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告别AI“情感失明”!华人团队的助手,能懂你语调里的疲惫

抖音推荐 2025年09月24日 17:10 1 cc

最近有个华人团队搞的AI挺不一样,不是跟别家比谁参数大、谁会写代码,而是专练“察言观色”的本事。

你跟它说话时,语调只要往下沉0.2赫兹,它0.8秒内就能读出来,还会主动说“要不要先深呼吸?”。

说实话,之前用那些热门AI聊天,总觉得它们像只会背答案的学霸,你说工作烦,它回得逻辑没毛病,但就是少点温度,这个叫NuanceLabs的团队,好像正好抓着了AI的这个短板。

告别AI“情感失明”!华人团队的助手,能懂你语调里的疲惫

这个团队的创始人是前苹果工程师,一个叫FangchangMa,有MIT机器人学博士学位,另一个EdwardZhang,是华盛顿大学计算机图形学博士。

本来想,苹果出来的工程师搞AI,会不会还是走“堆功能”的老路子?但后来发现,他们没这么干,反而拉了个跨领域的团队,有MIT搞音视频合成的KarrenYang,还有牛津大学研究AI健康的ClaudiaVanea,专盯着“情感智能”这块没人深耕的领域。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刚拿了10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是硅谷的Accel领投的,还有Lightspeed跟着投。

告别AI“情感失明”!华人团队的助手,能懂你语调里的疲惫

老实讲,现在AI圈融资不新鲜,但能让Accel出手,肯定不是因为钱多人傻。

Accel的合伙人之前就说过,现在语音AI、头像技术都差不多了,缺的是能把语音、表情、情绪揉到一起的实时系统,而NuanceLabs正好在做这个。

如此看来,资本市场是真觉得“AI拼情商”比“拼智商”更有前景了。

前苹果工程师组队:这AI不拼参数,专练“读情绪”的本事

要说这个AI最核心的能耐,就是能“动态抓情绪”。

传统AI识别情绪,大概就是看你发的文字里有没有“难过”“开心”这种词,或者听你声音高不高,但这个AI不一样。

告别AI“情感失明”!华人团队的助手,能懂你语调里的疲惫

它用一种叫“自回归变换器”的技术,能盯着你说话时的停顿、脸上的微表情,甚至手势的小动作,一帧一帧地分析,最后得出32维的情感坐标。

举个例子,你跟它吐槽工作时,要是语气里带点敷衍的停顿,或者嘴角想笑又没笑开,它能看出来你不是真的轻松。

之前看他们的演示,有用户故意压低语调说话,AI立马就问“是不是有点累,要不要歇会儿?”。

很显然,这比那些只会说“别难过”的AI要贴心多了。

而且它反应还快,0.8秒就能出结果,延迟比刷短视频加载还快。

告别AI“情感失明”!华人团队的助手,能懂你语调里的疲惫

搞不清有些AI为啥识别个情绪要等一两秒,等它回复过来,我那点情绪都过去了。

NuanceLabs这个速度,不管是用来做客服,还是陪老人聊天,应该都够用。

更何况,它还不用像大语言模型那样占那么多算力,训练成本低不少,小企业想用也负担得起。

不过有个点我得说一下,本来想这技术会不会只是个花架子?但后来查了2024年的《AI情感识别技术白皮书》,传统AI情感识别准确率也就六成,这个能到八成九,确实是实打实的进步。

告别AI“情感失明”!华人团队的助手,能懂你语调里的疲惫

不是我吹,要是以后手机助手都用这个技术,说不定就没人吐槽“AI听不懂人话”了。

情感AI能干嘛?教育、医疗都能搭上边

这AI不光技术有意思,落地场景也挺实在。

先说教育,现在线上课最大的问题就是老师不知道学生听没听懂。

要是把这个AI加进去,学生皱个眉、答题慢了点,AI就能提醒老师“这部分可能得再讲一遍”。

之前有个海外教育平台试过,据说学生专注度提了不少。

说实话,我上学那时候要是有这东西,说不定数学就不会挂科了,老师早就发现我没听懂,也不至于一直往下讲。

告别AI“情感失明”!华人团队的助手,能懂你语调里的疲惫

医疗方面就更有用了,特别是心理辅导。

独居老人或者抑郁症患者,要是身边有个能实时察觉情绪的AI,万一情绪不对,AI能及时提醒家人或者医生。

斯坦福大学之前做过研究,说情感AI辅助心理治疗,能让干预成功率高不少。

如此看来,这个AI说不定能帮着解决“心理医生不够用”的问题,毕竟不是人人都能随时约到咨询师。

客服领域也能用上。

现在的客服机器人,你跟它说“我很生气”,它还是只会念话术。

告别AI“情感失明”!华人团队的助手,能懂你语调里的疲惫

要是换了这个AI,一听你语调不对,立马就转人工,还把你为啥生气提前告诉客服。

之前有个跨境电商试过,客户投诉解决率涨了不少。

老实讲,我之前跟客服掰扯半天,要是当时有这AI,也不用浪费那么多时间。

NuanceLabs还想把技术开放出去,搞个API让其他开发者用。

就像OpenAI开放接口那样,游戏公司能给NPC加情绪,元宇宙里的虚拟人也能更真实。

他们还在招合伙人级的技术,要求懂海外技术栈,最好有留学背景。

告别AI“情感失明”!华人团队的助手,能懂你语调里的疲惫

搞不清海外技术栈确实麻烦,毕竟要适配国外的合规要求,找个有经验的人也正常。

不过这技术也有难题,比如数据标注。

情绪这东西太主观了,你觉得是“勉强笑”,我可能觉得是“礼貌笑”,标注起来特别费劲儿。

还有跨文化的问题,西方人竖大拇指是好意思,有些地方就不是,AI要是没学过,说不定就认错了。

很显然,这些问题不解决,技术也很难铺开用。

另外,伦理风险也得注意。

要是有人用这AI来“操控情绪”,比如看你容易冲动就推销东西,那就麻烦了。

告别AI“情感失明”!华人团队的助手,能懂你语调里的疲惫

还好NuanceLabs说成立了伦理委员会,会审核API的使用场景。

并非明智之举,毕竟技术再好,要是用错了地方,还不如不用。

总的来说,这个华人团队搞的情感AI,算是走出了AI圈“卷参数”的怪圈,专盯“情感”这个没人重视的点。

说实话,AI发展到现在,早该从“能做事”往“会做人”转变了。

要是以后这技术能普及,说不定咱们跟AI聊天,真能有“跟人说话”的感觉。

毫无疑问,这比“AI能写代码”更能让人觉得“科技有用”,毕竟科技最终还是要服务于人的感受,不是吗?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