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若不出意外,中国一半人口或将涌入到这4个城市,房价或将回升

十大品牌 2025年11月24日 06:55 1 admin

2025年人口与资本正向少数城市群加速汇聚,重庆、上海、北京、成都站上人口第一梯队,广深佛莞持续吸人,杭州、成都等二线强城房市出现结构性回暖

酒桌上的话题变了味,大家不再聊“学区房抢不到”,而是直奔“下一站去哪城”

若不出意外,中国一半人口或将涌入到这4个城市,房价或将回升

年轻人选城的尺子,正在从房价,换成产业、成本、服务三件事

说白了,一线机会仍多,可门槛和成本把人拦在门外;

新一线把产业做细、把生活半径缩短,像是把门开在了更合适的高度

人口净增正在从“全国撒网”转为“城市群抱团”

2024年全国新增城镇就业人口里,58%被四大城市群和成渝双城吸走;

到了2025年,国家发改委估算未来五年70%以上的净增人口会锁定在二十来个中心城市群

换句话说,资源继续往头部聚集,谁能承接得住,谁就有下一程的红利

把镜头拉近到“第一梯队”

重庆常住人口3190万、上海2480万、北京2183万、成都2147万,四城排在全国前列,这是今年摆在台面上的硬事实

不少人据此喊出“半数人口要涌向四城”的口号

“一半人口将涌入四城”的说法流传甚广,但需谨慎看待来源与口径

更关键的是看产业与生活的承载力,而不是只盯着总人口

在广东,流动的脚步声几乎没停过

2025年2月春节后,广深佛莞都挤进全国热门迁入地前十;

同年8月通信运营商数据显示,广东月均常住人口约1.15亿、月均流动人口超5063.8万

大湾区的“产业完整链”把研发、工厂、资本绑在一起,流动人口一路顺着产业走

我在深圳北站见过一个场景:拉着小行李的工程师边回消息边上车,隔壁座的模具师傅聊着东莞的新订单,车厢像一段缩小的产业链

杭州和成都,正在把“能喘气”变成一种现实的选择

2025年1—10月,两地常住人口增量均超10万人,二手房里改善型成交占比超过45%

杭州、成都这样的净流入型二线强城,正在成为房地产与就业的“双增长极”

周末在杭州滨江的咖啡馆,常能听到三种聊天:直播新玩法、跨境支付的坑位、游戏出海的版本号——这就是阿里系留下的生态惯性在起作用

成渝制造业对专业技术与技能类人才的需求占比达87.4%,低空经济等新赛道人才“重度缺乏”

若不出意外,中国一半人口或将涌入到这4个城市,房价或将回升

更扎心的是,岗位真空比房价故事更有吸引力

我在成都二环一个地铁口看到招工牌,上面写着“智能装备技师、带项目加薪”,旁边的小面馆老板补了一句:“最近年轻人来得多,包子都卖脱销”

岗位密度就是生活热度

资本也在做选择

2024年中国独角兽372家,总估值破1.2万亿美元,前沿科技企业占比70.2%;

到2025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中国343家独角兽里北京75家、上海64家、深圳37家、广州24家

长三角与大湾区集聚全国约85%的独角兽,深圳是增速最快的城市之一

北京仍是独角兽数量和估值的第一,但今年也出现了人口净流出,与深圳、贵阳、合肥等净流入形成对照

资本已把选择题做完:在“成本+人才+政策”友好处孵化下一家平台型公司

房子这事,先别把它当全部答案

房价的回升若发生,也更可能是“结构性”的,而不是全面齐涨

有业内人士提到,人口净流入叠加改善需求,杭州、成都的二手改善占比走高,就是风向的一个注脚

年初在成都看盘时,几个二环小区房东春节后齐声加价,链家店里一位经纪人小声说:“涨得快的,基本都在地铁口和好学校旁边”

当然,也别忽视那些“便宜房价”的城

东北和中西部一些老工业区,房子确实不贵,但岗位稀薄、产业单薄、公共服务跟不上

如果产业含金量不够,“便宜”就只是空壳诱饵

与之相反的是合肥,十年磨半导体链,长鑫、维信诺、蔚来扎堆

硬产业把城市的吸引力从“短期烟花”变成“长期篝火”

选城怎么选?

先看产业厚度、再算生活成本、最后核公共服务,这三件事把分打高,往往就是下一个红利池

我习惯拿一张小纸,列出通勤时间、岗位密度、幼儿园名额、医保报销比例,最后写一行:这个城市能帮我成长吗?

说白了,别在“爽一时”和“稳十年”之间摇摆不定

若不出意外,中国一半人口或将涌入到这4个城市,房价或将回升

远程办公也别忽略

远程模式让“定居”和“就业”松绑,但本地网络、医疗与文化包容度是一条隐形门槛

有开发者在大理写代码,项目卖到硅谷;

也有人在张家口雪场做直播

可一旦生病、孩子要打疫苗、网断了四小时,你就会知道,数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才是长期留人的“底座”

政策的风向更明确

202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支持京津冀等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等成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国家发改委的估算,把未来五年的净增人口锁定在中心城市群,这等于给“抱团发展”敲了实锤

对中小城市来说,独门产业是唯一的破局选项

对个体,策略要简单清晰

把安全感从“有一套房”换成“能随时动”

一边盯紧新兴产业地图,哪里冒头就去试试;

一边保留移动的自由,别让房贷把脚步锁死

与房价相比,技能与流动性更轻、更灵活,也更能抵御不确定

当你犹豫“房子能不能买”,不妨先问自己:你愿意在哪座城市过早八到晚八?

房子会涨会跌,唯一确定的是

选一个能让你持续增值的城市,才是这场游戏的终极策略

我常记着朋友的一句玩笑:“晚上十一点能好好睡,才算真正的幸福”

这话听着朴素,却是实打实的选城标准

世界在变,地图在更新

城市的争夺战已经开场,我们还在路上

谁先行动,谁就多一张通往未来的船票

把视线抬离楼市,去看背后的技术、人才和全球链条,你会发现:你的一次搬迁,可能正踩在城市成长的节拍上,也可能给下一座城带去新的脉搏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