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RoboSense官微消息,11月24日,RoboSense速腾聚创与滴滴自动驾驶宣布达成新一代Robotaxi车型定点合作。RoboSense将为...
2025-11-25 0
甲流又来了,而且这一次,它带着更强的传播力和更高的警惕值卷土重来。热搜上的“高热惊厥”“呼吸衰竭”“重症患儿”看得人心里直发怵。有人说:“这不就是个感冒吗?”可事实是,越来越多原本健康的人,也在这波流感潮中倒下。不论老少,都不能掉以轻心。
李兰娟院士的这番话掷地有声:“预防才是关键,3不吃5坚持,每个人都要记牢。”可问题来了,啥是“3不吃”?“5坚持”又该怎么做?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又能做到?!
别觉得离自己远。办公室里同事刚好,孩子学校又停课;刚出门吃顿饭,回来嗓子就哑了。这波甲流,不讲道理,不讲年龄,连免疫力好的年轻人都中招。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甲型流感病毒的变异性强、传播速度快。特别是在人群密集、季节交替的时期,一不小心就传了一圈。高热、肌肉酸痛、咽喉肿痛这些症状,说轻不轻,说重也能命悬一线。
现在的难点在于,很多人明明有症状,却硬扛着不去休息,继续“带病上阵”。这不仅拖垮了自己,也加速了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的速度。甲流不是感冒,它是流感,是病毒感染,不是撑一撑就能扛过去的“小病”。
那到底该怎么应对?李兰娟院士提到的“3不吃”,正是很多人忽视却极其关键的生活细节。首先是:不吃生冷食物。生冷会削弱胃肠道免疫屏障,尤其在病毒活跃期,吃生冷就像给病菌开方便之门。
第二个是:不吃辛辣刺激重口味食物。这类食物会加重喉咙炎症反应,容易引发或加重咳嗽、咽喉红肿,特别是正在恢复期的人,一口麻辣锅可能直接把病情拖延一周。
第三个:不吃高糖高脂油炸食物。这些食物不仅让免疫系统“分心处理”,还可能造成身体炎症反应增加,使得原本轻微的感染变成重症隐患。
但光靠“3不吃”还不够,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抵抗力差距的,是那“5坚持”。坚持什么?不是让你天天吃补药、打点滴,而是一些生活中能做到的“小动作”,关键时刻能救命。
第一个坚持:坚持通风换气。哪怕天气冷,也要定时把窗打开,哪怕五分钟,哪怕一条缝。封闭的空间容易积聚病毒,尤其是办公室、地铁、电梯这些公共场所,空气不流通,病毒就爱扎堆。
第二个:坚持戴口罩。尤其在人多、通风差的时候,别嫌麻烦,别觉得尴尬。口罩是流感季最简单、最有效的屏障。很多人嫌戴口罩憋气、戴不住,但想想高烧39度浑身酸痛的滋味,哪个更难受?
第三:坚持足量饮水。水是身体的天然代谢剂,保持体液充足可以帮助身体更快把病毒“洗”出去。很多人一忙就忘喝水,等喉咙疼了才意识到,但这时候已经晚了。
第四:坚持作息规律、早睡早起。别再熬夜“报复性刷剧”了,免疫系统最怕熬夜,哪怕你白天补觉,也弥补不了身体在夜间修复的关键时间段。
最后一个坚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坚持适度运动。不是让你健身房撸铁一小时,而是每天挤出20分钟快走、拉伸、做操都可以。适度运动能有效提升T细胞活性,提高免疫力,对抗病毒更有底气。
这一切,没有一个是“高精尖”的医学手段,全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养生大道理”。可惜,知道的人多,真正做到的少。现代人习惯了快节奏,总觉得“我身体好”、“我年轻”,可病毒并不认年龄。
在某机构近期的一项流感监测数据显示,本轮甲流感染人群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超过50%。这说明什么?说明年轻不代表免疫,活力不代表抗病力。
生活中常见的误区太多了。有人感冒了还猛吃油炸鸡翅,说是“补充热量”;有人发烧了不降温,说是“发汗能自愈”;还有人感冒第一天就乱吃抗生素,完全无效还可能加重肝肾负担。
甲流是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滥用只会扰乱肠道菌群,反而让身体更虚。真正该吃的是对症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热镇痛药,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使用,不能滥用。
在这波“夺命潮”中,有人中招是意外,但更多是生活习惯出的问题。天冷了还穿露脚踝裤,凌晨两点还在刷手机,吃饭不规律,休息不到位……这些看似“小事”,其实都是“埋雷”。
有些人觉得自己“不是高危人群”,但流感从来不挑人。只要“免疫力”这个盾牌一垮,病毒就能长驱直入。
有些老年人,体弱多病,本就免疫力低,一旦感染,转为重症的风险极高;儿童也是高风险群体,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病程变化比成人更快。
李兰娟院士的提醒,不是吓唬人,而是警钟长鸣。流感季节,不拼谁扛得住,而是拼谁更“自律”。
说到底,最好的治疗永远是预防。不是等到病了才想起健康,而是平时多一点觉悟,多一份警惕,把健康习惯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多洗手、勤通风、科学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这些事说出来都不新鲜,但做到的人,真的不多。可偏偏,它们才是抵御病毒最有力的防线。
现在这个季节,正是甲流活跃期。别让大意变成代价,别等倒下了才想起“早知道”。健康,从不是等来的,而是每天一点点守出来的。
你家冰箱里还放着冷饮?你是不是每天凌晨才睡?你最近是不是又忘了喝水?这不是提醒,是自救。
快把这份“3不吃5坚持”发给你关心的人,别等下一轮流感潮来了,才后悔没早做准备。
参考文献:
[1]李兰娟.流感病毒变异与防控策略研究进展[J].中国病毒病杂志,2021,11(1):1-5.
[2]张静,王斌.流感防控中公众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20,36(12):1584-158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相关文章
据RoboSense官微消息,11月24日,RoboSense速腾聚创与滴滴自动驾驶宣布达成新一代Robotaxi车型定点合作。RoboSense将为...
2025-11-25 0
全体70前出生的男职工请注意!2025年延迟退休正式落地,当大家都在讨论要多干几年时,你们却意外地成为了新规下最幸运、选择权最大的群体!为什么这么说?...
2025-11-25 0
大年初二,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只有女人和老人,一扇门突然被人踹开,十来个人举着铁锹、棍棒闯进屋里,直接在屋里打砸起了架。现场全是喊叫和噼里啪啦的声音,有人...
2025-11-25 0
2025年11月的东亚与南海海域,局势像被按下快进键般紧绷。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刚在台海问题上抛出“武力介入”的疯狂言论,把中日关系拽到谷底,南海这边的菲...
2025-11-25 0
这桩离奇的闪婚事件在湖北某地引发轩然大波。40岁的某男子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一场相亲竟会演变成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据当事人回忆,相亲当天场面异常热闹。...
2025-11-25 0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11月25日,第七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在北京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中俄能源合作起步早、基础好,是双方...
2025-11-25 0
娃坐不住、听不进、一问三不知,家长群里天天炸锅。2024年5月,哈佛+东大联合公布最新脑成像:4岁半到5岁半,孩子大脑里“探索线”和“规则线”交叉最活...
2025-11-25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