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不管楼层多高,这4个楼层是“最吉利”楼层,并非迷信,而是共识

十大品牌 2025年11月22日 00:04 1 cc

买房选楼层这件事,看起来简单,真研究起来却没那么轻松。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同,有的看采光,有的看噪音,有的顾虑老人腿脚不便,还有的担心楼层过高不安全。至于所谓的“吉利楼层”,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迷信两个字。

不管楼层多高,这4个楼层是“最吉利”楼层,并非迷信,而是共识


但只要稍微接触过楼市,就会发现业内和住户之间确实有几类楼层被公认更舒适、更省心,久住后体验更好。

下面这4层,不管楼房多少层,只要有条件,都值得优先考虑。

不管楼层多高,这4个楼层是“最吉利”楼层,并非迷信,而是共识


第一个:低区的“黄金层”——5楼

第5个楼层被很多老住户称为“不高不低刚刚好”。

在城市里,树木普遍都在三四层的高度左右,五楼能刚好越过树冠,不会被遮光,同时光线比三四楼更柔和,避免了刺眼的直射阳光。

光照这一点非常关键,特别是北方冬天,阳光短又弱,住在第5层,室内温度会比低层更稳定些,室内湿气也没那么重,家里的墙面、柜体更不容易发霉。

不管楼层多高,这4个楼层是“最吉利”楼层,并非迷信,而是共识


住户体验里,5层还有一个共同评价:空气流通舒服,不闷,也不灼热。

从安全角度看,这个楼层也让人更安心。万一出现突发情况(停电、消防等),从五楼步行上下还算轻松,不至于像高层住户一样心里没底。

对有老人、孩子的家庭来说,选择这一段楼层,生活体验普遍更稳定。

不管楼层多高,这4个楼层是“最吉利”楼层,并非迷信,而是共识


第二个:中间区最受欢迎——10楼

不考虑顶楼,不考虑设备层,这段区域一直被当作“舒适区”。许多开发商在售楼时,也会把这些楼层定价略高一些,因为住户普遍喜欢。

10层最大的特点,就是视野刚好打开,却不会过高。站在窗边能看到更远的景观,也能绕过外面的一些楼间遮挡,看出去的空间显得更开阔。

在噪音方面,这段楼层也算是“黄金高度”。

不管楼层多高,这4个楼层是“最吉利”楼层,并非迷信,而是共识


车辆噪音、路边声音、空调外机的杂声等,到十楼之后已经明显弱很多,但又不会像二十几楼那样受风声困扰。

对怕吵、对空气敏感的人来说,选择中间楼层,通常能找到一个非常舒服的平衡点。

另外,有的人担心高层太热、太晒,中区楼层刚好能避开高层热岛效应,夏天开空调的时间和频率都会更可控一些。

不管楼层多高,这4个楼层是“最吉利”楼层,并非迷信,而是共识


第三个:避开噪音的“静谧层”——高过外机层的楼层

很多住过老小区的人都知道,一个楼栋里最吵的不是马路,而是建筑外机。制冷的时候整栋楼嗡嗡响,尤其是一到夏天,简直要把人逼疯。

但只要楼层能高于外机层一截,噪音就会明显下降。

不管楼层多高,这4个楼层是“最吉利”楼层,并非迷信,而是共识


通常外机集中在三到六层附近,如果能住在九层往上,外机噪音几乎被隔掉一大半。住久了你会发现,这种“静谧感”是真正能提升生活品质的。

有些楼栋外机分布较高,比如十层左右的架空层,那只需要再往上几层,就能避开噪音区。

如果家里有老人睡眠浅,或者你自己对噪音特别敏感,这一点比什么“数字吉利”都更重要。

不管楼层多高,这4个楼层是“最吉利”楼层,并非迷信,而是共识


第四个:不受潮、不受热的“平衡层”——避开顶层下两三层

不少人买房避开顶层,是因为顶层会出现两个问题:夏天热、冬天冷。如果保温和防水做得不够好,还会出现渗水的问题。

从居住经验看,顶层的下两三层,却反而是更舒服的位置。

不管楼层多高,这4个楼层是“最吉利”楼层,并非迷信,而是共识


原因很简单:

  • 不像顶层那样受阳光直烤
  • 不像低层受潮气
  • 不像中区受到设备层或外机影响

温度更稳定,夏天阳光热量传不到这里,冬天楼上住户的暖气还能帮你挡风隔寒。

不管楼层多高,这4个楼层是“最吉利”楼层,并非迷信,而是共识


买房选楼层,看似是个数字游戏,但真正决定居住舒适度的,从来不是“吉不吉利”的说法,而是楼层本身的通风、光照、噪音、温度条件。

这4个楼层之所以被越来越多人认同,是因为住过的人都明白:生活品质好,才是真正的“吉利”。

如果你正准备买房,不妨结合自己的需求,再从这些楼层里挑选,往往会更稳妥。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