根"在这!这群人改写俄国军事史,哥萨克到底有多强

“有奶便是娘”的佣兵属性,让哥萨克成为欧洲强国既爱又恨的存在。他们作战勇猛,骑术精湛,却毫无固定立场,给够钱就卖命,利益消失就倒戈,堪称近代版“战场墙头草”。

1648年,扎波罗热哥萨克首领赫梅利尼茨基与波兰冲突,选择与俄罗斯结盟,联手将波兰击败;可短短几十年后,看到瑞典崛起,他们又立刻倒向瑞典,与昔日盟友兵戎相见。

俄乌冲突的"根"在这!这群人改写俄国军事史,哥萨克到底有多强

这种“朝秦暮楚”的特性,让莫斯科大公国和波兰既想利用其武力,又对其叛乱隐患头疼不已。普加乔夫起义就是典型例证,哥萨克的叛乱曾让俄国朝野震动,而普希金《上尉的女儿》便记录了这段历史。

但不可否认的是,俄国能快速扩张,哥萨克功不可没:向东,他们是开拓西伯利亚的先锋;向南,他们与克里米亚鞑靼人周旋;向西,他们为俄国争夺乌克兰土地冲锋陷阵,甚至在雅克萨之战中,成为俄军对抗清军的主力。

俄乌冲突的"根"在这!这群人改写俄国军事史,哥萨克到底有多强

哥萨克的选择,早已埋下俄乌身份认同的伏笔。1654年赫梅利尼茨基与俄罗斯结盟,被俄方视为“乌克兰并入俄帝国的开端”,这也是1954年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赠予乌克兰的纪念由头。

但在历史学家看来,这并非“心甘情愿的归顺”,而是哥萨克在战败于波兰后的无奈之举,就像甲午战后清政府“以夷制夷”借俄制日,本质是弱者的生存策略。

这种“利益优先”的结盟传统,深刻影响了乌克兰的历史走向:二战时部分乌克兰人曾与德国合作,背后正是这种在强权间周旋的基因。

更关键的是,扎波罗热哥萨克与顿河哥萨克的分化,形成了俄乌不同的身份底色:前者长期与波兰、立陶宛互动,成为乌克兰文化认同的核心;后者亲近莫斯科,是俄国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

俄乌冲突的"根"在这!这群人改写俄国军事史,哥萨克到底有多强

这种分歧延续至今,便成了俄乌冲突中顿巴斯地区民众“选边站”的历史根源。

从1650年到今天,哥萨克的影子从未远离俄国军事史。他们既是俄国开疆拓土的“利刃”,也是俄乌关系中的“复杂因子”;既在雅克萨之战中与中国产生交集,也在日俄战争里成为俄国的马前卒。

这群人的存在证明:俄国军事的扩张史,从来不是单一民族的征服史,而是多元力量博弈的结果。而俄乌冲突的诸多细节,顿巴斯的分裂、克里米亚的归属,都能在哥萨克“反复横跳”的历史中找到答案。

下一次,我们将聚焦哥萨克随俄国东扩的历程,看看他们如何一路征战至西伯利亚,最终与鼎盛时期的清朝在雅克萨兵戎相见,揭开中俄军事史上的关键一页。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