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跑趟偃师,回来第一句话:原来历史还能这么接地气?” 城墙根下长大的娃,看惯了大雁塔的灯、钟鼓楼的钟,以为古都就该是“围起来收门票”的阵势。结果...
2025-10-18 0
走在街头不难发现。
曾经随处可见的绝味鸭脖、周黑鸭、煌上煌门店正在悄悄消失。
曾经追剧、聚会必备的卤味零食,如今似乎成了“稀罕物”。
而背后的卤味三巨头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寒冬。
数据不会说谎:
绝味鸭脖从2023年年末的15950家门店,锐减到2025年9月的10725家,倒闭超过5000家。
2024年全年,周黑鸭闭店785家,煌上煌闭店837家。
而煌上煌2025年上半年闭店数就达到762家,直逼去年全年。
业绩方面更是一片惨淡,2025年上半年绝味鸭脖营收同比下降15.57%,净利润跌超四成。
2024年三家品牌营收合计减少14亿元,净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曾经风靡全国的卤味,为何突然被消费者“抛弃”?
卤味三巨头日渐“失宠”,问题到底出在哪?
“以前买鸭脖像买辣条,现在得算着钱包过日子”,这是不少年轻人的真实感受。
卤味从平价解馋零食,逐渐变成了消费者口中的“零食界爱马仕”。
价格上涨是绕不开的核心原因。
2012年时,卤味三巨头的鸭脖单价大多在30至45元一斤。
到了2025年,一斤鸭脖最低也要60元以上,13年间价格翻了一番,远超绝大多数人的工资涨幅。
更让人直观感受到价格压力的是,如今的鸭脖已经开始像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一样按克计价。
在北京一家绝味门店,180克鸭锁骨售价20元,换算成一斤单价高达55.56元。
这个价格足以买到一斤国产牛排。
周黑鸭的鸭脆肠更是卖到124.5元一斤,比进口车厘子还要贵。
即便是素菜,绝味的莲藕、毛豆也要28元一斤,是菜市场价格的3倍。
值得注意的是,卤味原料价格在2024年已经明显回落。
鸭掌、鸭翅、鸭脖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同比下跌超过20%,三巨头的毛利率也随之提升。
绝味食品毛利率上涨5.94%,周黑鸭更是达到56.8%,煌上煌的酱卤肉制品业综合毛利率也提升了5.93个百分点。
煌上煌财报
但原料成本下降的红利,并没有传递到消费者身上,终端价格依旧居高不下。
这背后离不开加盟模式的层层分利。
以绝味为例,其加盟体系中“中间分钱的人多”,逐级代理层层分利导致降价困难。
同时,高昂的销售费用也成了价格降不下来的重要原因。
2024年绝味食品的销售费用支出达到6.67亿元,部分用于补贴加盟商和广告投放。
这些成本最终还是转嫁到了产品价格上。
与此同时,理性消费的崛起让年轻人对价格更加敏感。
现在的年轻人会把一杯奶茶钱对等换算成鸡蛋数。
深刻体会到柴米油盐的昂贵,自然难以接受卤味的高价。
更让人不满的是,不少消费者反映在门店购买时会遭遇老板私自加称的情况。
本想少买一点解馋,一上称就超过预算,糟糕的购买体验进一步劝退了消费者。
如果说价格是导火索。
那么落后的经营模式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则让卤味三巨头的处境雪上加霜。
长期以来,卤味三巨头主要依赖线下门店,其中绝味食品完全采用加盟模式主攻下沉市场。
煌上煌采用直营+加盟的综合模式,周黑鸭则从坚持直营到后来放开加盟。
但无论是哪种模式,都面临着各自的难题。
绝味的加盟模式虽然快速实现规模扩张,但层层分利推高成本,同时难以保证每家门店的品控。
周黑鸭放开加盟后,由于供应链建设跟不上,成本优势远不如对手。
而加盟店的大量关闭,也反映出传统加盟模式在市场变化中的脆弱性。
更关键的是,卤味三巨头的产品被贴上了“预制菜”的标签,失去了新鲜度优势。
卤味产品需要长久保存待售,无法做到现场卤制,这让消费者产生了疑问:
既然是预制菜,为什么不直接找厂家购买料理包在家加热,反而要去店里多付场地费和人工费?
随着冷链物流的完善和快递速度的提升,电商平台上的卤味产品甚至比门店更新鲜。
这也让更多消费者选择放弃线下门店,转而投向线上或本地的夫妻小店。
在三巨头深陷困境的同时,以衢州鸭头为代表的新兴力量正在逆势崛起。
短短数年内,衢州鸭头开出近3万家门店,数量超过卤味三巨头之和。
其成功的关键在于精准击中了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需求。
同样是鸭脖,衢州鸭头直接按个头卖,鸡爪、鹌鹑蛋等产品则以串串形式明码标价。
有效规避了传统卤味“随手一拿就过百元”的价格焦虑。
此外,这些新兴品牌大多以夫妻店、个体摊贩形式存在。
门店面积小,运营成本低,不需要承担品牌费、高额装修费等支出。
相比连锁巨头的重资产运营模式更具灵活性。
同时,它们采用明档现捞的方式,让消费者直观看到制作过程,更能满足对新鲜度的需求。
另一边,卤味三巨头还面临着产品同质化的困境。
长期以来,它们始终依赖鸭脖、鸭锁骨、鸭掌等传统产品,口味创新停滞不前。
而新兴品牌则不断推陈出新,王小卤的虎皮凤爪、盛香亭的热卤等新品类持续涌现。
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休闲零食品牌也纷纷推出真空卤制品。
通过多元化的产品和定位,不断抢占传统卤味品牌的市场份额。
面对业绩下滑和门店锐减的困境,卤味三巨头并非坐以待毙,而是纷纷开启了自救模式。
但从目前的效果来看,想要打破困局仍需时间。
绝味食品的转型尝试最为迫切。
2025年7月,绝味鸭脖在长沙开出首家plus店,试水餐吧模式。
融合了炸卤、甜品、啤酒等品类,但目前成效寥寥。
早在之前,绝味就成立了网聚资本。
投资了盛香亭、和府捞面等多个餐饮品牌,试图通过投资寻找新的增长机会。
然而截至2024年底,其投资平台净利润亏损额度达1.79亿元,未能带来实际的增长势能。
此外,绝味还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
但2024年其海外市场营业收入仅1.01亿元,同比还下滑了22.17%。
煌上煌则将重心放在了线上渠道。
通过抖音、第三方外卖平台发力,将线上流量导入门店并转化为私域社群及会员。
2024年,煌上煌的线上销售占比达到21.22%,合约3.69亿元。
同时,煌上煌还通过战略收购进军冻干食品赛道,试图利用现有渠道拓展健康零食市场。
不过新业务的整合与发力还需要时间检验。
周黑鸭则选择跨界融合。
一方面推出“丫丫椰”椰子水布局饮料赛道。
另一方面与其他企业合资成立公司,打造复合调味品及方便速食产品,将产品线延伸至家庭厨房场景。
此外,周黑鸭还调整了门店策略,部分门店开始实行“锁鲜&散卤/热卤二合一”模式。
新增现捞热卤和散装称重产品,试图贴近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从行业整体来看,2024年卤味行业市场规模为1573亿元,同比增速骤降至3.7%。
远低于2021年前年均15%以上的增速,行业已经告别规模至上的时代。
对于卤味三巨头而言,现在的核心目标不再是开多少家店,而是如何让留下的店实现盈利。
卤味行业的底层需求从未改变。
消费者始终追求“好吃、便宜、方便”,但满足需求的方式正在不断迭代。
从早期的夫妻店散装,到后来的连锁品牌标准化,再到如今的场景细分化创新。
每个阶段的赢家都是精准匹配了当时的需求痛点。
对于卤味三巨头来说,想要重新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放下高溢价,让产品价格回归合理区间,真正让利于消费者。
解决加盟体系的弊端,提升产品新鲜度和品控水平。
最后要加快产品创新,紧跟健康化、场景化的趋势,推出更多符合当下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如果依然固守传统模式,不及时做出改变,现在的惨淡营收或许仅仅是个开始。
卤味行业的深度洗牌已经来临。
这场变革不仅是对卤味三巨头的考验,也是整个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只有那些能守住口味初心,又能敏锐捕捉市场变化的品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真正站稳脚跟。
相关文章
“西安人跑趟偃师,回来第一句话:原来历史还能这么接地气?” 城墙根下长大的娃,看惯了大雁塔的灯、钟鼓楼的钟,以为古都就该是“围起来收门票”的阵势。结果...
2025-10-18 0
女友考公成功立马把我甩了,我冷静放手,在单位看到我时她愣住了那家川菜馆的空调坏了。七月流火,闷热的空气里混着辣椒和花椒的香气,像一张黏糊糊的网,把人罩...
2025-10-18 0
前言当103岁的杨振宁步入生命黄昏,49岁的翁帆,她21年无悔的守护,究竟是真爱还是青春的巨大牺牲?从最初“贪慕虚荣”的质疑,到如今“恩爱抵不过现实”...
2025-10-18 0
先说结论,她没塌。她把路改了,把“只靠天赋”换成“让身体、技术、学业互相补”。这不是漂亮话,是一堆细节扛出来的。她要的不是一阵子热度,而是能走更久的那...
2025-10-18 0
练了三年太极,还在纠结先抬脚还是先转腰?再练错顺序,膝盖报废,功夫白搭。 北京体育大学实验室把高手和新手请上压力台,数据冷冰冰:新手脚一动,膝盖剪切力...
2025-10-18 1
画绿梅,学古诗,乐在其中图片来自百度绿梅,因蕚绿花白,小枝青绿而得名。是梅花品种分类系统中的真梅系直枝梅类绿萼型,属梅花品系中的佼佼者。因为比较少见所...
2025-10-18 2
走在街头不难发现。曾经随处可见的绝味鸭脖、周黑鸭、煌上煌门店正在悄悄消失。曾经追剧、聚会必备的卤味零食,如今似乎成了“稀罕物”。而背后的卤味三巨头正经...
2025-10-18 2
美国没办法了,政府都关闭了大门“不干了”,逼得特朗普只能“弃车保帅”,而美国国内的财政困境是特朗普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巨大问题。美国国会参议院未能通过两党...
2025-10-18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