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陈芋汐也没料到,结束全运会赛程的全红婵,却走上了另一条新路

抖音热门 2025年11月25日 15:22 1 admin

当全红婵在全运会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中,以最后一跳80.64分的高分锁定胜局,助广东队成功卫冕时,场边的陈芋汐或许以为,这位老对手又将开启新一轮的赛场争霸。但谁也没想到,结束全运会征程的全红婵,并未沿着单一竞技巅峰的赛道前行,而是被体育总局纳入国家队教练培养计划,走上了“现役运动员+教练储备”的双轨新路。这步意料之外的棋,不仅让中国跳水的传承格局焕然一新,更让17岁的全红婵,成为了改写项目历史的开拓者。

陈芋汐也没料到,结束全运会赛程的全红婵,却走上了另一条新路


全运会赛场上的全红婵,早已用实力宣告王者归来。身高增至1.58米、体重较东京奥运增长近10公斤的她,打破了“跳台选手必须小巧玲珑”的行业定律。决赛中与王伟莹搭档的第三跳5253B,成为整场赛事的经典瞬间:她在跳台前短暂伫立,眼神如炬锁定水面,起跳时腰部肌贴隐约可见,却丝毫不影响动作的舒展与精准。空中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身体如陀螺般高速旋转,落水前瞬间调整姿态,平掌入水的刹那,水花如被无形之手瞬间吸纳,只留下一道纤细的水痕。裁判席同步亮起的高分,印证着她“水花消失术”的再度进化——通过3D动作捕捉技术微调0.3度起跳角度,将掌心下压力度精准到毫米级,全红婵用科技赋能与肌肉记忆,完成了对发育关的完美跨越。

陈芋汐也没料到,结束全运会赛程的全红婵,却走上了另一条新路


这场胜利,本应是她与陈芋汐新一轮较量的序幕。自从东京奥运横空出世,两人便在跳台赛场上演了无数次巅峰对决,彼此的技术特点、战术短板早已了然于心。陈芋汐或许早已备好应对全红婵技术升级的备战方案,却未曾想,对手的战场已悄然拓展。全运会落幕不久,体育总局官宣的教练培养计划,让全红婵成为中国跳水史上首位现役期间参与教练培训的运动员。这意味着她既要保持竞技状态,备战世锦赛等顶级赛事,还要抽出时间学习执教理论、传授实战经验,在跳台与教练席之间开辟新的战场。

陈芋汐也没料到,结束全运会赛程的全红婵,却走上了另一条新路


这条新路,藏着全红婵与生俱来的传承天赋。早在全国锦标赛上,她就曾将自己的幸运手绳送给紧张落泪的8岁小选手,轻声安慰“我第一次比赛也怕,跳着跳着就不怕了”。如今成为教练储备人才,她更是将这份共情与耐心融入教学:训练结束后额外留守半小时,手把手指导小队员压水花的技巧;把自己通过VR技术打磨动作的经验分享给后辈,用亲身经历解读“毫米级精度”的重要性。就连恩师陈若琳都感慨:“丫头,这条路我走过,当运动员难,当教练更难”,师徒二人的传承故事,正在全红婵身上续写新的篇章。

陈芋汐也没料到,结束全运会赛程的全红婵,却走上了另一条新路


更难得的是,走上双轨之路的全红婵,从未放松对竞技状态的要求。每天400个陆上动作、200次入水练习雷打不动,饮食按克计量,50克燕麦、100克鸡胸肉的精准搭配,让她在183天内成功减重2.7公斤。一边是暨南大学体育学院的文化课学习,一边是高强度训练与教练课程,全红婵用满档的时间表,诠释着“基本功不能丢”的职业态度。这种“赛场争金+梯队育才”的双重担当,正是中国跳水长盛不衰的核心密码。


陈芋汐也没料到,结束全运会赛程的全红婵,却走上了另一条新路

17岁的全红婵,早已超越了“天才少女”的标签。从东京奥运那个想“赚钱给妈妈治病”的农村娃,到全运会克服发育关的卫冕冠军,再到如今扛起传承使命的教练储备人才,她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清醒。陈芋汐或许没想到,曾经的对手会以这样的方式拓展人生维度,但这正是体育精神的至高境界——不仅追求个人巅峰,更要为项目未来铺路。


陈芋汐也没料到,结束全运会赛程的全红婵,却走上了另一条新路

全红婵的新路,是中国体育人才培养的一次大胆探索,更是青春担当的生动诠释。当她在跳台上续写传奇,在训练馆里播种希望,这条看似意外的道路,终将成为中国跳水传承的必经之路。未来,我们既期待她在赛场上与陈芋汐继续上演巅峰对决,更期盼她将“水花消失术”的精髓与拼搏精神,传递给更多中国跳水的后起之秀。这位17岁的开拓者,正用双轨并行的脚步,丈量着中国跳水更辽阔的未来。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