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心理学家:请远离身边那些,打扮“特别干净”的人

排行榜 2025年10月03日 02:41 1 cc

家里地板一天拖三遍,抹布按颜色分类,连遥控器都要用酒精棉片擦到发亮——这已经不是爱干净,是拿全家当细菌培养皿。

心理学家:请远离身边那些,打扮“特别干净”的人

昨晚刷到一条热搜,北京一位妈妈把老公孩子逼到住酒店,就因为她觉得家里“永远不够干净”。

心理学家:请远离身边那些,打扮“特别干净”的人

我盯着屏幕,脑子里只有一个问题:她到底在洗掉什么?

视频里,那位妈妈戴着一次性手套,蹲在马桶边拿牙刷刷缝隙。

她儿子在旁边小声说:“妈,我今天能不去上学吗?

我怕把外面的灰带回来。

”这句话像一根针,戳破了所有“为你好”的滤镜。

评论区有人骂她矫情,有人劝她看医生,但没人问她:你第一次觉得脏是什么时候?

我二姨以前就这样。

她不准我表哥穿外面的裤子坐沙发,进门必须脱到只剩内裤。

表哥高考那年,二姨把复习资料全用塑封袋包起来,翻一页消毒一次。

结果表哥考完就搬去了同学家,连志愿都是偷偷填的。

现在他三十岁了,每次回二姨家吃饭,进门第一件事还是下意识摸裤缝——那里曾经缝过一条拉链,二姨说拉链最藏灰。

心理学上管这叫“道德盔甲”。

当一个人觉得全世界都脏,只有自己在拯救,她就能原谅所有控制欲。

就像有人靠骂人发泄,有人靠打扫。

但骂人的嘴可以闭上,拖把不会自己停下来。

心理学家:请远离身边那些,打扮“特别干净”的人

疫情之后,这种人突然变多了。

地铁里有人拿酒精喷壶对着座位猛喷,超市阿姨把速冻饺子翻个面再装袋。

我们以为这是谨慎,其实是把对病毒的恐惧,偷偷换成了对生活的恐惧。

更可怕的是,现在连“干净”都有KPI。

刷短视频,十个博主九个在拍“沉浸式收纳”,擦灶台要擦到反光,连冰箱把手都要贴消毒湿巾。

评论区一水儿“看着就解压”。

解压?

解的是谁的压?

上个月我邻居小姑娘学博主用84拖地,把自己家猫熏到呕吐。

她妈发朋友圈:“孩子懂事了。

”懂事个屁,猫差点没命。

哈佛去年做了个研究,说洁癖妈妈的娃得焦虑症的概率是别人的三倍。

数据冷冰冰,但生活里全是血淋淋的细节。

我同事小林,她妈每天给她发“今日消毒打卡”照片:门把手包保鲜膜,快递盒剪碎再扔。

小林现在谈恋爱,男朋友第一次上门,她下意识递过去一双一次性拖鞋。

心理学家:请远离身边那些,打扮“特别干净”的人

那天她哭着跟我说:“我怕我妈的影子长在我身上。

好消息是,现在有种新疗法,让洁癖患者戴VR眼镜“参观”虚拟垃圾堆。

医生会故意把薯片渣撒地上,逼他们盯着看十分钟。

听起来像恶作剧,但去年试验组的有效率比传统聊天治疗高了22%。

有个大姐第一次摘下眼镜就哭了:“原来薯片渣不会杀人。

写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二姨。

去年她摔了一跤,住院半个月。

表哥趁机把家里旧沙发扔了,换了套布艺的。

二姨出院回家,摸着新沙发愣了半天,最后说了句:“这颜色挺耐脏。

”那是她第一次没问“能不能拆下来洗”。

人不是被细菌杀死的,是被“必须干净”的念头困死的。

地板再亮,也照不出孩子心里的阴影。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