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人民日报》专访董希淼:人民币“朋友圈”扩容对我国有何意义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4日 10:01 1 cc

本报记者 吴秋余

5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巴西央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8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泰国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9月7日至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欧央行、瑞士央行、匈牙利央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持续深化对外货币金融合作,稳步推进双边本币互换。据统计,今年内中国人民银行已与8家外国央行签署(含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本币互换是一种怎样的金融活动?我国当前本币互换情况如何?越来越多的本币互换协议,又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针对社会关注的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

《人民日报》专访董希淼:人民币“朋友圈”扩容对我国有何意义

开立“货币信用卡”,互换协议总规模约4.5万亿元人民币

问:什么是本币互换?为什么要进行本币互换?

答:双边本币互换是指两国(地区)的中央银行在互信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有抵押的融资安排,一国央行可以本币为质押,获取另一国央行等值货币。国际上双边本币互换主要用于为金融市场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中国人民银行签署的双边本币互换除了可以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以维护金融稳定外,还可用于支持双边贸易投资。

很多人平时支付都会使用信用卡,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把本币互换想象成两国央行之间开立的一个“货币信用卡”。比如中欧签订本币互换后,当欧洲的银行需要人民币给企业支付从中国进口的货款时,欧洲央行就可以动用这张“信用卡”,用即时汇率从中国人民银行换取人民币,到期之后,双方再按原汇率换回货币并支付少量利息。

以前中国企业在国外做生意,一般需要先把人民币换成美元,再用美元换成对方的货币。这样一来,汇率波动可能对利润产生影响,还得交不少手续费。有了本币互换,双方做生意就可以更容易地获取本币流动性,直接用本币结算,既方便又省去了美元汇率波动的烦恼。

问:近年来,我国本币互换协议取得了哪些进展?

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人民银行与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陆续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多年来,双边本币互换在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提供流动性支持、支持双边贸易和投资等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自2009年启动本币互换以来,人民币“朋友圈”一直在稳步扩容和深化。从范围看,截至今年5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已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有效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覆盖了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主要经济体以及众多新兴市场国家。从规模看,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约4.5万亿元人民币,为全球提供了稳定的人民币流动性。

《人民日报》专访董希淼:人民币“朋友圈”扩容对我国有何意义

经贸往来更加便利,企业生产经营更加稳定

问:本币互换能够为经济发展带来哪些促进作用?

答:本币互换能够增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对于国际经贸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以中国人民银行与巴西央行的本币互换协议为例,2013年,中巴两国首次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互换资金规模为1900亿元。近年来,中巴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中国连续15年保持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巴西也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双方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有助于深化两国贸易往来,并向市场释放两国携手共进、团结合作的积极信号,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维护区域和全球金融稳定。

问:对于企业生产,本币互换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对于在海外生产经营的企业来说,做进出口贸易时,可以向当地银行申请获取互换项下本币资金,从而直接与客户用人民币或对方本币报价和结算,锁定了成本利润,再也不必为美元汇率波动而担心,生产经营会更加稳定。企业借此能够实现更精准定价,有利于对经营进行长远规划,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人民日报》专访董希淼:人民币“朋友圈”扩容对我国有何意义

人民币国际认可度提升,国际化稳慎扎实推进

问:对于人民币来说,本币互换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意味着什么?

答:本币互换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意味着人民币国际认可度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持有和使用人民币。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本币互换已成为全球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了各国的金融自主性和稳定性,也有助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未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与其他国家中央银行双边货币合作与互信水平不断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稳慎扎实向前推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原载2025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第四版)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