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从画家到网红:《成为大师》剖开追梦人困境,未答的时代之问

抖音推荐 2025年10月21日 02:43 1 admin
从画家到网红:《成为大师》剖开追梦人困境,未答的时代之问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

近日,看了一部《成为大师》的电影。许多怀揣成为大师梦想的人,前往观影。该影片为夜场电影,放映地点在北京西二环外的一座综合体内。因为是夜场,综合体已经下班,仅留有保安值守,少数观众沿曲折路径行至三楼,在安静的放映厅中认真观赏这部名为《成为大师》的纪录片。

该片由赵林导演,整体拍摄于五年前的2020年,疫情之前的特殊时期。拍摄地点为深圳大芬村——这个汇聚众多画家的“世界画厂”所在地。在深圳这座一边充斥金钱与物质欲望,一边仍有一小撮人在“世界画厂”中专注沉醉、执着追求艺术理想的城市里,有人想成为艺术领域、画界的大师。

影片中的三位主人公分别是庞大师、一凡与冬天。他们在现实中面临无力支付房租的困境,在艺术追求中展现出独特个性,身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选择之间,在妥协与坚守的矛盾中挣扎。

在人生的特殊阶段,有人已早婚早育、组建家庭,有人依旧单身。这三人在大芬村(画家村)的小角落,共同创立了“123艺术区”。他们在困顿中萌生新的想法,却又一次次经历颠沛流离,在艺术追求、现实压力与作品创作的反复碾压下,始终保持着执着与倔强,坚守艺术初心与追求。

从画家到网红:《成为大师》剖开追梦人困境,未答的时代之问

影片想要表达的主题之一,是他们能否经受住现实的反复考验。其中,庞大师选择继续坚守;一凡后来为豪宅创作画作赚取了部分收入,随后前往云南;另有一位主人公返回老家,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曾经因共同梦想相聚的三人,最终各奔东西,只有庞大师仍留在深圳大芬村坚守。

这部影片拍摄于2020年,历经五年的后期打磨与剪辑,如今终于公映。在自媒体圈,同样有许多人渴望成为大网红、成为行业“大师”,这与绘画界的情况相似——人人都希望成事、成名、成家,但真正能成为自媒体领域“大师”的人又有多少?正如画家所言,创作者需保持个性,若无个性,便会淹没在“匠人”的汪洋之中,难以脱颖而出。可若坚持个性却无人理解,又该如何?

自媒体领域亦是如此,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大网红,塑造出特立独行、个性鲜明的IP?这与那些渴望成为艺术大师的画家们所面临的困境如出一辙。人人都想成为大师,在当下这样的特殊时代,究竟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影片并未给出明确答案。

除三位主人公外,导演赵林也将自己纳入镜头之中——或许他自身也渴望成为纪录片大师、电影大师。影片以第一人称视角叙事,既记录故事,也探讨“人人想成为大师,如何成为大师”的命题,同时追问现实中是否仍有少数人,为了梦想坚守,沉醉于艺术追求的小世界、小趣味与小空间之中,即便这一群体难以被外界99%的人理解,却仍在坚持。

现实压力、传统观念、婚姻责任、个人欲望、艺术理想与梦想,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人们该如何厘清、取舍?如何在兼顾各方的同时坚持自我,在这个复杂、多元且多变的时代中成事?无论是通过磨砺、孵化成为网红,还是成为艺术大师,这样的目标能否实现?

我观看完影片后发现,该片没有给出答案。纪录片导演赵林将自己融入作品,同样未能给出答案。在首映式上,有观众向导演赵林提问:为什么三位主人公仅庞大师到场,一凡与冬天未能出席?赵林回应称,目前已无法与一凡、冬天取得联系,唯有坚守在深圳大芬村的画家庞大师可以联系上。

不知这样的结局给观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最初怀揣梦想,渴望成为大师的众人——包括影片导演赵林,乃至我个人,最终能否实现目标?究竟怎样才能成为大师?如果成功无捷径可走,那么过着清苦日子,以100%的精力勤恳投入,是否能成为大师?

如今的自媒体行业竞争激烈,绘画领域、艺术领域、影视领域亦是如此。在这样竞争激烈、人们普遍处于极度焦虑的环境中,是否还能涌现大师?真正的大师又该是什么模样?这个时代能否孕育出大师?我们当下应怀揣怎样的梦想?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