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半亩方塘工作室】11月15日,北京市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北京市学生心理健康“悦心”大讲堂第八讲在首都师范大学...
2025-11-17 0
当黄皮肤黑头发的面孔在上海街头擦肩而过的时候,我们不会多想他们是不是自己的同胞。
可是谁能想到其中近五万张属于日本常住者呢?
而且,这些日本人那可不是短暂停留的游客,而是带着“扎根”目的的异乡人。
在我们不太注意的时候,他们就这样聚集在一起,正在悄悄改写上海部分区域的文化底色与社会结构。
而如今当中日关系一发生变化,那么更在暗流涌动的国际局势下,他们的存在就更令人心惊胆颤。
根据日本外务省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得出来,2021年在华日本人已达13.6万,其中上海以3.98万占据大头,而近年民间统计更显示这一数字已突破5.2万。
这些到上海的日本人,他们精准选择古北、虹桥、金桥等区域扎堆,不是随机的居住偏好,而更像是一场有默契的“圈地”行动。
他们到了之后,古北也早已不是简单的“日本风情区”,而是被改造成了“小日本”的翻版。
或许有时候我们走进古北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有点恍惚,日式商超里纳豆、清酒、专用酱油一应俱全,部分超市甚至拒绝售卖非日货。
街头日料店密集到“左右邻居都是同行”,且几乎全由日本人经营,坚守着所谓的“本土味道”。
更令人警惕的是他们在居住圈上的“排他性”。
原本上海是我们中国的上海,但是这群日本人好像不管在哪都改不了他们“侵略”的本性。
这群住在上海的日本人以高价租金抢占小区,甚至倒逼中国住户搬离,最终让整个小区变成“纯日籍社区”。
他们这一占,就连物业人员都被要求会日语、行鞠躬礼,中文在这里反倒成了“外来语言”。
这不就相当于新形势的“殖民”吗?
除此之外,公共服务的“日化”更在模糊地域边界。
地铁站、医院的日文标识盖过中文,部分场所直接接受日元支付,日本学校在区域内独立运转。
拖家带口的日本人即便一句中文不会,也能靠着这套“专属体系”畅通无阻。
因为他们出门可以看日文指示乘车,吃饭用日语点外卖,看病找有翻译的日资医院,就连社交都可以泡在日本人开的酒馆。
这样一看的话,他们就像一群“隐形人”,生活在上海的物理空间里,却始终游离在中国文化之外。
当然了,他们的这种行为也更不是没有目的的。
因为他们这种“扎根”并非单纯的居住选择,背后是日企在上海的深度布局。
长宁区作为日企聚集地,6900多家外资企业中近四分之一是日企,外资总部里日资占比近半,700多家外资代表处中日本机构更是扎堆。
这些日企为常住日本人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甚至还为他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活闭环,这样一弄,就可以让他们无需融入中国社会就能实现“可持续生存”。
或许有人将这一现象美化为“国际化”“包容性”的体现,还认为日本人的消费能带动区域经济。
但事实是,这种单向的文化入侵正在撕裂社会共识。
2025年樱花节上,数千参与者中半数是日本人,另一半则是穿着和服的中国大叔大妈、年轻人,他们用流利中文交流,却以日式装扮庆祝日本传统节日。
视频传到网上批评声四起,不是人们敏感,而是历史的伤痕从未愈合。
当年日本以“人员失踪”为借口发动战争,如今又喊出“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想要伸长手介入台海问题,实现修宪扩军。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中国人对日本文化的无底线追捧,在我们现在看来就是对历史的背叛。
更危险的是,这些“扎根”的日本人,极有可能成为局势恶化时的“隐患因子”。
毕竟近代史上,日本曾以“文化交流”“实地调查”为幌子,派大量人员来华搜集政治、经济、军事情报,那些看似客观的拍摄和记录,实际上都是在为后续扩张铺路。
如今,已经有在华日本人掌握着上海部分行业的核心信息,熟悉城市交通、公共服务布局,一旦开战,这些信息可能成为“突破口”,而他们聚集形成的“封闭社区”,更可能成为难以管控的独区域,他们这群人的存在可以说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
而当我们看到日本人对咱们在日中国人的态度的时候,我们也都会更觉到有点心寒了。
因为,中日两国在对待“外来者”的态度上差别太大了。
在日中国人虽也带来中国文化元素,但多数日本人始终带着历史偏见的。
中日关系紧张时,日本街头会涌现大量仇恨中国的标语,中国人在当地常面临歧视与排斥。
而中国对在沪日本人的过度包容,却换不来对等的尊重,反而让部分日本人滋生优越感,拒绝入乡随俗。
当然,并非所有在华日本人都心怀恶意,像古林恒雄这样扎根中国46年、推动中日合作的友好人士确实存在。
但是我们也不能以个体案例掩盖整体隐患。
因为在中国的五万常住者中,谁能保证没有被日本极端右翼影响的人?
又有谁能确保他们不会在关键时刻成为“从内突破的刀子”?
当前,日本极端右翼掌权,对中国的野心日益暴露,“台海牌”打得越来越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对日本人的“无门槛扎根”必须警惕。
官方应当提高日本人居住、停留的准入门槛,划定明确的活动红线,加强对日本社区的管理与文化引导,避免形成“国中之国”的隐患。
历史早已证明,没有底线的包容只会换来轻视,没有防范的开放终将埋下祸根。
上海这五万“扎根”的日本人,是国际化的见证,还是潜在的风险?
答案或许藏在未来的局势里,但当下的警惕与行动,才是避免“后果不堪设想”的唯一出路。
相关文章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半亩方塘工作室】11月15日,北京市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北京市学生心理健康“悦心”大讲堂第八讲在首都师范大学...
2025-11-17 0
编辑|小Z前言在被中国多个部门和日本国内不少声音警告后,高市早苗仍不愿收回涉台挑衅,甚至宣称那就是日本政府的态度!如果日本真想硬闯,企图以武力插手台海...
2025-11-17 0
与丰田和日产汽车等日系车企相比,本田也处于一家独输的局面。这是日本经济新闻在最近报道中,对本田在华困局给出的颇为尖锐的形容。这在本田的电动化战略上体现...
2025-11-17 0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自古以来便是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各个城市、县、镇和村庄都以独特的魅力展现着山东的繁荣与活力。今天,我们...
2025-11-17 0
两岸统一,始终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如今,随着赖清德当局愈发癫狂,各种挑衅动作层出不穷,两岸关系也愈发紧张。就在大家觉得,无论是武统还是和统,都不太能...
2025-11-17 1
文|黄治茂 媒体人中方拒见高市早苗,没必要跟日本首相浪费时间。就高市所表现出的态度,中日之间已经没什么好谈了。再有几天,中国政府首脑将赴南非出席二十国...
2025-11-17 0
11月17日,据央视体育消息:全运会铅球五连冠,巩立姣迎来完美收官。赛后,她第一时间接受《体坛零距离》专访,正式确认自己即将退役的消息。“这肯定是我的...
2025-11-17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