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发现一个真相:一个家庭里,如果妈妈自己赚钱,自己做饭,什么事情都自己处理,这个家离散就不远了

排行榜 2025年08月06日 22:31 1 cc

如果一个妈妈,早上6点起床,做好早餐,着急忙慌送孩子上学,又马不停蹄赶去上班;

工作一天,累得都快直不起腰,又不得不踩着点,去接孩子放学;

然后匆匆忙忙回家做饭,辅导孩子作业,督促孩子运动、洗漱、阅读、睡觉;

最后洗洗刷刷,整理第二天物品,忙到11点多才能睡觉......

这样日复一日地生活,会怎样呢?

这是前几天,和一位职场妈妈聊天时,她诉说的自己每天的生活。

我相信,这一点没夸张,是很多妈妈的真实生活写照。

但令人窒息的是什么呢?

这还是她口中的“完美”版本。

现实?孩子会出岔子,工作不总如意,队友经常添堵;

11点未必准点睡觉,但每个6点,都必须准时起床——

“那才是真正的绝望”。

发现一个真相:一个家庭里,如果妈妈自己赚钱,自己做饭,什么事情都自己处理,这个家离散就不远了

来源:视觉中国

社会学中有个“角色超载理论”,说的是:

当个体同时承担多个重要且要求高的社会角色(如职业女性、妻子、母亲、家庭管理者),而资源(时间、精力、金钱、人力支持)又不足以满足所有角色需求时,系统必然崩溃。

当一个妈妈被迫活成“千手观音”,既能赚钱养家,又能包揽家务,还能肩负育儿。

这表面看是妈妈们越来越“能干”,深想却是家庭责任的严重失衡。

这背后暗藏的危机是:这个家,可能离散不远了!

发现一个真相:一个家庭里,如果妈妈自己赚钱,自己做饭,什么事情都自己处理,这个家离散就不远了

“能干”妈妈背后

是家庭责任的严重失衡

更现实的版本是怎样的呢?

这位妈妈说,有次孩子深夜发烧,咳嗽声像刀子一样。

她辗转难眠,戳醒熟睡的丈夫:“这声音听着不对啊,起来去医院看看吧?”

丈夫翻了个身,嘟囔道:“不是吃退烧药了吗?你看着不就行了吗?”语气里尽是敷衍和不耐烦。

她说服不了丈夫,自己又担心得睡不着。

一个人拖着昏沉的孩子,打车去了医院。

后来,医生跟她说:“还好来了。孩子是急性喉梗阻,严重的会有窒息风险。”

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发现一个真相:一个家庭里,如果妈妈自己赚钱,自己做饭,什么事情都自己处理,这个家离散就不远了

来源:视觉中国

但她还来不及难过,更没力气跟老公吵——

她强打起精神,给孩子办了入院,通知老公送来了换洗衣物,又分别跟单位、学校请了假......

当所有安排妥当,看着孩子呼吸终于平稳,眼泪才无声地决堤:

赚钱养家的是我,洗衣做饭的是我,辅导孩子的是我,修马桶、通下水道、灭蟑螂的是我,现在生病住院还是我!

她感觉自己就是一个24小时连轴转的陀螺。

这个家,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在苦苦支撑?

当丈夫在经济贡献、家务分担、子女养育、情感支持、家庭决策等维度上,长期缺位或严重不足时,就形成了“丧偶式育儿/持家”模式。

妈妈们会被迫扛起“四重压力”:

①经济压力:成为不可或缺的经济贡献者;

②家务压力:承担起绝大部分无偿、琐碎,且不被看见的家务劳动;

③育儿压力:成为孩子教育、健康、情感需求的主要责任人;

④情绪劳动压力:需要时刻关注家人健康、情绪,维系家庭氛围,处理紧急情况,甚至还得隐藏自己的委屈与疲惫。

这种全方位的、极端不平衡的付出,远超个人负荷。

本质上,是对妈妈身心资源的掠夺性开采。

发现一个真相:一个家庭里,如果妈妈自己赚钱,自己做饭,什么事情都自己处理,这个家离散就不远了

来源:视觉中国

如果这日复一日地辛劳,还得不到应有的看见、认可和尊重,被视为“理所当然”。

那妈妈们就会感觉自己像个“工具人”,而非被珍视、爱护的伴侣和独立个体。

发现一个真相:一个家庭里,如果妈妈自己赚钱,自己做饭,什么事情都自己处理,这个家离散就不远了

从心累到心死

只剩下这几步......

至此,有人可能会轻飘飘地说:“这是妈妈们不懂放手。”

真正经历过的人,或许只能苦笑:“谁想大包大揽?谁不想更轻松?”

大事尚且如此,小事更不消说。

家里充电线坏了,这位妈妈跟老公说:“上次你买得不错,你再买下吧。”

丈夫满口答应。

但一周后,家里最后一根线也充不起了,新的都还没回来。

最后,她还得自己下单。

发现一个真相:一个家庭里,如果妈妈自己赚钱,自己做饭,什么事情都自己处理,这个家离散就不远了

来源:视觉中国

类似的情况还有:

交水电费、修家电、换滤芯、联系物业、给孩子打卡报名、给床铺除尘除螨......

“好像都是一些‘不值得生气’的小事,但生活偏偏就被这些‘屁大点’的小事填满!”

她也曾无数次沟通(求救)“我太累了,你能不能分担点?”

结果,又陷入“知道了(无行动)”的循环,甚至还会有“至于吗?”“我赚钱不累吗?”这样的反问。

“有时确实短暂改变几天,但不久就恢复原状!”

渐渐地,她不再开口,默默做完所有事——但对丈夫也越来越冷淡。

前几天,结婚纪念日,她看丈夫没任何动静。

但这次,内心已毫无波澜。

“算了,就这样吧,也就熬过孩子高中这几年。”

压垮婚姻的,从来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日积月累的失望。

从心累到心死,是一个“情感账户”被持续透支,直至破产的过程。

发现一个真相:一个家庭里,如果妈妈自己赚钱,自己做饭,什么事情都自己处理,这个家离散就不远了

来源:视觉中国

具体到哪一步了,大家也不妨对照看看——

①抱怨期(希望尚存)

“我快累死了!”“你帮帮我行吗?” 这是疲惫与需求的呐喊。

妈妈们还在渴望改变。

②失望期(裂痕加深)

“算了,说了也没用。”

沟通被证明无效,妈妈们选择默默承受更多;

内心怨气如火山般积累,夫妻交流锐减,情感也开始疏离。

③冷漠期(名存实亡)

“就当他是室友/养了个大儿子”,彻底放弃沟通与期待。

情感上筑起高墙,将对方隔离在外。

同在一个屋檐下,心已相隔万里。

④决绝期(清醒解脱)

认识到“没有他,我反而更轻松”。

离婚不再是冲动的选项,而是寻求自我救赎与重生的理性选择。

此刻,就是八头牛也拉不回那颗决绝的心。

发现一个真相:一个家庭里,如果妈妈自己赚钱,自己做饭,什么事情都自己处理,这个家离散就不远了

来源:视觉中国

研究数据显示:76%的离婚由妻子主动提出。

其中,家务分配严重不公和情感需求长期被漠视,是两大核心导火索。

讽刺的是,丈夫往往对这个崩塌过程毫无察觉。

当在一起的痛苦和消耗,远远超过分开的成本与恐惧,离散就成了唯一的生路。

别等到妻子递上离婚协议书,丈夫才惊觉:“何至于此?怎么可能?”

那时,一切都晚了。

发现一个真相:一个家庭里,如果妈妈自己赚钱,自己做饭,什么事情都自己处理,这个家离散就不远了

如何避免家庭离散?

请一起校准这三个平衡

家的离散并非宿命。

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打破“全能妈妈/缺位伴侣”的恶性循环;

重建起责任共担、情感互哺的平衡家庭生态。

校准一:妈妈——从“超人”到“有边界的人”

失衡关键:妈妈大包大揽、追求完美、不敢放手、自我牺牲,认为“没有我不行”。

校准动作:

①勇敢设立边界。

清晰表达自己的极限和需求(“我需要你负责每周三、周六的晚餐和早晚接送孩子”)

②学会只做“60分”。

承认家庭运转不是一人之责,信任伴侣和孩子,给予家庭成员(包括自己)成长试错的机会,允许他人用不同方式分担。

③优先自我关怀。

留出专属时间休息、充电,“照顾好自己,才是照顾好家的根基”。

发现一个真相:一个家庭里,如果妈妈自己赚钱,自己做饭,什么事情都自己处理,这个家离散就不远了

来源:视觉中国

校准二:伴侣——从“旁观者”到“责任共担者”

失衡关键:丈夫有“帮忙”心态(认为家务育儿是帮妻子)、逃避责任、被动拖延、轻视情绪价值、认为“赚钱即尽责”。

校准动作:

①深化角色认知。

不是“帮老婆”,是尽本分。明确自己是平等的合伙人、共同养育者、家务承担者、情感支持者。

②主动承担,持之以恒。

固定承担几项核心家务/育儿责任(如洗碗、陪孩子阅读、周末带娃),形成习惯。

③看见与深度共情。

“你辛苦了”,需加上一个主动分担的动作;真心爱护,得包含主动关注妻子的情绪和压力,提供倾听和支持。

④提升参与能力。

主动学习,分担妻子在规划和操心家庭、育儿事务上的“精神负荷”。

发现一个真相:一个家庭里,如果妈妈自己赚钱,自己做饭,什么事情都自己处理,这个家离散就不远了

来源:视觉中国

校准三:家庭系统——从“独角戏”到“协奏曲”

失衡关键:缺乏有效沟通、分工模糊、忽视情感表达、价值认可缺失、没有协作文化。

校准动作:

①定期家庭会议。

坦诚沟通感受、需求,共同商议家庭事务(财务、教育、家务分工),动态调整分工方案。明确关键目标是,“我们共同撑起这个家”。

②共同为“情感账户”存款。

建立肯定习惯,对家庭成员的付出(无论大小)及时表达感谢和认可;

刻意经营夫妻情感(定期约会、深度交流),营造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

③培养孩子家庭参与感。

让孩子从小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责任感和归属感。

发现一个真相:一个家庭里,如果妈妈自己赚钱,自己做饭,什么事情都自己处理,这个家离散就不远了

来源:视觉中国

发现一个真相:一个家庭里,如果妈妈自己赚钱,自己做饭,什么事情都自己处理,这个家离散就不远了

家,不是一个人拼命划桨的独木舟。

一个家庭的稳固,从来不取决于妈妈有多么“无所不能”,而在于爸爸是否“在场有为”;

在于彼此是否“看见”对方的付出,“听见”对方的呼救;

在需要时,是否及时地伸出了自己的手。

只有当责任的天平恢复平衡,当付出的价值被真正看见,当疲惫的肩膀有了依靠;

家,才能从冰冷的“责任场”,变回温暖的“回水湾”。

看到这篇文章——

如果你是妈妈,希望你重新找回被温柔托住的踏实与心安;

如果你是爸爸,希望你能为那个拼尽全力的妈妈,卸下所谓“超人”的披风。

发现一个真相:一个家庭里,如果妈妈自己赚钱,自己做饭,什么事情都自己处理,这个家离散就不远了

作者:猪妈妈,自由撰稿人,学习型妈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本文来源小十点(ID:sdikid),专业实用的育儿干货,睡前故事,亲子阅读,美妈提升,精选好物。小十点,关心孩子,更关心妈妈。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