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家长注意!一到秋冬季,流感又来了,已有学校临时停课!多名学生出现嗓子疼、发热、咳嗽,一班级通知:停课3天!“刚一降温我家孩子就感冒了,先是嗓子疼,...
2025-11-06 0
文 |东方芙昕
编辑 | 东方芙昕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浙江近日干了件大快人心的事,把27名专家从专家库里除名了,其中24人还因为犯罪很有可能要“吃牢饭”。
消息一传开,好多人都拍手称快,可让人忍不住琢磨:专家本应是懂行、让人信服的人,咋就有这么多人犯了罪呢?
这场对专家队伍的大清理,到底戳中了哪些藏着的问题?
早年间,专家在老百姓心里那是响当当的,不管是种地遇到难题,还是家里有啥拿不准的事儿,听听专家的意见心里就踏实。
那时候的专家,都是实打实有本事的人,要么在地里晒得黝黑教农民种庄稼,要么在实验室熬夜做研究,说的话都是接地气、能管用的。
可现在不一样了,好多专家的话越听越离谱,比如有人说“低收入家庭可以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赚钱”,这话一听就不现实,好多低收入家庭连一套房子都买不起,哪来的闲置房?
还有专家说“普通家庭随便就能拿出50万现金”,可现实中很多人攒一辈子都难有这么多存款。
这些话让老百姓觉得,现在有些专家根本不了解普通人的日子,净说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话。
更让人失望的是,有些专家为了博眼球啥都敢说,之前有个专家批评广东人吃饭前用开水烫碗的习惯,说“看着恶心”,结果惹得广东网友集体反驳。
后来有人发现,这个专家所在的机构早就被取消了,他的“专家”身份根本就不靠谱,这事儿让大家明白,原来有些专家的头衔可能是“水分”很大的。
为啥会变成这样?说白了,就是现在当专家太容易了,以前想当专家得靠真本事,现在门槛低,啥人都能自称专家。
就像一块公共的草地,谁都能来放牧,最后草地被踩得稀烂——专家圈里也是这个道理,人一多就容易混进“冒牌货”。
面对这些乱象,浙江最近动真格了,今年5月份浙江通报说,从专家库里清退了27个人,其中24个已经被法院判了刑,剩下3个也有违法行为。
这个消息一出来,好多人都震惊了:原来专家里真有坏人,而且还不少。
其实浙江这不是第一次清理了,前几年他们就一直在整治,2023年清退了240人,2024年上半年又处理了26人。
这些被清退的专家,大多是在招投标的时候搞鬼,比如有的和投标公司串通好,故意让某家公司中标;有的收了好处费,在评标时给特定公司打高分;还有的泄露招标信息,把好好的招标变成了“暗箱操作”。
浙江这次清理为啥这么有效?一方面是用了技术手段,他们通过电脑系统分析评标数据,比如某个专家总是给某几家公司打高分,或者评分和其他专家差异很大,就会被重点调查。
另一方面是处理得公开透明,把被清退的专家名单公示出来,让全国都知道这些人干了坏事,以后他们在哪都难再混下去。
浙江这事儿在网上反响很大,大多数人都拍手叫好,觉得早就该治治这些“坏专家”了,很多网友都觉得早就该这样了,这些人拿着专家的头衔干坏事,就该狠狠罚。
不过也有人提出疑问:为啥通报里没把专家的名字全公开?要是把每个人的名字、干了啥坏事都写清楚,既能让大家看清他们的真面目,也能让其他专家不敢再犯错。
这种声音反映出大家对彻底整治的期待,觉得既然要查,就该查得明明白白,不让任何一个“漏网之鱼”躲起来。
从长远看,大家更希望看到制度上的改变,比如选专家的时候,不能只看学历和资历,还要看人品和职业道德;评标过程要更透明,最好能让普通人也能监督。
毕竟专家评审的都是公共事务,花的是老百姓的钱,必须得让人放心才行。
浙江这次清理,给所有专家都提了个醒:现在可不是随便挂个头衔就能蒙混过关的时候了,真正的专家得把心思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而不是想着怎么捞好处、博眼球。
看看那些让人尊敬的专家就知道了,比如农业专家,他们常年在地里研究怎么提高产量,帮农民解决病虫害的问题;科研专家埋头实验室,研究怎么让技术更先进,让老百姓生活更好。
这些专家可能很少在媒体上露面,但他们做的事实实在在帮到了人,老百姓打心眼里佩服。
再看看那些被清退的专家,他们不是没有专业能力,而是没了职业道德,他们把“专家”这个头衔当成了赚钱的工具,结果把自己的路走歪了。
其实专家的价值从来不是看头衔有多响,而是看能为老百姓做多少实事,要是一门心思想着怎么赚钱、怎么出名,早晚得摔跟头。
其实浙江的这次行动,只是整治专家圈乱象的第一步,要想彻底解决问题,还得从制度上入手。
选专家的时候要严格,除了专业能力,还要考察职业道德和信用记录,不能让有劣迹的人混进来。
还要加强日常监管,定期检查专家的行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与此同时,也要让整个过程更透明,比如评标结果公开,接受公众监督,让猫腻无处藏身。
说白了,专家圈需要一场“大扫除”,把那些靠歪门邪道混日子的人清出去,让真正有本事、有良心的人留下来。
只有这样,“专家”这个词才能重新赢得大家的信任,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这次浙江的做法,给全国开了个好头,希望其他地方也能跟上,让专家圈变得干干净净,让老百姓以后再听到“专家”的时候,想到的是可靠、可信,而不是质疑和吐槽。
这事儿说起来难,但只要肯下功夫、动真格,就一定能做到。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源:
1. 浙江通报27名评标专家被除名,其中24人构成犯罪,2025-05-27,红星新闻
2. 深圳新闻网
3. 新京报传媒研究
4. 大河网
相关文章
所有家长注意!一到秋冬季,流感又来了,已有学校临时停课!多名学生出现嗓子疼、发热、咳嗽,一班级通知:停课3天!“刚一降温我家孩子就感冒了,先是嗓子疼,...
2025-11-06 0
一波未平,一波再起。正当俄乌冲突持续升级,中东局势动荡不断,白宫忙着横加干预之际,美国本土却在上演着新一轮风云变幻。关键时刻,美国发生了3件值得关注的...
2025-11-06 1
把董洁和张柏芝放在一起谈论,似乎成了一种网络惯例,仿佛她们是同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的,拥有相似命运剧本的女性产品她们都曾是万众瞩目的女神,都因情感风波跌...
2025-11-06 1
家里乱七八糟留着这四样,亲戚来了都看不下去,说真的谁都受不了 王阿姨去年夏天在家翻箱倒柜,差点翻出一身汗,结果全屋搜刮下来,外卖塑料盒比她孙子的作业本...
2025-11-06 1
倚窗听雨,忽然想起暮年风里的故事。皱纹,是时光的记号,也是柔软的年轮。在岁月漫游的岸边,渴望低语如潮水,悄然上岸,浅浅退去。年轻的爱如火焰,燃烧一切青...
2025-11-06 1
英国当代著名艺术家达米恩·赫斯特在网络直播中。资料图艺术界正在经历一场剧变。达米恩·赫斯特,最懂自我营销的英国艺术家之一,是其中的风向标。他早已把社交...
2025-11-06 1
近日,央视《财经调查》栏目,起底了一条兼职骗局黑色产业链,其中曝光了“成都万众勤学科技有限公司”与“成都市序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公司设计的兼职骗局。...
2025-11-06 1
谁家饭桌上能少得了馒头蛋糕?网友吐槽:喝水也长肉,怪不得代谢掉线了 你想减肥,结果发现早上吃个馒头,中午来碗速食面,下午顺手抓块蛋糕,晚上奶茶灌一肚,...
2025-11-06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