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孙科流亡海外16年,从不联系蒋介石,为何晚年每年写文为蒋祝寿?

抖音推荐 2025年07月15日 11:53 1 admin

1956年的北京,天气像往年春天一样给人错觉,风里是潮湿的柳絮。就在这个时节,马坤背着一段传奇往中南海去见了周恩来。他的身份太特殊,总让人像看一本跌宕的小说。一个英国人,无根的漂泊者,生在人生最底谷的时候偏遇上了孙中山。如同捡到救命稻草——他眼里,孙中山就是信仰!

孙科流亡海外16年,从不联系蒋介石,为何晚年每年写文为蒋祝寿?

那场初见也许没什么隆重,马坤倒没在意这些场合。他摸了摸自己的右手,一度只剩骨头,都是当年替孙中山中枪的结果。血里留下承诺,命都押上,旁人哪会懂?宋庆龄给他起了个中文名,也送了个称号,只因他苦练左手射击,自认“马坤”这个名字背后,是彻底的中国情结,但这种崇敬混着异乡人的不适始终化不开。他总带着一丝格格不入。

孙科流亡海外16年,从不联系蒋介石,为何晚年每年写文为蒋祝寿?

孙中山去世后,这个外来人忽然成了无主孤魂。他靠关系在孙科身边做了联络官,时常替宋庆龄办点便衣保镖的私事,日子虽没头绪,和孙家人反而添了情分。这一切,让周恩来在1956年开口时,试图绕过所有因缘,直接打算让马坤帮忙牵线:他想联系孙科,意图不用说得更明白,就是希望老国父的儿子不要永远滞留海外。可是马坤带的话,孙科迟迟无回应,这种拒绝、或是沉默,怎么看都落在意料里,甚至有点荒唐。

孙科流亡海外16年,从不联系蒋介石,为何晚年每年写文为蒋祝寿?

说起来孙科,真难让人不摇头。他是孙中山唯一的儿子,这听着光鲜实则绑手绑脚。从少年留洋开始,身上多了“洋气”,偏又带着父亲那股看天不服地的劲儿。坊间流传胡汉民的打趣,说孙科有“革命”脾气,是遗传的;有“大少爷”脾气,也是独子惯的;碰到事儿哪种脾气都发,别人只能躲边儿。听着好笑,可事实却有几分悲凉。多少人说过他的官不是做出来的,是让着父亲光环给推出来的。“没有存在感”、“政治立场善变”,有些标签贴一辈子都撕不下来。

孙科流亡海外16年,从不联系蒋介石,为何晚年每年写文为蒋祝寿?

几十年间,孙科头衔不少,实事却稀松。两次担行政院院长,前脚刚坐,后脚就下,无趣二字大概就是此生标签。1948年,他还试图派人去和中共对话,跳出那么大步,换来的答案是没资格和他聊条件。接着蒋介石又下野,李宗仁挣扎着为国民党续命,孙科却和他势同水火。

孙科流亡海外16年,从不联系蒋介石,为何晚年每年写文为蒋祝寿?

当年李宗仁苦苦挽留孙科,想让他回南京,孙科却只是摇头冷淡装聋作哑,多给两分情面都没有。甚至独断专行,硬把政府机关搬去广州,似乎只有对抗才叫活着。连粤籍大员合起伙来劝他回去,他才不得不屈服,回京后索性辞了职,不再理会政事。

孙科流亡海外16年,从不联系蒋介石,为何晚年每年写文为蒋祝寿?

转念一想,他对宋庆龄却始终心存敬意。宋庆龄一句重话,劝他该做决定了,不留大陆,连面都懒得见。孙科顿时语塞,泪流满面,说服还得回家多想想。后面孙科去了香港,靠边而站,不肯归国。流落香港时,他的日子一言难尽。国民党那些沾亲带故的老官,每天来借钱,十元、五元,越借越多,连孙科都无法周济。偶尔他呆坐片刻,面色茫然,有点像被驱赶在城市边缘的落难者。

孙科流亡海外16年,从不联系蒋介石,为何晚年每年写文为蒋祝寿?

孙科始终犹豫,对新中国的革命胜利有排斥,也没看见国民党还剩下多少未来。他既不愿留在大陆,也不愿去台湾,夹缝里难以下决定。外头还有旧识搅局,一桩无端的绯闻硬生生拖了护照半天才批下来。1961年那阵,他在美国郊区过得十分拮据。陈诚作为副总统访美,连门都没踏进,只打了个马虎电话。

孙科流亡海外16年,从不联系蒋介石,为何晚年每年写文为蒋祝寿?

孙科曾在加州买了套房,几年后住不惯,干脆卖掉,搬到海边换一处。最初还能在欧洲高档酒店游玩,没几年就把家底耗个干净,生活靠女儿接济。哪怕有人说他住的是海边的“火柴盒”,孙科都没辩解。他那副读书人的清高还在,每天去图书馆看书成唯一乐趣,有时候甚至闭馆才舍得回去。

孙科流亡海外16年,从不联系蒋介石,为何晚年每年写文为蒋祝寿?

美国的清贫生活没拦住他写书的劲头,那些《中国与战后世界》《中国之前途》都是安身立命的道场。可哪怕心底淡然,他始终在留意海峡对岸的消息,像无法真的放下。外人以为他会这么窝在美国了此余生,六十多岁还赌气不回台湾,几年后忽然转念,主动要求回台湾。

孙科流亡海外16年,从不联系蒋介石,为何晚年每年写文为蒋祝寿?

怪事一桩!蒋介石多少年不搭理他,突然又当面欢迎,见面还是笑脸。为了面子,台湾请他参加孙中山百年诞辰纪念。机场上蒋经国摆出大阵仗,千人接机。结果孙科感动得流泪,一路下飞机就不见以往丰神,彻底是个暮气老人。

孙科流亡海外16年,从不联系蒋介石,为何晚年每年写文为蒋祝寿?

蒋介石用他撑门面,孙科心知肚明,但也高兴,这种体体面面的官职,对曾经漂泊到吃番薯为生的他来说,已经心满意足!可矛盾的是,刚刚声称不想从政,马上又出现在众多会议场合,还频频演讲声援蒋介石。每年蒋有生辰,他必写祝寿文章,溢美之辞撕破脸皮都写。然而反过想,他到底求的是什么?也许只求个人履历圆满一点,哪管外界眼光。

孙科流亡海外16年,从不联系蒋介石,为何晚年每年写文为蒋祝寿?

晚年孙科满世界剪彩,每日行程满满,几乎眼花缭乱。风光的背后,爸的光环依旧罩顶。有人说他始终生活在父亲阴影里,虎父犬子,前半生不肯做“太子爷”,可一到晚年,却又认了回来,主动成了蒋家的傀儡。偶尔,他也想清闲,但一旦回想美国的清苦,体面就重要多了。

1973年春天,他在中山公园为父亲逝世纪念种下一棵连翘树。从此往后整日闭门,把自己关在阳明山第一宾馆里。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最后心脏衰竭离开人世。

孙科死的时候,葬礼各路权贵到场,蒋介石口中再添一句“革命元勋”,溢美到漫天。女儿给他喉里塞珠玉,以传统方式送他一程。她后来回到南京,想再看父亲旧宅,发现如今已做成“稻香村”,许世友住在里面。她偷偷进门,发现花园早变成了蔬果地,有点伤感,可又欣慰许家生活充实。许世友粗粝踏实,孙家清冷漂泊——时代的玩笑,谁也说不清。

孙科漫长的一生,始终没证明什么,也许他自己都不曾明白。到了终点,还是栽倒在熟悉的老路上。“太子爷”的身份,荣光也好,负累也好,到最后都成了一出无法醒来的悲剧。在这故事里,是高贵也是狼狈,是圆满也是遗憾,居然说不清哪个更重——史书合上,也没谁会知道,孙科在美国的清贫和在台湾的荣光,哪种更让他刻骨。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