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最高检出手【没领证同居也算家暴!】1200名施暴者已被起诉

抖音热门 2025年11月28日 04:41 1 cc
最高检出手【没领证同居也算家暴!】1200名施暴者已被起诉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最高检出手【没领证同居也算家暴!】1200名施暴者已被起诉

最高检一句话直接把千万同居男女的关系给重新定义了。

11月25号【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发布会,葛晓燕副检察长说得明明白白——只要你们持续稳定地住在一起,形成了事实上的共同生活,哪怕没领证,法律现在也认你们是家庭成员。啥概念呢?就是说,他要是敢对你动手,或者天天精神折磨你,照样按家暴罪论处。

我听到这消息的第一反应是,终于啊。法律这条“老狗”,总算追上了现实这只兔子。

说起来,这事儿让我想起之前认识的一个姑娘。叫她小A吧,做金融的,年薪百万,精明能干就是有点恋爱脑。她跟男朋友同居五年,供着房贷,养着狗,逢年过节还互相见家长。

最高检出手【没领证同居也算家暴!】1200名施暴者已被起诉

我们都以为他俩就差个婚礼仪式了。结果某天深夜,她哭着给我打电话问能不能救救她。她男友,不对,那畜生炒股亏了钱,回来拿她当出气筒,就躲在卫生间给朋友们挨着打电话。后面她想去报警,律师朋友一盆冷水浇下来:你们没领证,不算家暴,顶多算故意伤害,而且没录像录音,取证也难,定罪就更难。

最后是她赔了几十万分手费才脱身,就为了能保住那套她付了大半首付的房子。

那时候我就明白,法律保护的从来不是爱情,是契约。那张结婚证,就是国家背书的股权协议。可问题是,现在多少人正在用肉身和真金白银,书写着没有工商备案的事实合同?

我之前查到过一个数字,说是从2021年到2025年,家暴案件起诉人数从1200多降到300多。但别急着开心,因为这数字背后藏着的,是无数没立案的灰色悲剧。那些没领证的姑娘,被打了只能算斗殴,被精神虐待只能算情感纠纷。

施暴者钻的就是这个空子——反正没领证,你没名分,就算打了你,法律也管不着。

现在最高检把同居关系纳入家暴保护,本质上是在给情感市场的风险重新定价。

以前同居是个高风险零担保的信用贷,现在国家出来说,行,我给你们上个最低额度的保险。但注意,这保险只保人身安全,不保财产分割。啥意思?他打你,法律管;他用各种方式卷走你的钱,还是按出资比例算,这块千万要注意,要谨慎。

我见过太多姑娘,把同居当成婚姻的试用期,把男人的承诺当成可转债。

最高检出手【没领证同居也算家暴!】1200名施暴者已被起诉

人性这东西,最经不起压力测试。

没领证的时候他都敢打你,你指望领完证他就立地成佛?

做梦。

法律能惩罚施暴者,但修复不了你的认知偏差。

这事儿还有个更深层的信号——精神虐待入刑

身体暴力容易取证,精神暴力呢?冷暴力、PUA、情感操控,这些软刀子杀人不见血。

最高检现在说,这也算家暴。这意味着啥?意味着法律承认,人的尊严和心理健康,是有价的。你摧毁它,就得付出代价。

我经常说,看政策别看它说了什么,要看它没说什么。

这次最高检反复强调,这个认定仅限于反家暴领域,不涉及财产继承。

意思是啥呢?就是国家保护你的人身安全,但不鼓励你用同居替代婚姻

结婚证,该领还得领。为啥?

最高检出手【没领证同居也算家暴!】1200名施暴者已被起诉

因为婚姻的本质,是财产契约和抚养责任的绑定

同居再甜蜜,也绕不开这两个核心问题。

感情的前期是什么?是激情,是荷尔蒙,是你侬我侬。那退潮之后,露出的是权力结构,是经济账,是人性最不堪的那一面。

法律这次做的,就是在退潮后,给没穿底裤的人发一条救生衣。但救生衣不是泳衣,它救不了命,只能让你别沉得太快。

最后说点实在的。

我从来不劝人结婚,也不劝人同居。

我劝的是,无论你选择哪种生活方式,都得有独立的现金流,有随时退场的底气,有识别危险信号的认知。

法律能给你事后救济,但事前风控,得靠自己。

那些想着靠一张结婚证或一条新规定就高枕无忧的,本质上都是想把自己的生存风险外包出去。外包给国家,外包给伴侣,外包给命运。

可命运这东西,最喜欢收割的,就是外包梦想的人。

记住,保护是你脑子里的常识,和口袋里的存款。

最高检出手【没领证同居也算家暴!】1200名施暴者已被起诉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