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继星巴克后,汉堡王成中国企业,3.5亿拿控股,洋快餐都变「土」

十大品牌 2025年11月11日 07:01 1 cc
继星巴克后,汉堡王成中国企业,3.5亿拿控股,洋快餐都变「土」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一个月里面,星巴克和汉堡王,都成了中国人控股。

上周一,11月4号,星巴克刚把中国业务60%的股权卖给博裕资本。这才过了几天,汉堡王也跟上了。

11月10日,汉堡王母公司RBI跟CPE源峰签了协议,3.5亿美元,把汉堡王中国83%的股权卖了。

换句话说,理论上来讲,这两家洋餐,都变成中国餐了。

继星巴克后,汉堡王成中国企业,3.5亿拿控股,洋快餐都变「土」

洋快餐在中国怎么了

麦当劳2017年就把中国业务卖给中信和凯雷了。星巴克上周刚卖,现在汉堡王也卖了。

这些美国品牌当年进中国的时候,那阵仗可大了。

麦当劳开到哪儿都排队,肯德基是小孩过生日的标配,甚至有人在里面办婚礼。

汉堡王虽然晚点到,但好歹顶着美国第二大汉堡连锁的招牌。

可现在呢?

一个汉堡套餐40多块钱,华莱士15块钱搞定,塔斯汀20来块。

价格是一方面,开店速度也跟不上。

蜜雪冰城半年开6000家,汉堡王一个新店审批流程走几个月,产品研发还得过美国总部那关。

再说开店位置。

这些洋快餐喜欢开商场,租金贵,位置好。但现在商场人流量下滑,房租不降,成本压力大。

本土品牌呢?街边店、社区店、写字楼底商,哪儿人多去哪儿,租金能省一半。

就连最关键的,消费者口味也在变。

以前吃洋快餐是觉得新鲜,现在满大街都是奶茶店、炸鸡店、汉堡店,汉堡王那套标准化的美式口味,没那么吸引人了。

以前外资品牌靠的是品牌溢价和标准化管理,消费者买单是因为觉得洋气、体面。但现在?消费者更理性了,更在意性价比,更愿意支持本土品牌。

继星巴克后,汉堡王成中国企业,3.5亿拿控股,洋快餐都变「土」


继星巴克后,汉堡王成中国企业,3.5亿拿控股,洋快餐都变「土」


买卖双方的血脉

这次还有个细节,就是买卖双方的情况。

先说卖家的。

今年2月,RBI花1.51亿美元从前合伙人TFI手里收回了汉堡王中国的全部股权,还接了1.78亿美元的债,加起来3个多亿美元。

现在转手卖给CPE源峰,3.5亿美元拿走83%的股权。

你算一下就知道,RBI基本上是把这摊子打包扔了,自己留个零头吃分红。

为啥呢?

很简单,就是刚才提到的,洋快餐现在不是个什么好生意了。

那接受方是谁呢?

CPE源峰这公司你可能没听过,但它投的品牌你肯定知道——蜜雪冰城、奈雪的茶、泡泡玛特,都是它投的。

CPE源峰说了,要在十年内把门店数量从现在的1400家翻到4000家以上。听着挺狠,但想想蜜雪冰城半年能开6000家,这个目标也不算夸张。

继星巴克后,汉堡王成中国企业,3.5亿拿控股,洋快餐都变「土」

可能有大佬看到这里就会说了,你前面说洋快餐不吃香了,那为什么我们中国资本还要买下来呢?

很简单,洋快餐在外国人手里,在中国就会玩不转,但到了中国人手里,会重新活过来。

消费者其实挺现实的。品牌故事讲得再好,最后拼的还是价格、速度、口味。

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价格。

汉堡王既没有麦当劳的规模,也没有华莱士的价格优势,夹在中间挺尴尬。

但当中国资本注入之后,尤其是拥有很多快速扩张能力的资本,就能把供应链整合的优势打出来,不论是研发适合中国本土的口味,还是想和华莱士拼刺刀,都有了可能。

继星巴克后,汉堡王成中国企业,3.5亿拿控股,洋快餐都变「土」

洋品牌,就应该变「土」

外国品牌这些年在国内丢城失地,核心原因,就是架子太高。

觉得中国人还处在「外国月亮就是圆」的状态中,觉得牌子大就能躺着赚钱,那迟早凉。

洋品牌应该变土。

这个土,不是土气,而是接地气。

中国消费者要的很简单:便宜、好吃、方便。谁能做到这三点,谁就能活下去。

如果能再加上一点真诚,那就更好了。

各位大佬觉得呢?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