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1-26 0
11月14日,日本只派了个局级官员来北京,会场冷清,连欢迎仪式都没有。
而在日本国内,中国游客大规模取消赴日行程,日本旅游业一片惨淡。
可谁能想到,高市早苗的这句涉台言论却让她收获了满堂彩,支持率不降反升,实在离谱。
作者-水
日本派来的这位官员,级别低得让人心凉,连“副手的副手”都算不上。
北京这边,没有欢迎仪式,没有记者追着拍,更没有什么像样的会谈排场。
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不过是来走个流程,意思是“我来过了”,任务就算完成。
可这位小官员一开口,提的要求却一点都不“小”,他希望中国游客赶紧回去,希望实习生项目重启。
说白了,就是经济上有点吃不消了,急着想让中国的消费力和劳动力回来救火。
奇怪的反差就在这里,他们对之前中日关系紧张的根源,一个字都不提。
高市早苗在国会那番点燃战火的言论,仿佛从未发生过,他们假装那只是清风拂过山岗。
他们更不提日本社会日益高涨的排华情绪,也不提如何保障在日中国公民的安全。
中国之前发布赴日旅行提醒,可不是什么心血来潮,而是有真切的现实考量。
日本网络舆论到街头言论,对华的恶意已经溢于言表,这绝非个别现象。
他们却只字不提反思,反而要求中方“消除误解”,这怎么能不让人怀疑他们的诚意?
这更像是日本政府,在为国内的经济焦虑进行一次“象征性”的降温,而不是真心来解决问题。
派个司局级干部,就是在告诉你:这不是他们的头等大事。
开口就要恢复旅游,等于直接告诉你:他们急着止血,却又不想承担任何责任。
与北京会场的冷清形成强烈对比,日本国内却是一片狂热喧嚣。
高市早苗,这位64岁的政客,因为几句带有强烈偏见的涉台言论,支持率一度冲到近八成。
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受欢迎”,而是一种明显情绪化、甚至有点集体上头的民意反应。
问题来了,为什么一句激进的表态,能让她在日本国内瞬间爆红?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非常现实,日本经济已经多年不振,年轻人就业压力山大,前途一片迷茫。
中年人被停滞的工资和上涨的物价折磨得喘不过气,老一辈人则怀念着那个上世纪全盛的日本。
整个社会的情绪长期积压,急需一个发泄的出口,一个能让他们重新“硬气”一次的理由。
高市早苗的强硬言论,恰好精准地给了这些人一个情绪的宣泄口。
它让很多人觉得,日本又找回了一点昔日的雄风,哪怕只是幻觉。
媒体的推波助澜更是火上浇油,他们把中方的合理反制,恶意地包装成无理的“威胁”。
这进一步加剧了民意的对立,让整个社会在情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可是,情绪再高涨,账也得一笔一笔地算,高市早苗的支持率涨了,可市场的反应却冰冷无情。
旅游股、航空股、零售股的K线图,画出了一道道难看的绿色瀑布,齐刷刷地往下掉。
资生堂、日本航空这些知名企业,股价一夜之间被打得找不到北,这就是市场对政治冒险最直接的警告。
现实远比想象中更残酷,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游客的消费额,在所有外国游客中高居第一。
他们是日本旅游收入名副其实的“金主”,是支撑着许多行业的“活水”。
如今因为这层紧张的关系,这股重要的消费力正在快速流失,每一笔流失的订单背后。
都是酒店空置的房间,是民宿老板皱起的眉头,是百货商场里导购员们落寞的眼神。
政治人物或许只用一句话,就能赚到支持率,可资本市场却把冰冷的账单,毫不留情地丢给了普通人。
民众在投票时,也许只图了一时之快,却没意识到这份快意需要自己的钱包来默默买单。
支持的情绪越是狂热,未来需要承担的经济后果就越是沉重。
而最终,这份沉重的代价,还是由那些最无力承担的普通劳动者来默默扛起。
这些经济损失,从来不是什么纸面上的数字游戏,它们会变成店铺倒闭的通知,变成工作岗位的流失。
变成还不上的房贷,变成被取消的订单,变成一个个家庭真实的生活压力。
政客们在台上收获了满堂彩,可普通老百姓却只能在台下苦苦支撑,这就是日本当前最大的问题。
政客和民众关注的事情,已经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政治账和经济账被人为地割裂开来。
要问这场风波里,谁才是最大的输家,答案其实已经非常清晰。
那些开着小旅馆、摆着路边摊,靠着游客糊口的普通人,他们是真正的牺牲品。
是那些在东京百货店里,眼巴巴等着客人却始终等不到的店员们。
是那些在京都小巷里,看着手机里一条条订单取消的通知,只能默默点燃一根烟的民宿老板们。
是那些依赖游客维持生计的小企业主,小饭馆的老板,小商铺的店主。
是那些本来就被高物价和低工资折磨得筋疲力尽的普通家庭,他们雪上加霜。
他们或许根本不关心那些复杂的政治游戏,也没精力去理解那些晦涩的外交辞令。
但他们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生意变差了,收入减少了,生活的压力变大了。
他们距离权力的中心最遥远,却往往是政策代价的感受最切近、最疼痛的人。
这恐怕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社会不公:掌声与荣耀都给了台上的政客,可真正的代价与牺牲,却由台下的普通人来承担。
今天的日本,政治账本似乎越算越漂亮,可经济账本却越算越惨淡。
政客们娴熟地利用着民众的情绪,来维持自己的支持率,可整个社会却在为这些廉价的情绪,付出着高昂的真实成本。
“外部威胁”被无限地放大,成了掩盖一切问题的万能遮羞布。
而那些真正亟待解决的内部结构性问题——经济长期停滞、产业持续萎缩、人口深度老龄化、国内消费疲弱——却被刻意地忽略了。
当这股被煽动起来的情绪浪潮,一旦退却,那些扛不住压力的小企业、小家庭、小商铺,都会成为这场政治豪赌中真实的牺牲品。
而最残酷的一点在于,即便经济因此而恶化,民众的日子变得更加艰难,那些政客依然可以轻而易举地把锅甩给外部。
然后再故技重施,去精心制造下一轮的情绪高潮,于是,问题似乎永远无法得到真正的解决。
真正的、建设性的解决,似乎从未真正开始过,只是在原地打转,不断循环。
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从来不取决于言辞有多么强硬,而在于其治理体系和民众心智的现代化程度。
它能否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机制,来约束人性的短视,能否培育出成熟的公民社会,来对抗民粹的诱惑。
日本的困局,是全世界所有走向现代化治理的国家,都必然会遇到的一道极具警示意义的考题。
如何回答这道题,不仅决定了日本的未来,也为我们这个时代,提供了一个深刻的镜鉴。
日本的困局,是政治短视与全球化现实的猛烈碰撞,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考题。
若不能让政治选择与民众的长期福祉重新牢牢绑定,那么所谓的支持率,不过是饮鸩止渴的美丽泡沫罢了。
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靠言辞的强硬,而是源于直面问题的那份清醒,和选择务实合作的那份勇气。
相关文章
那会儿手机卫星通话刚冒头,确实吸引了不少眼球,不过电信的收费确实让人望而却步。价格高得离谱,普通用户哪敢轻易尝试。如今情况大变样了,客服人员频繁致电,...
2025-11-26 0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
2025-11-26 0
2025 年 11 月下旬,加勒比海海域逐渐激化的军事动向再次牵动全球神经。随着美国将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据称领导的 “太阳卡特尔” 列为外国恐怖组织(...
2025-11-26 0
前言11月14日,日本只派了个局级官员来北京,会场冷清,连欢迎仪式都没有。而在日本国内,中国游客大规模取消赴日行程,日本旅游业一片惨淡。可谁能想到,高...
2025-11-25 2
腿脚的沉重感,不一定是老了,也可能是血糖出了问题。人这一辈子,走的最多的路不是人生选择,而是家门口那条熟悉的散步路线。可别小看这条路,它是一面镜子,能...
2025-11-25 1
海风刚停,日本国会里一句挑衅话音未落,北极圈尽头的格陵兰岛就迫不及待跳了出来——“永远不跟中国合作”。 第二段我们换个视角。高市早苗11月7日在东京抬...
2025-11-25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