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中俄已无法结盟,俄外长通告全球,俄只有3个盟友,朝鲜也没上榜

抖音推荐 2025年11月17日 03:21 1 cc

前言

11月13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甩出一句话让国际社会哗然。

当着全世界的面,他给中俄关系"划了线",直接把"中俄结盟"这事彻底封了口,还称俄罗斯只有3个盟友,其中也不包括朝鲜。

就在中美关系冒出缓和苗头的微妙时刻,俄罗斯为何主动表态?这番话到底要说给谁听?

中俄已无法结盟,俄外长通告全球,俄只有3个盟友,朝鲜也没上榜

作者-水

拉夫罗夫一语惊四座

11月13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一番话震动了国际外交圈,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下一块巨石。

就在西方制裁日益加剧、俄乌冲突还未结束的敏感时刻,他当着全世界的面给中俄关系"划了线"。

这番表态让习惯于用"盟友"思维看世界的人大跌眼镜,特别是连朝鲜这个传统伙伴都没有上榜。

更让人意外的是,拉夫罗夫明确说了三句话: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也不存在谁领导谁。

中俄已无法结盟,俄外长通告全球,俄只有3个盟友,朝鲜也没上榜

中俄已无法结盟,俄外长通告全球,俄只有3个盟友,朝鲜也没上榜

这三句话就像三道坚固的防线,直接把外界炒作的"中俄轴心"、"中俄结盟"等说法堵了回去。

从更深层次来看,拉夫罗夫这番话其实是在向世界传递一个信号,俄罗斯正在从传统的"多边合作"转向更加自主的"军事自立"。

这种转变不是被迫的无奈,而是清醒的战略选择,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成年人,在经历了无数背叛和伤害后,终于明白最可靠的只有自己。

俄罗斯的"三个盟友"——陆军、海军和空天军,就是这种觉醒的最直接体现,展现了一个大国的底气和决心。

中俄已无法结盟,俄外长通告全球,俄只有3个盟友,朝鲜也没上榜

同时,拉夫罗夫并没有把朝鲜拉进这个"盟友名单",这说明俄罗斯对朝鲜的态度很清醒,把它当战略伙伴可以,但真成盟友,那美国、日本、韩国就会全面升级对抗。

这种克制和理性,恰恰说明了俄罗斯的外交策略更加成熟和务实,不再被情绪左右,而是完全基于国家利益的理性计算。

历史三次结盟血泪教训,为何总是中国吃亏?

要理解中俄为何坚持"不结盟",就必须回顾历史,看看过去三次结盟的惨痛教训。

清朝甲午战败后,清政府签下了《中俄密约》,本以为能借助俄罗斯的力量制衡日本,结果呢?

中俄已无法结盟,俄外长通告全球,俄只有3个盟友,朝鲜也没上榜

俄罗斯不仅没能帮助中国,反而趁机侵占了中国的大片领土,让中国雪上加霜,这个教训极其深刻。

到了民国时期,1945年签下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表面上是平等互助,实际上却让中国丧失了外蒙古的控制权。

新中国成立初期,虽然苏联的"156项工程"帮助中国建立了工业基础,但中苏关系的破裂也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

这三次结盟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大国博弈中,过度依赖盟友往往会丧失战略自主性,成为被动的一方。

中俄已无法结盟,俄外长通告全球,俄只有3个盟友,朝鲜也没上榜

中国坚持不结盟,首先是为了避免被拖入冲突,俄乌战争还未结束,局势尚不稳定,如果中俄结盟,就意味着中国必须在军事上承担责任。

这不符合中国一贯的和平立场,也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需要的是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来发展经济。

其次,中国要维持与欧盟、美国、日本等经济体的合作关系,每年与欧盟的贸易额高达8000亿美元,与美国也有近7000亿美元。

倘若公开结盟,很容易被贴上"阵营标签",影响对外发展,这对中国来说是不可承受的代价。

中俄已无法结盟,俄外长通告全球,俄只有3个盟友,朝鲜也没上榜

更重要的是,中俄战略重点不同,俄罗斯的重点在东欧,中国的重心则在亚太,结盟意味着双边需要在军事、战略、情报等领域进行深度绑定。

这不符合两国当前的现实需求,也会限制各自的战略灵活性,让两国都失去自主选择的权利。

"结伴不结盟"藏着玄机

"结伴不结盟"是比简单结盟更灵活、更高级的合作模式,强调合作但不绑定。

这不是新鲜名词,早在2022年后,中俄高层就多次强调这个原则,在2025年之前,这种表态愈发频繁。

中俄已无法结盟,俄外长通告全球,俄只有3个盟友,朝鲜也没上榜

中方通过王毅等多位高级外交官反复重申:"中俄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这体现了中国对国际局势的深度预判。

乍一听,这种说法像是遮遮掩掩,实际上却体现了中国对国际关系的深刻理解和高度智慧。

在当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战略灵活性比固定承诺更有价值,过度绑定会失去选择的空间。

中俄关系虽然深度发展,但始终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这种"适度距离"反而让关系更加持久和稳定。

中俄已无法结盟,俄外长通告全球,俄只有3个盟友,朝鲜也没上榜

这种关系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既满足了现实需要,又避免了未来可能的风险,是一种高度智慧和前瞻性的选择。

对于美国来说,这种模式确实让人看不懂,因为美国人习惯于用"盟友"或"对手"的二元思维来看待国际关系。

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中俄关系这么好却不结盟,这种思维局限反而让美国在应对中俄关系时常常误判形势。

中俄"结伴不结盟"的模式,实际上为21世纪的大国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和示范。

中俄已无法结盟,俄外长通告全球,俄只有3个盟友,朝鲜也没上榜

它证明了在多极化的世界中,大国之间可以建立一种既合作又自主的新型关系,不需要通过传统的军事同盟来实现战略合作。

21世纪大国新智慧

从更大的格局来看,中俄之间没有结盟,不是因为关系不好,而是因为两国都明白,只有保持一定距离,才能走得更远。

这场"非盟友"声明,不是中俄关系的退场,而是另一种方式的深化合作,面对一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格局,不结盟反倒成了最稳妥的选择。

拉夫罗夫的话,既是一场澄清,也是一种提醒:真正的大国关系,不靠宣誓,而是靠共识与分寸感,美国听懂了没不重要,关键是中俄都清楚自己要走哪条路。

中俄已无法结盟,俄外长通告全球,俄只有3个盟友,朝鲜也没上榜

俄罗斯外交的这一转向,也反映了该国在全球力量格局中的调整,从"多极化"战略到"军事自主"的转变。

这意味着俄罗斯将会更加依赖自己的军事力量,采取更加灵活的外交策略,在全球舞台上寻找自己的立足点。

虽然俄罗斯寻求通过加强与其他非西方国家的合作来打破孤立,但这些国家的支持并不足以使俄罗斯完全摆脱国际上的压力。

俄罗斯仍需要在保持独立的同时寻求更多的外交突破,在全球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中,面临的外部压力不断增加。

中俄已无法结盟,俄外长通告全球,俄只有3个盟友,朝鲜也没上榜

在乌克兰战争的背景下,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制裁,使得俄罗斯的经济、金融体系受到了严重打击。

但俄罗斯并没有因此而完全屈服,反而逐渐转向了更为独立和自主的外交策略,这体现了大国的韧性和战略定力。

结语

未来的俄罗斯,将更加注重通过自主和灵活的外交战略,在全球舞台上寻找自己的立足点。

但能否突破西方的外交孤立,恢复与世界其他大国的合作,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中俄不结盟不是距离疏远,而是智慧的选择。

中俄已无法结盟,俄外长通告全球,俄只有3个盟友,朝鲜也没上榜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