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兴业银行真会玩,老客户存钱500万,就提供一个子女的实习机会

十大品牌 2025年05月26日 03:31 1 admin

最近,“兴业银行的老客户存500万,子女就能拿实习名额;新客户存够1000万,线上线下实习随便挑。”有人调侃这是“带资进组”的金融圈版本,也有人感叹:“张雪峰说他公司账上放两个亿,女儿进银行上班就跟玩儿似的,原来是真的!”


这种“存款换实习”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一位金融圈内人士私下透露,某些银行确实存在类似的“资源置换”潜规则:“比如某省分行,客户存2000万三年定期,就能给一个正式岗位名额。


兴业银行真会玩,老客户存钱500万,就提供一个子女的实习机会

实习生名额更便宜,几百万就能‘买’到。”这种操作往往不公开宣传,而是通过客户经理私下牵线,最终以“优先推荐”“绿色通道”的名义完成交易。


表面上看,银行的正式招聘流程依然光鲜。比如兴业银行2025年的“雏雁计划”暑期实习,面向2026届毕业生,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专业对口,还要通过网申、笔试、面试层层筛选。


官网上列出的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岗位,看起来公平竞争,甚至强调“表现优异者优先录用”。然而,现实中的另一条“隐形赛道”却在悄悄运行——存款额度、家族背景、人脉资源,成了比学历更硬的敲门砖。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银行对“高净值客户”的争夺战。一位银行从业者直言:“拉存款的压力太大,总行每年下发的指标层层加码。一个大客户存几千万,可能抵得上几十个小客户的业绩。”


兴业银行真会玩,老客户存钱500万,就提供一个子女的实习机会

而实习或工作名额,成了维护客户关系的“赠品”。对于有钱人来说,这相当于用零花钱给孩子“买”一份银行履历,未来无论是申请留学还是跳槽投行,这段经历都能镀上一层金。


张雪峰曾在直播中提到,自己把公司资金存在某银行,“两个亿放那儿,女儿进银行实习不是问题”。虽然他的例子带着调侃,却戳中了行业的灰色逻辑:当资源成为硬通货,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挤破头拼简历,而“带资进组”的玩家早已坐上VIP直通车。


这种规则对普通学生的影响是致命的。以投行为例,正规招聘往往要求顶尖学历、多段相关实习,甚至通过CPA、司法考试。但“存款玩家”只需父母转账,就能跳过这些门槛。


一位985高校的金融专业学生抱怨:“我投了30份实习简历,只有2家回复。室友家里找关系进了银行,实习证明上写的‘参与重大项目’,实际上天天在后台整理表格。”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交易正在扭曲行业的价值观。银行本应是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却成了“资源中介”;实习本该是能力锻炼的机会,却沦为明码标价的商品。一位网友尖锐评论:“以后银行招聘干脆分两栏,一栏写‘学历要求’,一栏写‘存款门槛’,省得大家装糊涂。”


兴业银行真会玩,老客户存钱500万,就提供一个子女的实习机会

当然,并非所有银行都参与这场游戏。部分机构为了维护声誉,开始收紧推荐渠道。比如某股份制银行明确要求,实习生的直系亲属若在本行有大额存款,需提前报备合规部门审查。但这种自律更像“防君子不防小人”——真正的资源置换,往往通过私人饭局、非正式承诺完成,难以追踪。


对于普通人而言,与其抱怨规则不公,不如认清现实:金融圈的资源壁垒一直存在,只是“存款换实习”让它变得更赤裸。一位从业十年的投行经理建议:“如果家里没矿,就拼命卷学历、考证书、攒实习。至少正规赛道上,努力还能换到机会。”


说到底,当银行用实习名额兑换存款时,输掉的不只是公平,还有整个行业的社会信任。或许某天,当人们看到银行招聘公告时,第一反应不再是“我能胜任什么”,而是“我家能存多少钱”——那才是金融业真正的危机。


#头条热点#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