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44岁碧昂丝陪F1七冠王飙车,衣着不当被网友力劝,“拉上拉链吧”

抖音热门 2025年11月25日 13:47 1 admin

11月的拉斯维加斯,赛车的轰鸣声还没盖过围观群众的惊呼,就已经因为一个人的穿着掀起了更大的风浪。

碧昂丝,那个在舞台上从不怕高音的女人,这次在F1赛道边,也没怕红色。她穿着一套法拉利红,拉着Jay-Z,在全明星嘉宾里压轴登场。

可真正让人炸锅的,是她搭乘刘易斯·汉密尔顿驾驶的赛车绕场时,衣服拉链没拉到底。

有些人觉得她性感炸裂,有些人却说她“像安全气囊”。

但这场看似“时尚事故”的背后,其实暴露的是公众对女性名人矛盾的双标期待——要亮眼,但不能太亮;要性感,但别太过;要出彩,但别喧宾夺主。

44岁碧昂丝陪F1七冠王飙车,衣着不当被网友力劝,“拉上拉链吧”


一场F1的秀,谁在看赛车,谁在看人?

11月22日,F1拉斯维加斯大奖赛正式开跑。看点不是谁拿杆位,也不是哪支车队技高一筹,而是碧昂丝来了。她穿着红色套装,面带微笑,挽着Jay-Z,一步步走进赛道。红色,毫无疑问是在向法拉利致敬,这本来只是一次名人的“客串助阵”,却因一个细节走偏了方向。

细节在哪?在那拉链。她在乘坐赛车绕场时,赛车服的拉链没有完全拉上,内搭的红色套装部分裸露,直接暴露在镜头下。风大,速度快,镜头多,这一幕迅速在社交平台上发酵。

有人说她“火辣”“敢穿”,也有人说她“太过张扬”“不合场合”。甚至有网友调侃她像“安全气囊”,讽刺意味并不掩饰。

而与此同时,同场的其他车手女友们穿得保暖而低调,风衣、长靴、墨镜,像是提前审阅过场景剧本。

44岁碧昂丝陪F1七冠王飙车,衣着不当被网友力劝,“拉上拉链吧”

于是,这种对比变得刺眼:为什么别人都“得体”,偏偏她“出格”?

社交媒体上,争议沸腾。粉丝忙着辩护,说她一贯如此,这是她的风格,也是她的品牌;反对者坚持认为这是公共场合,尤其是竞技场上,不是演唱会,不该有这样的“个性表达”。

但问题真的在那条拉链上吗?恐怕不只是。


舆论的背后,是对女性的“拉链规范”

这不是碧昂丝第一次被“穿着”评论,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只不过,这次的场合变了,不在舞台上、不在红毯上,而是在F1的赛车场。

而在这个传统以男性主导、讲究规则的空间里,她的“拉链”成了扰动秩序的符号。

公众对女性名人的期待,常常是悖论式的:要吸引目光,但不能“过火”;可以美丽,但要“得体”;可以性感,但不能“挑衅”。换句话说,女性名人永远在走钢丝,而钢丝的宽度,是由观众的道德尺子决定的。

看看“太太团”的着装,就像是集体遵从了一个隐形的“F1贵宾守则”:要优雅,要保守,要低调。这种“集体一致”反而强调了碧昂丝的“异类”。但问题在于,这种对比本身就是被选择性的放大。为什么没人质疑其他人“保守得刻板”?因为只有“出格”才会变成话题。

44岁碧昂丝陪F1七冠王飙车,衣着不当被网友力劝,“拉上拉链吧”

更深的讽刺在于,F1本就是一个讲求极限、挑战和速度的竞技场。而当一个女性名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个性时,反倒被质疑“破坏规则”,这是不是也太双标了?

回头看汉密尔顿的表现,正赛仅列第8,自己说“这个周末太可怕”。但媒体没花多少笔墨在他身上,反而把焦点全放在碧昂丝的拉链上。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在某些场合,女性的外表总是比她们的言行更容易被放大。


她的红,是对规则的提醒

如果说这场风波有什么值得总结的,那就是:碧昂丝可能根本不在意你怎么想。

她不是第一次被批评衣着“太大胆”,也不是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挑战传统。她知道镜头在拍,她也知道自己的“红”不会被忽视。但她依然这样做,说明她在用自己的方式传达一个态度:我是我,我不为场合改变自己。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态度比她穿什么更重要。在一个对女性总有条条框框的世界里,能够坚持自我,才是真正的“越线”。而那些说她“失礼”的人,其实是在提醒我们,他们早已习惯了“女性要自我克制”的潜规则。

44岁碧昂丝陪F1七冠王飙车,衣着不当被网友力劝,“拉上拉链吧”

更讽刺的是,F1现在越来越商业化,越来越像一场秀。名人客串、奢侈品牌、红毯环节,几乎每一站都在追求曝光度。碧昂丝的出现,完全符合F1商业化的逻辑。只是,当这个逻辑真的“露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时,反而让人不适了。

她的红色,不只是法拉利的颜色,也像是一种视觉上的提醒:别以为这个场合就一定要照你们的脚本来走。

这才是碧昂丝真正想说的。


谁为拉链争议买单?

从体育到时尚,从赛车到舆论,碧昂丝这次“穿越场域”的登场,掀起的远不止一次穿衣风波,更是一场关于女性表达边界的讨论。

争议不是坏事,它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默认的规则”:谁规定女人在F1赛道边不能红得高调?谁又规定拉链一定要拉到底才算“懂场合”?那些看似中立的“建议”,背后都藏着对女性自由的限制。

碧昂丝未必在意谁说了什么,但我们该在意。因为如果连她这样的公众人物都要为拉链道歉,那么普通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的隐形审判,只会更沉重。

F1的赛道上每天都有极速对决,但在现实中,关于女性表达权的比赛才刚刚开始。这场比赛没有终点线,但每一次“出格”,都可能是向前一步。我们应该问的,不是碧昂丝拉没拉好拉链,而是——谁在规定拉链的标准?谁在决定女性可以穿到哪里、说到哪里、做到哪里?

答案,永远不该只在镜头里找。

结尾留给观众:你觉得,在一个追求自由与速度的赛道上,谁该为“得体”买单?碧昂丝,还是我们心里的那把旧尺子?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