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胡启奎:中共江苏省无锡市委原常委,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抖音推荐 2025年11月07日 21:03 1 admin

胡启奎:一根从泥地里生出来的“硬骨头”

胡启奎:中共江苏省无锡市委原常委,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有些人的路,是崎岖的,你换我换大家都留脚印。有些人的命,是天生带点苦味儿的,哪怕嚼到最后一口,都不怎么甜。胡启奎,就是这么一个人,命里像是带着点旧时代磨出来的泥沙。你说他倒霉吧,他也算站过风头;说他传奇,他又执拗、憨厚得很。不管是哪段人生,胡启奎都像在跟命运掐架,活出了自己的一根筋。

1939年,这年可不安生,乱世正酣。那年胡启奎还年轻,说“热血”也许不够,他心里大约更多的是憋着一口气——家乡地头老被日军撵得鸡飞狗跳。他身子骨不算壮,眼神却特别硬,也不知道那根倔劲子是怎么攒出来的。他说参加革命,其实是“没法不参加”,仿佛一个人站在雨里,被推着往前走。后来想起来,或许那一刻,他心里也有点怯,有点愤怒,有点不服——年轻人谁还没发过愣?

一头栽进抗战的泥里,胡启奎没向后看。“排长”“队长”“营长”这些头衔,你看着像升职,其实他身上的伤也跟着升——枪林弹雨里疯跑,夜里扒着土睡觉,第二天照样扯着嗓子号令乡亲。有时候听见日本鬼子的马蹄声传来,他的心里就有种又怕又想冲出去的冲动。就像小孩子斗狠,知道会挨打,也不会闭嘴。

他当过涟水县独立中队的排长。后来升到八路军淮河大队第四中队队长,他觉得肩上的责任就像压着一块大石头。有一次队里断了粮,兄弟们肚皮贴着脊梁骨,胡启奎把自己家里最后几斤玉米面掏出来,还骂娘,说“饿死了还打个屁仗!”但转头又用这些玉米面熬了稀饭送到阵地。你说人到底是铁血还是柔肠?胡启奎身上有,你等闲摸不清。

抗战里有苦,胜利之后也不见得是想象的好日子。解放了,他还活着,这已经比不少老战友幸运。这时候,他又被安排做些“干部活”,比如盐城地委组织部部长,抚顺三O一厂副厂长。这些听起来像是光鲜的职位,但其实大都是农家人管事、抓细节的折腾。这期间,他也捱过“运动”,见过人心背后翻的黑水。有一天夜里,他坐在办公室,窗外下着雨,文件堆成山,他点根烟,脑子里转的却是“这阵子谁又被批了,谁明儿还顶得住?”人到中年,胡启奎也没了当年革命时那股闷头冲劲,他开始体会到身不由己和无可奈何。

在抚顺待过一阵子,他管基建、管工业、管交通,像是城市的地脉他都摸过一遍。有人说胡启奎脾气硬,其实是他见过太多转弯抹角的事,才慢慢不爱说软话。碰到下属“溜须”,他也不笑,拍拍桌子说:“有话直说,别跟我拖泥带水。”这一点,工人们都记得。他不爱应酬,也不上家客厅摆龙门阵。他心里一直在琢磨:咋能把事干成?到底谁是受累的?

七十年代,胡启奎被安排去革委会当副主任,又做组织部部长、计委主任。你去问他高兴不高兴,他多半皱眉:“有啥高兴的?这年头只要天晴就不错了。”身边太多人进进出出,昨天还笑脸相迎,今天可能没了岗位。胡启奎有个习惯,每次开会,他喜欢先瞅一圈人的脸色:“今儿谁闹心?”或许这就是他的生存本领,能在风里雨里坚持不倒,能在变化面前学会沉住气。

八十年代,年纪上来了,胡启奎调任无锡。他官至人大常委副主任,还兼职纪委委员。说是离休了,但他时不时还会到机关楼里坐坐,有年轻同志请教,他就憨憨地摆手:“别以为我懂多少,但老路都是血汗踩出来的。”周围不少人说他倔,话也不多,甚至脾气古怪,其实胡启奎年轻时就是这样。只有家里人知道,这老头儿晚上偶尔会睡不着,翻墙出来坐院子里抽烟,也不说话。那一刻,他是不是在想哪些老兵,哪些过不去的关?没人知道。

胡启奎的亲缘关系不算复杂,但这一辈子,真正说得上“贴心”的人不多。他这一生,见过太多忠义和反目,太多朋友变为陌路。老了之后,家人喜欢劝他早点休息,他反倒又坐起了“夜班”。有一年夏天,他半夜起身看老相册,拿着掉色的照片发呆。也许他在想,自己到底也是和时代一起被搅拌的人,不是主角,但也不是局外人。

2007年冬天,无锡的天很冷。胡启奎在医院里熬过最后一夜,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多少告别。他走的时候很安静,身边人只说一句:“胡老走了。”作为在那个大风大浪的时代里活下来的稀有“硬骨头”,他的故事其实也不需要太多煽情的话语。他这一辈子,像农地里的野草,春夏秋冬都活着,风吹雨打都挺得住。

我们总爱说,时代造人,其实人也造着时代。胡启奎是哪个时代的人?是抗战时那个握着枪的排长,是改革时坐在办公室的主任,也是无数个夜晚,独自沉默的老人。有些人的故事,说出来其实没那么传奇,但你回头琢磨,总有几句话、几场风雨,搁在心里。至于胡启奎当年有没有后悔走了那么多弯路?是不是也曾有遗憾?这些都没答案,也许恰恰如此,才显得那点锋芒,更值得记住。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