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1-25 0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XY
大家好,今天大眼仔给大家讲的是马斯克的科技——在美沙投资论坛的灯光下,埃隆·马斯克再次变成了未来世界的“传道者”。
这一次,坐在他对面的是英伟达的掌门人黄仁勋,而马斯克抛出的论调:在人工智能主导的未来,金钱将不再拥有世俗定义的意义,人类甚至不需要工作。这到底是什么情况,跟着大眼仔往下看,你就明白了!
为了让这个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的愿景显得更加具体可感,马斯克再次从他的思想书架上抽出了那套他反复诵读的经典——伊恩·班克斯的《文化》系列。
这对于关注马斯克的人来说,实在是有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宿命感。似乎每当需要解释被AI重塑的世界将会何去何从时,这位苏格兰科幻作家的名字,就会成为马斯克手中的武器!
班克斯在1987年至2012年间构建的那个宇宙,与其说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一个关于技术的实验报告。在他笔下,那是一个“后稀缺”的文明形态,生产力的爆发让物质匮乏成为了历史名词,货币体系彻底崩塌,因为每个人都能随时获得生存所需的一切。
听起来,这似乎就是人类追寻的地上天国,然而,马斯克对他推崇备至的原因,恐怕不仅是因为那里的生活富足安逸,而在于那个世界的运行逻辑:表面的自由之下,实际上是由被称为“超级思维”的高级AI在掌控全局!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马斯克在论坛上谈笑风生,描绘着人们将如何从劳动中解脱,像在后院打理花草一样,仅凭个人兴趣去选择工作。但他很少从正面剖析的是,在这个被技术高度托管的社会模型里,人类角色的边缘化。
在班克斯的故事中,被超级AI悉心呵护的人类,虽然拥有了挥霍不尽的时间和享乐,但实质上更像是被圈养在精致笼子里的宠物。所有的重大决策、文明的航向,甚至对正义和道德的定义,实际上都已经交由机器代劳。
这不仅是文学的想象,如果我们仔细审视马斯克手中的拼图,会发现他正在以惊人的执行力,在现实中搭建那个“文化”社会基础。SpaceX负责星际拓荒,擎天柱(Optimus)机器人接管体力劳动,特斯拉解决能源与交通,xAI则直指核心大脑。这些拼图一旦完整,构成的是一套完整的社会运行系统。
作为一名极其成功的商人,马斯克一边在构建人类历史上可能最大的产业——人形机器人,并预言其价值将超越手机和汽车的总和。另一边却在宣扬金钱无用论。所谓的“最大的产业”,意味着未来社会绝大部分的剩余价值都将归于机器人的制造者和拥有者。
换句话说,当金钱对普通大众“失去意义”时,此时,马斯克口中的全民高收入——请注意,他特意强调了不是基础收入,而是让每个人都过得优越。这是基于技术垄断者仁慈的“津贴”。在这个模型里,普通人不需要工作,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通过劳动创造不可替代价值的能力。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他在播客中与乔·罗根的那番对话。如果所有的生产环节都由不知疲倦的机器人完成,利润顺理成章地回流到企业顶层,那么维持所谓“全民高收入”的资金池从何而来?依靠税收吗?考虑到现实中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避税能力,这种财富再分配的承诺,听起来更像是一种为了平复技术焦虑而开出的止痛药。
实际上,马斯克深知,如果宣称“我们要用机器取代你”,只会引发公众本能的恐慌和抵触,让人联想到失业潮和社会动荡。但如果将这一过程包装成通往“文化”,那这就是一场关于自由、解放和自我实现的伟大。
更有趣的是,班克斯笔下的“文化”社会带有一种强烈的扩张属性,这一点与马斯克通过星链、火星移民计划展现出的扩张野心不谋而合。他在推崇这种文明模式时,潜意识里或许并不觉得自己是那个被圈养的人类,而是将自己代入为那个设计规则、俯瞰众生的“超级AI”。他不仅是企业家,而是成为了这一新秩序的立法者和造物主!
然而,这种转型并非没有代价,且这种代价正如他在论坛上坦承的那样,数以亿计的人可能会在这一转型中发现自己的技能被时代抛弃,社会的组织结构将被打碎重组。面对这些“必然的牺牲”,马斯克表现出了一种定论者的冷静。
在他的逻辑里,这些暂时的混乱和个体的迷茫,都是通往那个技术天国必须支付的入场券。这种逻辑足以让任何反对的声音显得短视且无力——既然终点是消灭贫困和实现终极自由,那么过程中的任何麻烦都是可以被合理化的。
但我们不得不追问那个被班克斯在小说里反复暗示的命题:当奋斗不再是生存的刚需,人类存在的锚点在哪里?如果一切唾手可得,从食物到娱乐,甚至精神慰藉都由AI提供,人类是否会陷入一种群体性的虚无?
班克斯书中的人类为了对抗这种由于过度安逸带来的存在主义危机,不得不去从事一些极端的冒险活动来寻找活着的实感。这真的是我们期待的未来吗?还是说,这只是一个在失去反抗能力后,不得不接受的精致牢笼?
马斯克显然不想让我们过多纠结于这种哲学层面的忧虑。他利用班克斯的故事作为文化符号,告诉我们前面有鲜花和美酒。
他在用这种美好的愿景来争取时间,争取在他的机器人大军和AI算力彻底成型之前,让社会在心理上接受这种从“劳动者”到“被供养者”的身份转变。
那个“工作将成为一种选择”的承诺,听起来充满了人文关怀,像是从伊甸园里摘下的果实。但别忘了,谁定义了伊甸园的围墙,谁就拥有了对幸福的解释权。
当所有的工具、能源和算力都掌握在一家能够发射火箭、制造大脑芯片、量产工人的公司手中时,那个关于未来的“选择权”,究竟还在不在普通人的手里,这恐怕才是马斯克引用班克斯背后最不愿被人读懂的潜台词。
相关文章
生日那天的疲惫模样,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平日里总是打起精神面对各种事,可到了这一天却怎么也撑不住了。翻看那些照片时,那种累到不行的感觉瞬间涌上心头。其...
2025-11-25 0
摧毁一个中年人,其实真的不用什么天塌下来的大事。很多时候,一张水电账单就够了,或者突然半夜接到个电话,你觉得那些在地铁里发呆的、在街头疾走的中年人很坚...
2025-11-25 0
把豆腐丢进锅里,15分钟后端出一盘嫩到晃动的炖豆腐——这个画面今年被智能厨具、味噌酱和一把烤坚果彻底改写。2024年的厨房,不再只是“咕嘟咕嘟”地炖,...
2025-11-25 0
解放军一旦决定出手,为何说日本将撑不过2周呢?高市最新民调变了,意味着什么呢?要知道,中国发展先进的军事力量,主要练兵对象是美国。换句话说,全世界那些...
2025-11-25 0
《四喜》再次完美的告诉我们这个扎心的真相,“偏见从来不是空穴来风,贫穷会让人性的卑劣现出原形”。1 贫穷会把人性的丑陋放大许家妈一直不想给彩礼,当她发...
2025-11-25 0
当日本政客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中抛出“动用自卫队干涉台海”的狂言,当她乘坐车牌为“37-77”的车辆的时候,不就是明摆着要挑衅咱们吗?她作为日本刚上任的...
2025-11-25 0
“罗晋唐嫣是不是早离了?”——11月23日北京八宝山,罗晋父亲追悼会现场,唐嫣扶着哭到腿软的罗晋,谣言当场被扇肿。停工一整年陪床,罗晋瘦得颧骨凸出;唐...
2025-11-25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