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杨振宁离世不到1个月,看翁帆正在做的,原来她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十大品牌 2025年11月18日 14:40 2 cc

杨振宁在2025年10月18日中午12点因病在北京离世,享年103岁。这位物理学家生前获得诺贝尔奖,贡献涉及粒子物理和统计力学等领域。 离世消息传出后,翁帆作为他的第二任妻子,成为关注焦点。她比杨振宁小54岁,两人2004年结婚,相伴21年。翁帆在丈夫离世后保持低调,活动集中在悼念和处理遗务上,没有接受媒体采访,也没有现身清华大学缅怀室吊唁现场。

杨振宁离世不到1个月,看翁帆正在做的,原来她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10月19日,杨振宁离世第二天,翁帆在《光明日报》发表短文《他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文章中,她翻译杨振宁快满九十岁时写的英文短诗《九十抒怀》,诗内容描述一生沐光而行、理想奉献、幸福圆满、福寿绵长,并以感恩结束。翁帆在文中写,杨振宁一生有理想、有奋斗、有责任、有担当、有幸福、有感恩。她还提到,这些年陪伴丈夫是莫大的荣幸。 此外,她引用《小王子》情节,说夜晚仰望星空时,杨振宁会在其中一颗星星上对大家微笑,从他那里能找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力量。这篇悼文成为翁帆首次公开发声,回应丈夫离世。

同一天中午,翁帆回复知情人董竹的消息。董竹是央博首位签约合作策展人、朱炳仁艺术博物馆馆长,她在10月18日讣告发布当天下午发语音问候,但没收到回复。10月19日中午,董竹再发消息,先赞扬杨振宁成就,然后叮嘱翁帆保重身体,提醒她有过敏史,别吃海鲜。翁帆中午12点后回复三个感谢表情。董竹又提醒注意花粉过敏,翁帆回“谢谢”。董竹回忆,以前聊天时翁帆主动关心她的生活,语气亲切热情,这次回复简短,透着疲惫和疏离。 这显示翁帆沉浸在悲痛中,精力有限,仅维持基本礼貌。

10月24日,杨振宁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翁帆首次公开现身。她穿着素净衣服,嘴角下垂,显得忧伤,眼睛哭肿,看起来委屈无助。这与她以往明媚大方的形象不同。 仪式后,她继续低调处理事务,没有进一步公开活动。

杨振宁离世不到1个月,看翁帆正在做的,原来她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翁帆在丈夫离世后,表示将完成杨振宁生前未了结的清华高等研究院史料整理项目。这项工作涉及整理杨振宁在清华的学术资料,确保保存和传承。 此外,她计划撰写专著《梁思成与清华建筑系》,内容聚焦建筑史研究,与她自身背景相关。翁帆本科毕业于汕头大学英语系,后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硕士,之后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历史学博士学位。

翁帆还接受剑桥大学邀请,将于明年担任访问学者。这项安排在杨振宁离世前已确定,她决定继续推进。 这些活动显示她专注学术延续,而不是停留在悲伤中。

杨振宁离世不到1个月,看翁帆正在做的,原来她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在清华园,翁帆被拍到穿着黑色外套,手里抱着杨振宁生前常用笔记本,去图书馆整理学术遗物。她将部分手稿捐给学校档案馆,并标注希望能帮到研究物理的年轻人。 这体现了她对丈夫事业的支持,没有卖惨或炒作,保持从容。

翁帆长年为杨振宁翻译学术研究,精通英文。她在丈夫生前参与出版工作,如翻译他的演讲和随笔集。 离世后,她继续这类工作,通过史料整理延续这些遗产。

杨振宁离世不到1个月,看翁帆正在做的,原来她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从聊天记录看,翁帆状态变化明显,以前聊天有来有回,现在简短回应,显示打击沉重。但她选择低调消化情绪,不想被打扰。 这与外界对她的刻板印象不同,她没有依赖遗产或炒作,而是专注实际事务。杨振宁生前称翁帆是上帝给的最后礼物,两人婚姻恩爱21年。 翁帆在悼文中表达不舍和敬佩,显示两人相互成就。

翁帆的活动还包括捐献手稿,这项工作在图书馆进行,她亲自标注用途。 同时,剑桥访问学者安排涉及讲座和研究,她已开始准备相关材料。在告别仪式上,她的现身是唯一公开场合,此后隐身处理遗务。 知情人消息显示,她本性内敛,低调是她的方式。

杨振宁离世不到1个月,看翁帆正在做的,原来她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