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事业编改革动真格,这6类人面临转变!你的“铁饭碗”还好吗?

十大品牌 2025年11月25日 11:24 1 cc


事业编改革动真格,这6类人面临转变!你的“铁饭碗”还好吗?

进了事业编,一辈子不用愁”的老观念,在2025年真的过时了。从甘肃向事业单位全面下放公开招聘权限,到河南扩大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从庆阳市委编办深度挖掘编制资源潜力,到日照市“三评三调”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事业编改革已从“纸上谈兵”变成“真刀真枪”。

不少在岗人员心里打鼓:“我的岗位会不会被裁?”“转岗分流是不是就没保障了?”其实改革不是“砸饭碗”,而是让编制回归“岗位需要”,让真正有能力的人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

01 改革动向:编制管理从“铁饭碗”到“能力碗”

过去,事业单位的“铁饭碗”是“一考定终身”——进了门就稳到退休,干多干少一个样。但这种模式导致两个问题:一是人才躺平,不少年轻人觉得“反正不会被开除”,工作没动力;二是财政浪费,有些单位编外人员比在编的还多。

如今的改革目的很明确:让“编制”跟着“岗位需求”走。核心岗位(如教师、医生)保留编制,非核心岗位(如后勤、行政辅助)逐步优化。

甘肃省人社厅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放管服改革工作的通知》,明确向事业单位放权、松绑、减负,让事业单位拥有更大的用人自主权。

这标志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正从“一刀切”向精准施策转变。

02 触及六类人:谁站在改革的前沿?

生产经营类岗位:走向市场

像机关下属的出版社、设计院、培训机构这些“能赚钱”的事业单位,正全面推向市场。改革后,这些单位要彻底改成企业,不再有事业编。

这对员工来说意味着什么?某省级设计院,以前是事业单位,员工有编制,工资旱涝保收;现在改成企业后,工资要看“接了多少项目”——接得多,工资高;接得少,可能要降薪。

机关工勤岗:社会化外包

机关里的司机、食堂阿姨、水电维修工、保洁员这些工勤岗位,2025年正全面推进社会化外包。这些重复性高、可替代性强的岗位,都要交给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来做。

某学校的食堂阿姨,以前是事业编,现在因为“食堂要市场化运营”,单位把食堂承包给了餐饮公司,她要么去餐饮公司当员工(签合同),要么转岗做其他事。

行政执法类岗位:身份重塑

市场监管稽查、城市综合执法、环保执法这些原本属于事业单位的行政执法岗位,正经历“身份重塑”。根据改革要求,这类岗位的行政职能要回归机关,执法人员必须通过专项考试转为公务员编制。

某地级市2025年完成了行政执法类岗位改革,原本120名事业编执法人员中,98人通过考试转为公务员,剩下22人转为劳务派遣,虽然身份变了,但工资待遇保持不变,还能继续从事执法辅助工作。

高校医院非核心岗:备案制管理

公办高校的教辅人员、公立医院的行政辅助岗、护士岗这些非核心岗位,已经全面取消新增编制,新入职人员全部实行合同制或备案制。

为什么这些岗位要改革?因为这些岗位不需要“编制保障”——收费员只要会用电脑、态度好就行;后勤维修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改成合同工后,单位可以根据需求调整人数,不用再养“闲人”。

超编富余人员:多渠道分流

机构合并后出现的超编人员,是改革的重点安置对象。昌宁县的机构改革方案明确了人员转隶(分流)原则:“人随事走”、“保障重点”、“消化超编”。

山西河曲县的改革很有代表性,当地将186家事业单位整合为40家,编制岗位从1964个压减至659个,精简幅度近七成,但没有一名员工被清退。超编人员中,工龄满30年或工龄满20年且距退休不足5年的,可申请提前退休;年轻人员则分流到基层一线。

编外聘用人员:规范管理

事业单位里的编外人员,如政务大厅的引导员、档案馆的档案整理员等,转编通道进一步收窄,但保障却越来越规范。

虽然转编难了,但编外人员的待遇有了硬保障。2025年4月1日修订版《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正式生效,要求编外人员与正式员工“同工同酬同保障”,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带薪年假等一律统一,社保也必须足额缴纳。

03 政策保障:改革不是“一退了之”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改革,保障措施是否到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改革都有着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

甘肃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和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重点围绕制度创新和简政放权提出一系列优化措施,为解决困扰事业单位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堵点”、“难点”问题提供了政策支撑。

在员工权益保障方面,事业编改制过程中,国家和地方政府通常会出台多项政策保障老员工权益,包括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和职称继续认定。

具体措施包括:工资待遇持续支付,多数地区规定改制单位应按照原有标准支付工资;社会保险延续性,养老、医疗等社保关系可保持连续;职称评定认可,已获职称资格的老员工继续有效。

04 应对策略:在改革大潮中站稳脚跟

面对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如何应对?关键在于“提升自己的本事”。

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岗位类型”。如果是核心岗位(比如老师、医生),不用太担心——只要干好本职工作,编制还是稳的;如果是非核心岗位(比如行政辅助、后勤),就要“提前准备”——比如,学一门技能,或者转岗到核心岗位。

其次要主动“学新东西”。现在,事业单位的“数字化转型”很快,很多单位用了“智能办公系统”“电子档案”,如果不会用这些工具,就会被淘汰。

某机关单位的档案员,因为“不会用电子档案系统”,被调到了辅助岗位;而另一个档案员,因为“学会了用系统”,不仅留了下来,还晋升为“档案主管”。

最重要的是不要“躺平”。改革后,“混日子”的时代结束了。不管有没有编制,都要“认真干工作”——比如,行政辅助岗要认真做好“文件整理”“会议筹备”,后勤岗要认真做好“保洁”“维修”,这样才能“不被淘汰”。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