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今日末伏,老人说最怕“末伏一日雨”,末伏下雨有啥预兆?

十大品牌 2025年08月09日 23:54 2 admin

导读:今日末伏,老人说最怕“末伏一日雨”,末伏下雨有啥预兆?看看农谚咋说。

“立秋一庚入末伏”,时间过得真快,今日8月9日,农历闰六月十六,我们迎来了立秋后的第一个天干“庚日”,即庚戌日,意味着我们正式进入了三伏天的最后时段,民间称之为“末伏”。关于“伏”在《汉书·郊祀志注》中有着明确的解释:“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意思是说阴气受阳气所迫而藏伏地下,故而名“伏日”。

三伏天共分为初伏、中伏以及末伏三个时段,其中每个时段的“伏”都有着不同的含义。进入初伏,阳气极盛,阴气被迫藏伏于地下,形成“阳盛阴伏”的格局;到了中伏,阳气达到极盛,阴气虽藏伏更深,但已开始悄然滋生,形成“阳极阴生”的转折;最后末伏时期,此时暑气虽未完全消退,但已开始向地下潜伏,为秋凉做准备。古人认为,末伏的“伏”是“暑气潜伏于地”的标志,预示着炎热即将过去。

今日末伏,老人说最怕“末伏一日雨”,末伏下雨有啥预兆?

老话说“头伏萝卜末伏芥, 临秋还能种白菜”,初伏期间虽说气温高、光照强,但土壤湿度适中,适合萝卜作物播种。而到了末伏,此时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适合雪里蕻、榨菜等芥菜类作物播种,因为芥菜喜冷凉气候,末伏播种可避免夏季高温导致的徒长或病害,同时利用秋季低温促进叶片肥厚、风味浓郁,为冬季腌制或储藏提供原料。除此之外,末伏还是种植白菜的时期,毕竟白菜生长需充足得水分和凉爽的气候,白菜在末伏播种后,其幼苗期可避开盛夏高温,生长期利用秋季温凉条件形成紧实叶球,确保霜降前收获,避免“冻害”的发生。

今日末伏,老人说最怕“末伏一日雨”,末伏下雨有啥预兆?

最近看到有人说末伏就是“秋老虎”的说法,其实这个说法是无稽之谈,因为末伏和秋老虎是两种概念。

末伏是三伏天的最后一伏,始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持续10天,标志着炎热的三伏天接近尾声。而“秋老虎”是气候学上的弹性概念,指的是立秋后短期回热的天气现象,时间跨度不固定,通常出现在8月底至9月中旬,持续天数从几天到一个月不等。

从气候条件上来看,末伏 气候以过渡性为主,呈现“凉热交替”特点,白天可能仍炎热,但夜间温度明显下降。“秋老虎”则是以极端高温为标志,期间部分地区可达38℃以上,与盛夏闷热不同,秋老虎期间空气干燥。更严格的来说,末伏是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每年都会按时到来,而“秋老虎”只是一种天气现象,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气温变化,每个地区其开始或结束的时间也会不同。

因此,末伏并不是“秋老虎”,只能说末伏期间可能会出现“秋老虎”天气,两者的时间有一定的重叠罢了。

今日末伏,老人说最怕“末伏一日雨”,末伏下雨有啥预兆?

今年的末伏不一般,属于“早末伏”。每年末伏开始的时间虽说不固定,但其一定会在立秋后的1至9天内开始,这是因为“庚”是十天干之一,其每过10天一定会出现一次,而立秋的9天后,就会十天干就会进入新一轮的循环,因此末伏的开始范围就固定在了立秋后的1至9天之间。根据我们老祖宗的说法,如果末伏在立秋交节后的5天内开始,那么就是“早末伏”;如果末伏在立秋交节的5天后开始,则为“晚末伏”。今年8月7日立秋交节,末伏在立秋后的第2天,很明显这就是“早末伏”。

老话说“早末伏把扇丢,晚末伏蒸桑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末伏在立秋交节后的5天内开始,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末伏期间的天气会较为凉爽,甚至连纳凉避暑的扇子都用不到了,说明秋天凉爽的比较快,没有“秋老虎”天气出现;相反,如果末伏在立秋交节的5天后开始,那么这预示着接下来的天气会很热,出门上蒸下煮,仿佛“蒸桑拿”一样。但农谚有着地域性、时效性,因此,今年末伏期间到底热不热,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今日末伏,老人说最怕“末伏一日雨”,末伏下雨有啥预兆?

在古代,没有先进的天气预报,古人只能依靠在长期农业生产中的经验来判断之后的天气走向,毕竟天气的变化对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特别进入末伏,农作物也进入了抽穗期、灌浆期等成熟前的关键时期,古人对这个时期的天气走向会特别关注,在农村就有一句老话说“最怕末伏一日雨”,今日末伏的第一天,末伏下雨有啥预兆?我们来看看农谚咋说。

一、末伏一日雨,雨落四十五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末伏当天下起了一天的雨,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降雨天气会比较多。其中“四十五”并不是准确的时间,而是指很长一段时间。

末伏是夏秋之交的过渡期,此时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如夏玉米进入抽雄散粉期、水稻进入齐穗至灌浆期,适当的雨水能让农作物更好的生长,但如果遇到持续的降雨天,那么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首先,持续降雨会导致田间积水,土壤孔隙被水填充,氧气含量随之急剧下降,这种环境下,农作物的根系就会因缺氧无法进行正常呼吸作用,能量合成受阻,进而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特别在积水中长期浸泡,还会导致农作物的根系腐烂,植株生长缓慢、叶片黄化,严重时整株枯萎。

其次,持续的降雨天气中,光照时长和强度都会减弱,从而导致农作物叶片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有机物质合成因此减少。同时,农作物的根系受损还会进一步削弱养分吸收能力,导致农作物生长不良。最终表现为产量减少、品质下降,例如玉米灌浆期受影响会降低千粒重,水稻空壳率上升。因此,如果这时候遇到了持续的降雨天气,一定要做好农田的排水工作,以免导致农田大面积的积水。

今日末伏,老人说最怕“末伏一日雨”,末伏下雨有啥预兆?

二、雨落末伏头,秋凉早报道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末伏的第一天下起了雨,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天气会早早的凉快,甚至末伏期间就能感受到秋天的凉风。

末伏如果天气早早凉快,相信这是很多人比较向往的天气,毕竟不用出门就大汗淋漓,更不用担心中暑的情况,但对于农民来说,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天气。因为光合作用的关键酶对温度较为敏锐。如果末伏期间天气就凉快,会导致酶活性下降,光合速率降低,叶片制造的有机物质减少。例如,水稻在灌浆期如果日均温低于20℃,光合产物积累速度就会明显放缓,影响籽粒饱满度。

况且,末伏是农作物秋收前关键的生长时期,对于玉米、水稻等作物在灌浆期需要充足积温,如果此时天气早早凉快下来,那么就会缩短农作物的灌浆时间,导致籽粒干物质积累不足。此外,突然的降温天气还会削弱农作物细胞膜的稳定性,降低对病原菌的抵抗力,从而导致大面积的病虫害。

今日末伏,老人说最怕“末伏一日雨”,末伏下雨有啥预兆?

三、末伏雨连绵,秋忙不停歇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末伏这天下起了雨,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的降雨天气就会较多,此时本是秋收前的准备时期,却因频繁下雨,农民要忙着打理农田。

在持续降雨天气中,空气湿度就是大幅上升,这种高湿环境为病虫提供了“温床”,像稻飞虱、玉米螟等害虫会大量繁殖,从而对农田造成大面积的病虫害。而且,雨水的持续冲刷和尝试加浸泡,会使土壤颗粒黏结,形成板结层,降低透气性,板结土壤还会阻碍农作物根系的伸展和气体交换,从而加剧缺氧问题。因此,这时候本就是秋收前的准备时期,农民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治理病虫害和中耕翻地,可见算是秋忙提前了。

今日末伏,老人说最怕“末伏一日雨”,末伏下雨有啥预兆?

四、末伏晴了天,万物好生长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末伏这天是晴天,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的晴天会比较多,这为农作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为秋收高产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末伏期间晴天多,意味着光照时间长、强度高,农作物叶片中的叶绿体能够充分吸收光能,加速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进行,从而合成更多有机物质,例如,水稻在灌浆期若遇连续晴天,光合产物积累速度加快,籽粒饱满度显著提高。而且,晴天中日均温通常会维持在20至28℃,这一温度范围是多数农作物酶活性的最适区间。在此条件下,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养分吸收和转运等生理过程就会高效进行,生长速度因此加快。

但要注意,所谓“十日无雨是小旱,十五日无雨是大旱”,末伏毕竟还处于三伏天,此时气温较高,土壤水分挥发加速,长时间的晴天无雨很容易导致“秋旱”的发生,因此要做好农田的定时浇灌工作。

今日末伏,老人说最怕“末伏一日雨”,末伏下雨有啥预兆?

综上所述,老人说最怕“末伏一日雨”,这是因为根据古人的经验来看,如果末伏这天下起了雨,这预示着接下来天气会凉快的比较早,而且还会迎来持续的降雨天气,这虽然对人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但会阻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农民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打理农田。

今日末伏,我这里晴空万里,您那里天气如何?欢迎讨论。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