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奇瑞风云 X3L 天门山挑战翻车!防护绳脱落撞护栏,官方紧急致歉

排行榜 2025年11月17日 18:41 1 admin

前言

奇瑞风云 X3L 天门山挑战翻车!防护绳脱落撞护栏,官方紧急致歉

2025年11月12日中午12时,张家界天门山999级“天梯”上,一辆黄色奇瑞风云X3L正在攀爬。

这条垂直落差150米、平均坡度45°(局部超60°)的长石梯,曾被路虎揽胜成功征服,如今成为奇瑞验证产品性能的舞台。

意外突然发生,车辆中途失控溜坡,撞毁多节护栏,现场视频瞬间席卷全网。

起初奇瑞想次日重赛挽回声誉,没想到舆情连夜发酵,批评声从产品性能转向“破坏公共秩序”。

24小时内,紧急舆情会连开,工作组通宵监测,最终奇瑞取消重赛并公开致歉。

这场营销事故,表面是挑战失败,实则暴露了奇瑞组织架构调整后的协同漏洞,以及新能源品牌高速扩张背后的体系隐忧。


一、惊魂一刻:10万级家用车挑战“天梯”,防护绳脱落引发溜坡

奇瑞风云 X3L 天门山挑战翻车!防护绳脱落撞护栏,官方紧急致歉

天门山999级“天梯”从不是普通的风景打卡点。

这条总长近300米、台阶仅30厘米宽的石梯,垂直落差相当于50层楼高,湿滑的路面让它成为“连进口越野车都鲜少挑战”的极限场地。

2018年,路虎揽胜曾成功登顶,让这里成为汽车品牌彰显性能的标志性场景。

2025年9月,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李学用就高调预热,称风云X3L要完成“中国车从未有过的挑战”,还透露雨天测试时已成功攀爬超半程,状态稳定。

所有人都在期待这场“平民车逆袭豪华车”的大戏,11月12日中午12时,挑战正式启动。

黄色的风云X3L顺着石梯向上攀爬,可没过多久,意外突然发生。

车辆在爬升中突然失去动力,开始向后溜坡,滑行过程中猛烈撞击右侧护栏,多节护栏被撞毁,现场还冒出白烟,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不同角度的事故视频迅速在微博、抖音等平台传播,网友们纷纷质疑:“家用车为什么要去挑战这种极限场地?”“景区允许这种危险活动吗?”

起初,外界猜测是车辆性能不足导致失败,但奇瑞后续发布的致歉声明揭开了真相。

经初步调查,事故直接原因是测试装置的安全防护绳固定点卸扣意外脱落,防护绳缠绕右侧车轮,导致动力输出受阻,最终引发车辆下滑。

这场看似“产品性能测试”的挑战,本质上是一场策划已久的营销活动,却因安全细节把控疏漏,演变成了品牌危机。


二、舆情24小时:从“重赛挽声誉”到“紧急致歉”,奇瑞的被动应对

奇瑞风云 X3L 天门山挑战翻车!防护绳脱落撞护栏,官方紧急致歉

事故发生后,奇瑞的舆情应对陷入了被动。

11月12日下午,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紧急召开舆情会,临时成立的工作组开始每小时更新舆情监测,工作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

最初,奇瑞内部的核心思路是“挽回产品声誉”。

按照既定方案,他们计划13日让风云X3L重新挑战天门山“天梯”,用成功登顶的结果回应外界对产品性能的质疑。

可他们没料到,舆情热度并未随着夜幕降临而降温,反而在13日早晨迎来新一轮发酵。

负面声音的焦点悄然转移,从“车辆性能不行”变成了“奇瑞莽撞行事,影响景区公共秩序”。

有网友质疑,天门山是知名旅游景区,石梯是游客通行通道,在这样的公共场合开展高风险测试,本身就不顾及游客安全;还有网友追问,被撞毁的护栏是否属于文物,修复成本有多高。

尽管景区工作人员回应,受损栏杆并非网传的“造价超20万元”,且景区系私人承包,但这并未平息舆论怒火。

此时,奇瑞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原本的“重赛挽声誉”计划,反而可能让争议进一步升级。13日上午,奇瑞紧急调整策略,宣布取消二度测试挑战项目,并发布了正式的致歉声明。

“对选择在风景区公开场所开展测试引发的公众担忧,我们深刻反思”,奇瑞在声明中承认,策划和执行过程中对潜在风险预估不足、细节把控存在疏漏,并承诺全力修复景区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场影响巨大的营销活动,奇瑞的品牌营销、公关部门居然全程“不知情”。

一位接近奇瑞营销领域的负责人透露,营销和公关部门直到13日下午看到网上的视频,才知道有这场挑战活动,全程都是在事故发生后才被动介入。

这种“事后知情”的尴尬,暴露了奇瑞内部管理的深层问题。


三、架构之困:四大事业部并行,营销权责“多头管理”

奇瑞风云 X3L 天门山挑战翻车!防护绳脱落撞护栏,官方紧急致歉

奇瑞的舆情应对失序,根源在于今年7月的组织架构调整。

为了解决品牌众多、各自为政的问题,奇瑞进行了今年最大范围的组织架构优化,新成立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星途、艾虎(艾瑞泽与瑞虎)、风云、QQ四个事业部,由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李学用担任事业群总经理。

这场调整的初衷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但四个月过去,内部组织架构仍在小幅变动,始终没有最终理顺。

最关键的问题出在“营销权责归口”上——品牌营销线、产品线、数字营销和新媒体等部门,都保留着营销和传播的权限,没有明确的主导部门。

“今年新车太多、营销任务太密,导致实质整合进展缓慢”,有事业群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缘由。

而这场混乱的组织架构调整期,恰好与风云品牌的高速发展期重叠,为此次营销事故埋下了隐患。

今年7月,风云从奇瑞品牌下的一个产品序列,正式升级为独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定位对标吉利银河、长安启源。

作为后起之秀,风云品牌走上了“高密度产品投放”的扩张之路。

7月发布旗舰轿车风云A9L,11月推出大六座SUV风云T11,官方数据显示T1124小时订单突破3.8万辆,有望成为品牌销量担当;后续还计划在明年推出E系列,首款车型E06预计在广州车展亮相。

这套“快速迭代、全面覆盖”的打法,确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风云A9L目前是品牌唯一月销过万的车型,10月销量占品牌总销量的52%以上。但快速扩张也带来了副作用,营销资源被严重分散。

此前的主销车型T9,巅峰时月销量超过8000辆,可在A9L、T11等新车上市后,终端资源被分食,近几个月稳态销量只能维持在4000到5000辆之间。

对于X3L这款车型来说,它在奇瑞体系内的身份还很“特殊”。

这款车看似是今年上市的新产品,实则是2024年3月上市的iCAR03的“换壳车”。

后来iCAR品牌战略调整,引入小米生态链的苏峻团队并赋予更大自主权,原本的iCAR03产品线被淡化,今年才回归到风云品牌,升级为风云X3L。

回归后,X3L增加了车身尺寸和轴距,强化了家用属性,但10.99万—14.99万元的定价,让它陷入了红海市场——比亚迪、吉利、零跑等品牌的竞品车型接近20款,竞争异常激烈。

急于在细分市场突围的X3L,最终选择了“天门山极限挑战”这种高风险营销方式,却因为内部营销权责混乱,连公关部门都没能提前介入,最终酿成舆情危机。


四、扩张反思:产品跑得太快,体系没能跟上

这场意外的营销事故,像一场压力测试,暴露了风云品牌高速扩张背后的“体系断点”。

从产品策略来看,风云品牌的学习能力不可谓不强。

以T11为例,虽然直接竞品是吉利银河M9,但内部对标对象却是理想、智界和迈巴赫——学习理想的家庭用户理念、智界的智能化水平,以及迈巴赫的造型和内饰设计,价格上却对标银河M9,走“高端配置、亲民价格”的路线。

这种“向上对标、向下定价”的策略,确实能快速吸引消费者关注。

但问题在于,产品迭代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品牌体系、组织能力的建设速度。

奇瑞风云 X3L 天门山挑战翻车!防护绳脱落撞护栏,官方紧急致歉

吉利银河比风云早四个月升级为独立品牌,22个月投放了约8款新车,今年前10个月累计销量突破百万,靠的不仅是产品密度,还有完善的渠道建设和品牌协同能力。

而风云品牌在快速投放新车的同时,却没能解决内部权责不清、营销协同不足的问题,最终导致“营销活动失控”。

从营销逻辑来看,X3L的天门山挑战本身就存在明显的定位错位。

这款车的核心定位是“家用紧凑型SUV”,方盒子造型带来的大接近角和离去角,仅能满足城市郊游等轻度越野场景。

可奇瑞却让它去挑战连硬派越野车都慎之又慎的天门山“天梯”,还要对标价格是其十倍以上的路虎揽胜。

越野圈里,45度斜坡被称为“百分百坡”,对车辆性能、驾驶员技术都是极大考验,而新能源车本身就存在短板——电池增加车重导致附着力失衡,低速状态下扭矩大幅降低,一旦动力中断就容易溜坡。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公开质疑,电动车不适合硬派越野,这一观点在此次事故中得到了印证。

对于X3L来说,这场挑战的动机不难理解。

今年10月,风云X3系列销量刚超过1900辆,虽然环比正增长,但距离其前身iCAR03去年4000-5000辆的稳态月销量还有差距。

在红海市场中,想要快速建立差异化标签,“极限挑战成功”无疑是捷径。可一旦失败,就会陷入“产品不行”“营销浮夸”的双重质疑。

如今,奇瑞虽然通过及时致歉、取消重赛等方式控制了舆情恶化,但这场事故留下的教训值得深思。

汽车行业的竞争早已不只是产品和价格的比拼,组织能力、品牌协同、风险管控同样重要。

风云品牌想要复制吉利银河的成功,光靠高密度的产品投放远远不够,还需要理顺内部架构、补齐体系短板,让组织能力跟上产品扩张的步伐。

这场意外的“天梯挑战”虽然失败了,但如果奇瑞能真正汲取教训,补齐管理和协同的漏洞,未必不是一次“塞翁失马”。

毕竟,对于正在高速成长的品牌来说,早一点暴露问题,就能早一点解决问题,才能在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得更稳、更远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