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人文社编辑 | 人文社«——【引言】——»2001年4月1日,南海的天空划过一道伤痕。中国海军航空兵飞行员王伟,驾驶着编号81192的歼—8I...
2025-10-13 0
近日,美国宇航局航空航天安全咨询小组表示,“星舰”未来半年的表现将直接影响载人登月舱的进度,如果试飞不乐观,那么基于“星舰”第二级研制的载人登月舱可能无法按计划于2027年投入使用,交付或推迟数年。那么,美国宇航局为何如此担忧“星舰”及载人登月舱的研制进度?载人登月舱还要完成哪些重要工作?如果利用“星舰”登月推迟,美国宇航局有可能施展哪些招数补救?
“天作之合”暗藏隐患
自2022年11月“阿尔忒弥斯-1”无人绕月任务开展以来,美国人“重返月球”的脚步似乎没迈出去多少。美国宇航局一再推迟航天员登月日期,即使最近表示“阿尔忒弥斯-2”载人绕月任务可能在2026年2月初“提前”发射,但“阿尔忒弥斯-3”载人登月任务仍面临继续拖延的风险。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阿尔忒弥斯计划”超级复杂的任务构成与美国航天工业能力之间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与大众畅想的月球基地不同,“阿尔忒弥斯计划”前期围绕着代号“门户”的绕月空间站开展。“门户”既是运行于地月引力平衡点附近的空间科研基础设施,也是月球科考任务的物资、人员集散地,未来还将作为载人登火任务的前哨基地。
SpaceX公司载人登月舱在月面释放月球车效果图
在月球基地建成之前,航天员将在“门户”内工作生活,并乘坐载人登月舱往返于空间站和月球表面。因此,载人登月舱需具备一些基本功能:保障多人生存的环境系统、多次可重复使用、在月球表面安全可靠地起降、具有月球轨道对接和在轨加注燃料的能力。
2021年,以“载人登火”为宣传愿景的“星舰”受到美国宇航局青睐,载人登月舱被确定以“星舰”第二级为技术基础。一方面,“星舰”第二级理论上具备载人登月舱设计要求的全部基本功能,有利于共享研制成果,控制风险。另一方面,鉴于SpaceX公司是美国商业航天标杆企业,美国宇航局认为,参考近地轨道商业载人服务合同,采购若干次发射服务即可,综合成本有望大幅降低。
然而,这种表面上的“天作之合”造成了如今美国宇航局“骑虎难下”的局面。
首先,“星舰”为了追求载人登火目标,运力指标和设计难度远远超过登月需求。有消息称,载人登月舱有潜力容纳20名航天员。考虑到猎户座载人飞船等配套航天器,这不仅造成运力“浪费”,还会增大研制风险,迫使任务拖延。
其次,“星舰”整体设计方案颠覆传统,需要验证大量基础性设计思路和方案,起码发展迭代到V3版才有望参与载人登月任务。今年10月中旬,“星舰”将尝试进行V2版最后一次试飞,而V3版首飞预计不早于2026年上半年,距离“阿尔忒弥斯-3”任务计划发射时间仅剩1年,容错率几乎为零。“星舰”采用大量开创性设计,尚未开展大规模在轨推进剂加注测试,如此紧迫的进度要求构成了大挑战。一旦测试证明“星舰”设计方案需调整,势必会再次推迟载人登月,难怪美国宇航局逐渐对项目焦虑。
再次,“星舰”研制和配套设施建设花费巨大,SpaceX公司必须早日将“星舰”投入高频次商业发射,研制载人登月舱也曾希望利用太空旅游任务经验。可以说,载人登月任务对于“星舰”和SpaceX公司并非最优先的商业选择。
考验不止在轨“加油”
按计划,V3版“星舰”将更换推力增大的猛禽3发动机,并在第一级调整为更简约的“裸露”布置方式,增加推进剂携带量,还要进一步优化第二级隔热系统和内部设计,以便有效应对再入大气层的剧烈加热现象。
除了提高整体可靠性和发射频率、加速回收技术成熟外,V3版“星舰”需要重点测试在轨“加油”,或者说,大规模频繁在轨加注推进剂。
SpaceX公司的载人登月舱在轨“加油”效果图
这是“星舰”的独特构型和火星任务的共同要求。这种巨型火箭和载人飞船组合体追求全面回收复用,难免会携带大量“死重”飞行,需要消耗更多液氧甲烷推进剂。据估算,“星舰”飞向火星单程需消耗1200吨推进剂,显然不可能一次性装运发射,所以SpaceX公司决定尝试测试“星舰”在轨“加油”,具体“加油”次数取决于“星舰”的旅程有多远。
按照“星舰”的上百吨近地轨道运力指标和地月距离来计算,“星舰”需要在近地轨道上“加油”多次。两个成百上千吨的庞然大物“亲密接触”,在失重和极端温度变化的宇宙环境中,迅速转移上百吨在长期任务中容易挥发的低温推进剂,必将呈现航天史上空前的奇观,背后也潜藏着巨大的困难和风险,涉及抑制推进剂沉底与蒸发、超大超重航天器自主对接与机械结构可靠性等技术难题。
事实上,可靠的在轨加注能力仅是载人登月舱在加油版“星舰”支持下飞向月球的“门槛”。在“阿尔忒弥斯-3”任务中,载人登月舱要在月球轨道上与猎户座飞船对接,转运2名航天员,再逐渐下降高度,释放着陆腿,以垂直姿态尽量“轻巧”降落到地形崎岖的月球南极区域,面临不小的风险。
接下来,2名航天员将乘坐特殊电梯,垂直下降数十米,抵达月面,完成任务后返回。载人登月舱将在没有发射台架依托的情况下垂直起飞,在月球轨道上再次对接,把航天员送回猎户座飞船。在此过程中,大量关键技术有待验证,因此外界认为,“星舰”在载人登月任务中需要重重“渡劫”,恐怕不是在轨“加油”那么简单。
“阿波罗奇迹”能否重演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成功实现了6次“阿波罗登月”。考虑到当时诸多关键技术未经过充分验证,航天员冒险飞天,甚至付出了生命代价,当年这些成就堪称奇迹。如今,考虑到“星舰”及载人登月舱进度不及预期,“候补者”同样面临各种难题,美国宇航局如果坚持2027年“重返月球”,恐怕也要期盼奇迹重演。
蓝色起源公司团队的载人登月舱在月面释放月球车效果图
一方面,“星舰”及载人登月舱的进度令外界无法过于乐观。目前看来,载人登月舱首飞不可能早于2026年上半年,即使一切测试顺利,无人月球着陆任务也不会早于2026年底。
这些测试任务能否如期完成,需要根据V3版“星舰”的飞行试验情况来判断。要知道,V2版“星舰”经历过试飞三连败和一次静态点火爆炸后,进度比原计划拖延了半年多,直到今年8月27日试飞才成功达成目标。那么,经过迭代升级的V3版“星舰”自2026年起投入试飞,必须克服新的挑战,稍有挫折也不令人意外。
另一方面,作为2023年获得合同的备份方案,蓝色起源公司团队的月球着陆器和火箭也有“难念的经”。
备份载人登月舱由下降级、上升级和转移级组成:下降级由蓝色起源公司的蓝月亮着陆器发展而来;上升级大量借鉴了洛·马公司的猎户座载人飞船技术;转移级参考了天鹅座货运飞船方案,目前由波音公司负责。
按设计,这3个部分可以由新格伦火箭或火神火箭分别发射,再在月球轨道上组合,也可以先在地面上组合,再由SLS重型火箭改进型发射。这3款火箭正是上述3家公司的主打产品。
外界不难发现,这个备份方案涉及更多供应商,3个部分均有关键技术需要突破和验证,难免牵一发而动全身,其进度、成本和可靠性存在不少变数。目前,备份月球着陆器计划于2029年参与“阿尔忒弥斯-5”任务,旨在确保美国“重返月球”的最低目标,很难提前到2027年服役。
外界对比可知:美国航天之所以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造“阿波罗奇迹”,抢回一度落后于苏联的进度,最终赢得“载人登月竞赛”,离不开当时美国冠绝全球的科技和工业实力;如今,“阿尔忒弥斯计划”一再推迟、后继乏力,难以掩盖美国近年来科技投入不足、工业“空心化”的虚弱衰退。这一点其实比技术问题更值得关注。
来源/《中国航天报·飞天科普周刊》,原标题《“星舰”登月恐推迟,美国有啥新招》
文/李嵩
编辑/高辰 靳晴
审核/杨建 杨蕾
监制/黄希
相关文章
文 | 人文社编辑 | 人文社«——【引言】——»2001年4月1日,南海的天空划过一道伤痕。中国海军航空兵飞行员王伟,驾驶着编号81192的歼—8I...
2025-10-13 0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 小文编辑| 时光初审| 方园前言草原歌...
2025-10-13 0
“每天半小时,不跑不跳,裤子先松一圈。 ” 这话不是健身房销售挂在嘴边的糖衣炮弹,是去年冬天北京朝阳公园那群穿撞色羽绒服的大爷大妈亲口验证的。 他...
2025-10-13 0
跑个步还能延寿3年? 别急着系鞋带,先看清这份2024最新“避坑清单”。 上周我陪老爸去协和复查,医生顺手甩给他一张打印纸:23万人数据,每天跑够...
2025-10-13 0
在航空旅行的密闭空间里,乘客与乘务员的关系本应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然而,2025 年 8 月 21 日发生在川航 3U3265 航班上的一幕,却将...
2025-10-13 0
10月9日至11日,中国商务部与相关部门密集释放政策信号,短短三天内接连出台两项针对性反制措施。一边是对稀土及相关技术实施全面出口管制,锁住全球军工产...
2025-10-13 0
节后复工第三天,我旁边工位的小李就跟没充电的手机似的,早上灌了两杯美式,盯着电脑屏幕快一小时,文档里就只敲了个“工作计划”的标题。我拍他肩膀问咋回事,...
2025-10-13 0
文|天胡 世上最无能为力的事情,莫过于相爱的人阴阳两隔。 朱媛媛走后,辛柏青就像退回安静模式。主页停在那条噩耗通告,头像是一根小蜡烛,灰底、火苗不动。...
2025-10-13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