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是个令人心痛的日子,103岁的杨振宁先生离世了,尽管他已过百岁高龄,但他的离世依旧是整个学术界的损失。半个月前是杨振宁先生的寿辰,当时他还...
2025-10-21 0
2025年10月17日,在一场采访中,特朗普冷不丁冒出一句:“是中国逼我这么做的。
”此言一出,采访现场瞬间陷入一种微妙的紧张氛围,而国际社会也将目光再次聚焦到中美之间本就敏感的关系上。
与此同时,美国主流媒体迅速跟进,大肆宣扬中国周边已有两艘美军航母就位,营造出一种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态势。
随着11月1日关税调整大限日益临近,人们不禁疑惑,特朗普这番话究竟是确有其事,还是仅仅是一场政治作秀?美军航母的动向又是否意味着一场更大规模的行动即将展开?这背后看似扑朔迷离,实则既非完全神秘莫测,也绝非简单明了。
在此次采访中,记者抛出了一个全球瞩目的焦点问题——即将到来的关税大幅提升。
记者询问特朗普是否真要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提高至100%,然而特朗普并未给出明确承诺。
他先是表示“这事不会持续太久”,随后话锋急转,将责任一股脑推给中国,声称“是他们逼的”。
从特朗普的这一表现不难看出,他此刻呈现出一种“既心虚又强硬”的矛盾姿态。
深入分析,恰恰是这种态度,让外界难以捉摸他究竟在谋划什么。
特朗普心里清楚,此次他推出的关税政策争议巨大。
不仅美国国内经济界反对的声音愈发强烈,就连共和党内部也有不少人开始动摇。
而且,他也明白,若这项强硬政策真的落地实施,受到冲击最大的将是美国消费者和企业。
从当下美国部分民众对特朗普的不满情绪来看,他急需一个“外部敌人”来转移国内视线。
经济不景气就怪中国,物价上涨也怪中国,工作机会减少同样怪中国。
如此一来,他便能将自身政策的风险转嫁出去。
归根结底,这种“甩锅”行为是他一贯的行事风格。
此次他说“是中国逼的”,无非是想向美国人传达一个信息:我的政策没有问题,美国若不能“再次伟大”,责任全在中国。
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呢?从目前的情况分析,中国近期并未释放出任何激进的贸易信号。
相反,美方却一直在不断施加压力,从关税威胁到技术封锁,一系列动作接踵而至。
特朗普声称“是被逼的”,更像是一种掩饰。
他心里明白,这项政策未必能真正落地,但话必须说出去,姿态必须摆出来。
就在特朗普发表这番言论后不久,美国媒体便开始大肆炒作。
后续报道指出,目前已有两艘美军航母进入中国周边海域。
其中,“华盛顿”号原本部署在中东地区,如今却转向印太地区;而“尼米兹”号则据说早已在相关水域活动。
这一消息一经传出,立刻被众多西方媒体当作“中美局势升级”的有力证据,渲染得仿佛战争随时可能爆发。
然而,真正了解美军部署节奏的人都知道,这种航母调动其实并不罕见。
美国在印太地区一直保持着密集的军事存在,航母轮换部署属于常规操作,并非突发状况。
更为关键的是,美军并未发布任何战备升级的信号。
既没有公开的演训通知,也没有战斗编队集结,更没有调动空军配合。
这充分说明,此次航母的调动更多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感表达”,而非实质性的威慑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中美之间的军事沟通机制并未中断。
尽管双方在多个海域存在摩擦,但高层之间的热线通话和沟通渠道始终保持畅通。
这表明,尽管表面上看局势紧张,但双方都在有意避免擦枪走火。
由此可见,美媒的这波炒作不过是老套路罢了。
每当中美关系出现一些风吹草动,他们就会将正常的军事活动无限放大,制造出一种“危机感”。
这样既能吸引眼球、增加点击量,也能为国内政治增添一些戏剧性。
对于懂行的人来说,这种“热闹”看看就好,不必太过当真。
特朗普的这一系列操作,其实与他过去几年的做法如出一辙。
关税、技术封锁、供应链调整等举措,都围绕着一个目标展开:让美国在对华关系中占据上风。
他试图通过不断施压,迫使中国在贸易谈判中做出让步,甚至期望借此重塑全球产业链。
但现实情况却并未完全按照他的设想发展。
就拿这次加征关税的计划来说,一开始就遭到了不少美国企业的反对。
从制造业到零售业,从科技公司到农业出口商,都担心这会导致新一轮的成本上涨和市场流失。
尤其是一些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企业,已经连续几个季度出现营收下滑的情况。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也多次对外表示“不会与中国完全脱钩”,强调两国经济联系的复杂性。
这种说法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美国内部存在的两种态度:政治上要表现强硬,经济上要保持稳定。
特朗普自然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嘴上喊得厉害,实际行动却十分谨慎。
他目前的做法是,一边用强硬的话术对外施加压力,一边为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
如果中国在某个时间点释放出愿意谈判的信号,他就可以宣称“我的策略奏效了”;如果中国不表态,他也有理由继续施压,声称“我已经尽力了”。
说到底,这种“半推半打”的策略,是特朗普一贯风格的延续。
他并非真的想打破与中国的经贸关系,而是想通过这些手段获取更多的谈判筹码。
只不过,这种策略的代价越来越高,效果却越来越有限。
从今年年初到现在,中美之间的互动虽然摩擦不断,但总体上仍维持在“有冲突、无摊牌”的状态。
这种状态十分微妙,既表明两国之间确实存在深层次的矛盾,也说明双方都还未做好彻底摊牌的准备。
特朗普此次抛出“是中国逼的”这样的言论,看似是情绪化的发言,实则是他为下一步谈判制造舆论铺垫。
他清楚,这种言论既可以为政策寻找借口,也能为自己留下后路。
如果中国做出回应,他可以声称“看,他们害怕了”;如果中国不理会,他也可以说“他们不配合,我只能加大施压力度”。
而美媒的炒作,则进一步放大了这种紧张氛围。
航母的出现、军事上的紧张态势、外交上的冷淡,都在营造一种“中美彻底翻脸”的假象。
但这种假象并不等同于现实。
从双方的实际行动来看,沟通仍在继续,底线也依然存在。
中美之间的竞争已然不可避免,但是否会走向全面对抗,目前还无法确定。
关键在于,两国都明白,一旦彻底撕破脸,代价将极其高昂。
对中国来说,这是稳定发展面临的外部压力;对美国来说,这是国内经济和全球形象的双重风险。
所以我们看到,即便表面上双方剑拔弩张,实质上仍在控制节奏。
包括这次航母部署,也是在“可控范围内”的行动,既能满足国内某些需求,也不会真正触碰对方的红线。
信息参考:
新浪财经2025 - 10 - 19 19:44发布的《中美刚定下谈判时间,美军双航母突然前压,直接开到了中国家门口》
相关文章
10月18日是个令人心痛的日子,103岁的杨振宁先生离世了,尽管他已过百岁高龄,但他的离世依旧是整个学术界的损失。半个月前是杨振宁先生的寿辰,当时他还...
2025-10-21 0
据新华社消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
2025-10-21 0
今天是 10 月 20 日,也是世界骨质疏松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健康问题。提到骨质疏松,大多数的人会...
2025-10-21 1
文/畅云娱乐全红婵,东京奥运一战成名后,始终活在聚光灯下。14岁以惊艳之姿站上世界之巅,如今18岁的她,仍在跳台上书写传奇,却也不得不直面外界的纷纷扰...
2025-10-21 0
杨振宁,这位物理学界的巨匠,大家最初可能会想到他与翁帆的“爷孙恋”,但他真正的成就远不止这些。杨振宁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无可估量,曾提出了多个重要理论,...
2025-10-21 0
14岁那年,全红婵三跳满分,水花压得比蚊子落水还轻,全世界都记住了她。可没人问过,一个刚上初中的孩子,突然被推到聚光灯下,心里慌不慌? 郭晶晶最近上了...
2025-10-21 0
文/大壮实验室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1947年的美国,杜致礼在美国纽约圣文森学院拍下一张照片,风里有一点淡淡的墨香气。就在这...
2025-10-21 0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文I韩错编辑I韩错前言如今国际形势当真是不怎么太平,从...
2025-10-21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