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王健林限消背后的“数学题”:万达为什么越卖越穷?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03日 04:35 1 cc

说“先定一个小目标,挣它一个亿”的王健林,这一次败在了1.86个“小目标”的执行令上。
这位昔日华人首富,不仅被限制高消费,还陷入了“卖广场、还债务、越卖越穷”的怪圈。
**从巅峰到破局,背后是一道残酷的商业数学题:**当高杠杆遇到行业冷潮,资产再多,也可能一夜失去流动性。


1.86亿元只是冰山一角

企查查的公告很直接——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法定代表人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原因,是一起涉及1.86亿元的强制执行案件,外加一宗金额超过4亿元的新被执行信息。

王健林限消背后的“数学题”:万达为什么越卖越穷?

这些数字听起来不算惊天动地,但它们只是万达债务故事的一个小切口

截至目前,大连万达集团被执行金额 142.93亿元,并有 57条股权冻结信息

更隐蔽的,是股权冻结带来的危机——它直接切断了万达用股权质押融资的通道,也让转手资产的难度成倍增加。


债务雪球与广场割肉

为了还债,王健林走上了出售核心资产的路——万达广场

过去两年,王健林已经割掉了超过78座广场。就在今年5月,万达一次性打包出售旗下48家公司股权,这些公司都是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等一二线城市的广场项目公司。

接盘方阵容很豪华:太盟、高和丰德、腾讯控股、阳光人寿等联合体。
但价格很刺眼——人均售价约为10.4亿元/座,而去年同类型广场的市场估值平均在15亿元左右。这意味着,一次性打了三折

曾经热闹的万达广场,如今在资产包清单里被冷冰冰的价格标签取代。杭州拱墅万达广场去年曾挂牌14.8亿元,今年卖出价却只有约10亿元。

王健林限消背后的“数学题”:万达为什么越卖越穷?


高杠杆商业帝国的数学崩塌

万达的成长故事,离不开**“以售养租”**模式——通过住宅等可销售物业的利润,去养商业广场的长期租金回报。

这模式成立有两个前提:

  1. 住宅市场必须热,销售额能快速回笼现金。
  2. 融资渠道必须畅通,银行愿意持续放贷滚动开发。

一旦这两条断裂,就成了致命的等式:

高杠杆 + 行业下行 = 债务滚雪球

从2016年退市港股、谋求A股上市的那一刻,万达就签下了沉重的对赌协议——若2018年8月31日前上市失败,需回购股权,支付 400亿港币
紧接着是2017年海外项目停贷,2019年负债直逼3000亿元

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它意味着现金流无法覆盖利息与到期债务,卖资产会变成一种常态——而在市场下行时,卖得越快,价格越低。


债务表上的真实压力

2024年前三季度的数据说明问题:

王健林限消背后的“数学题”:万达为什么越卖越穷?

  • 短期借款:38.9亿元,同比增加190.47%。
  • 长期借款:1064.61亿元,同比增加近14%。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400.84亿元。
  • 应付债券:61.91亿元。
  • 流动负债总额:914.2亿元。

这是一个典型的高杠杆企业在收缩周期中的财务结构:短期债务大幅走高、长期债务依然沉重、到期压力持续攀升

它的逻辑很残酷——就算广场割肉换现金,也跟不上债务到期的速度。


股权冻结的隐形杀伤力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是股权冻结。
冻结状态下的股权,既不能抵押融资,也很难转让。这相当于把资产变现的最后一条退路堵死。

今年3月,万达新增80亿元股权冻结;9月以来,又有145.33亿元被冻结。
这种连环冻结,会让资本市场对万达的融资预期进一步悲观。投资人看到的,不是资产规模,而是流动性枯竭

王健林限消背后的“数学题”:万达为什么越卖越穷?


越卖越穷的逻辑链

很多人疑问——卖了那么多广场,债务怎么还没下去?答案是时间与结构的双重错位:

  1. 债务到期节奏快:债券和贷款的偿还期往往集中在短期。
  2. 资产出售价低:在折价出售的情况下,换来的现金量少于债务缺口。
  3. 新增债务仍在增长:部分资金还要用于维持其他项目运转,形成“卖资产 + 借新债”的同时进行。

这就是经典的负债循环——当出售资产为债务服务,而债务总额还在继续上升时,企业净资产会被持续侵蚀。


首富光环与现实的反差

王健林的个人形象曾是一种励志符号:“先定一个小目标,挣它一个亿。”
但如今,限制高消费令意味着他的生活会被严格约束:

  • 禁止乘坐飞机、高铁等高消费交通工具。
  • 禁止入住星级酒店。
  • 禁止高端旅游消费。

从“云端行宫”“总统套房”到“不可乘飞机”,这不仅是生活方式的变化,更是商业地位的转折信号——它告诉市场,王健林的行动能力,也被债务束缚。


可复盘的教训

万达的今天,是整个中国商业地产行业的一个重要案例。

王健林限消背后的“数学题”:万达为什么越卖越穷?


它提醒企业家:

  • 高杠杆的辉煌,建立在行业繁荣和融资宽松的假设上
  • 一旦宏观环境反转,现金流断点会迅速暴露。
  • 核心资产在低谷期贱卖,不仅影响偿债,还可能击穿企业品牌的长期价值。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地产与商业运营企业,开始转向轻资产模式,减少重度依赖销售回款和银行贷款。

王健林限消背后的“数学题”:万达为什么越卖越穷?


未来的三种可能

短期:

  • 万达会继续出售非核心广场,换取快速现金。
  • 股权冻结的规模可能还会扩大,投融资渠道依然受限。

中期:

  • 万达可能尝试在文旅、轻资产管理输出等板块寻找新利润点。
  • 重建与金融机构的信用关系,恢复部分融资能力。

长期:

  • 如果行业周期改善,万达保留的核心资产能否撑到复苏期,将决定其二次崛起的可能性。
  • 王健林是否能引入战略投资人,以资本换时间,也会影响结局。
王健林限消背后的“数学题”:万达为什么越卖越穷?


是离场,还是重构?

这场“限消令”并不是终点。
真正的考验,是在未来两到三年,王健林必须用一个全新的商业逻辑,在一个不再为高杠杆喝彩的市场环境中,去证明万达依然能活、能赢。

如果万达不能解决债务结构的时间错配,不管卖多少广场,局面都不会根本改善。
而如果真有新的盈利模式跑通,王健林或许还能在舆论场上拉回一句:“我的小目标,不是挣一个亿,而是还清一千亿。”

那么,你觉得王健林能翻盘吗?或者,这只是一个商业帝国最后的挣扎?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你希望他如何走出这道数学题?


参考资料:

  1.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被执行信息(2025年9月)
  2. 企查查万达集团及王健林限制高消费公告(2025年9月)
  3.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资产交易公示,大连万达商管48家公司股权交易信息(2025年5月)
  4. 万达商管财务报告(2024年前三季度)
  5. 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王健林限高事件报道(2025年9月28日)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