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大雪多不多,就看立冬”,今日立冬,今年冬天雪多冷到哭吗?#今日立冬##头条创作嘉年华##我在头条晒家乡#“蛰虫伏藏,万物冬眠”,这是古人...
2025-11-07 0
“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转眼已到北京2025年11月7日中午12点03分48秒,农历九月十八,节气走到立冬,也就意味着冬季正式开局。冬天的序幕,从此刻缓缓拉开。
立冬属于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斗柄指向西北,太阳黄经行至225度。古人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时令也随之由秋的干燥,迈入湿冷的冬季,天地气息开始调向闭藏。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被称为“四立”,立冬也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农人也会进入冬事节令,浇冬水、整地、积肥,让土地为来年继续蓄势。
从农时上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更像一年劳作后的“歇口气”。因此古代把立冬纳入“四时八节”,不少地方会在这天备宴迎冬,既表达仪式感,也提醒一年将进入寒气深沉的新段落。
在风俗上,多地会吃饺子、吃甘蔗、吃生葱,有地方说“交子之时,饺子应景”,也是把冬的开始当成一个节点,给家人与自己一个温暖的小仪式,把这一天过得“有讲究”,也更有节令的味道。
今年立冬交节在2025年11月7日,对应农历九月十八。老辈人说“早立冬”指的是农历提前,而不是早上晚上之分,这就是节气和农历运行的关系。
农历遇闰月,节气对应的农历月份会有前后差异,所以立冬有时落在九月,有时落在十月。古书里说立冬是“十月节”,指正常在农历十月上旬交节,如今落在九月,就是所谓的“早立冬”。
“早立冬冻死牛”是民间口口相传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农历落得越早,冬天越容易冷,老百姓靠这种经验认季候,也是一种生活累积。
但“穿单衣”那半句也提醒着我们,“晚立冬”则多半意味着冬季偏暖,节气和气象总是互有联系,农人看天、看风、看节令,也是因为要照应一年大局。
今年属于“早立冬”,从民俗角度是偏寒的信号,我们就顺势做好御寒准备,在天色转冷的日子里,把衣物与心态都收一收、藏一藏,让这个冬天过得稳妥一点。
故,今日立冬,今年属“早立冬”。不论忙闲,都要记得:1不洗、2不怒、3不穿、4不补,老辈人留下的规矩,还是值得参考一二。你不妨也跟家里人说说,看看有没有道理。
立冬到了,老辈人会把香草放锅里煮水洗身,这在古籍里也能找到影子。那时候讲究“迎冬”仪式,但含义不在洗得干净,而在顺应时序,知寒将至,有点仪式感就够了。
从气候看,立冬之后冷空气轮番登场,空气也变得干燥。爱干净没错,可如果这天还像秋天一样天天洗澡,那就容易冷上身。有人说“水冷风烈,身不宜扰”,说明冬天洗澡这件事,别太过度。
古人说“立冬闭藏”,意思很直白,天地都在逐渐收敛,气息由外转内,咱们也得跟着节奏慢下来一些。过于频繁地洗澡,本身就是折腾自己,尤其大水大洗,把身上那层天然保护洗得太干净,反倒更难抵御寒意。
这段时间,很多地方流行一句话“冬月,少扰身”。立冬以后,两三天洗一次澡就够了。既保持干净,又不至于折腾身体。立冬的节律,不是叫人偷懒,而是提醒我们,顺着天时走,日子反而更稳更顺。
立冬一到,天变得又快又急,早晚温差一下子拉开,人的心情也容易跟着晃来晃去,尤其是身子虚的人,更容易动怒、烦躁。有人说“精神内守”,意思就是换季时不要乱发火,越是在气候由盛转衰的时候,越要让心安静下来。
从秋转冬,草木凋零,视线所及满是萧瑟,这些画面本身就容易勾人情绪。立冬时节,散散步、听听音乐,晒晒暖阳,哪怕去看看枫叶落地,都比闷在家里发脾气来得划算。心里松一寸,外界就少一尺。
老话常讲“人要活得淡些”,说的是情绪别走极端。大喜大悲,都是对自我的消耗。立冬之后,天地闭藏,人的神气也该向内。收起怒火,是顺时,也是护己。
所以立冬这天,不妨对自己宽一点。气候渐凉,心要越稳。烦事上来先缓五秒,怒火下去三分之一。慢下来,你会发现,冬天不是为了考验人,而是为了让人学会把心沉住。
立冬本是“四时八节”之一,古代一到这天,人们就会穿上新棉衣,算是一种“迎冬”的仪式。公历今年是十一月七日,农历九月十八入节,这一下就是孟冬的门槛,俗话说“寒从背起”,天气变冷已是趋势。
但添衣这事不能一下子上到极限。立冬后温差大,人一天中冷热变化明显,衣服太薄顶不住冷,太厚又容易闷出汗,衣服湿了贴在身上反而更容易受寒。古人说“无事且徐徐”,意思就是顺着节令慢慢加衣,让身体跟得上气候变化。
早晚下楼、出门通勤,尤其要护住头面、耳根、脖颈这些部位。围巾、帽子、口罩都有意义。对膝盖与背部要再多一点点耐心,后背暖一点,人整个人都安稳很多。
立冬穿衣的那个分寸在这:不是越厚越稳,而是穿到“不觉冷”、又不捂汗的那个度。衣服穿得恰到好处,身体会告诉你,那就是与节气合拍的方式。
立冬到了,农历九月十八这一天,古话里俗称“补嘴空”,民间习惯在这天给自己添点油水,算是犒劳一年辛苦,也算顺着节气给身体补一点热量,好应对寒凉气势渐盛的冬天。
但进补不能乱补,更不能一股脑往身上堆,古人讲“寒从内生”,补要有度,补要看人,不是人人都适合一口油、一口肉。有人底子厚,吃平常饭菜足够;有人偏虚,才需要温和一点的补法;若硬补,不合适,也会“补错路”。
立冬时节,天气干冷,人消化本就偏弱,这时候重油重辣、刺激之味,不但没好处,反倒增加负担,吃得太冲,身体不一定受得住,反而让自己不舒服,还丢了吃饭的兴致。
所以立冬的补,是稳,是和,是循序渐进,不是堆砌,不是炫耀,更不是一到立冬就猛往上加料。吃到舒适,吃到温暖,吃到身心合拍,这才是立冬的节奏。
总结:今日立冬,今年属“早立冬”,无论有多忙,都要再叮嘱一句:1不洗、2不怒、3不穿、4不补,这几条别乱碰,记在心上别大意,也要顺便提醒家里人。
相关文章
导读:“大雪多不多,就看立冬”,今日立冬,今年冬天雪多冷到哭吗?#今日立冬##头条创作嘉年华##我在头条晒家乡#“蛰虫伏藏,万物冬眠”,这是古人...
2025-11-07 0
2014年3月21日上午7时50分左右,安徽宿州市萧县大屯镇东新庄附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78岁王某亮驾驶的电动三轮车被刮擦后侧翻,导致其重伤,在一年多...
2025-11-07 0
今日立冬,记得吃顿饺子!01找一个太阳好的日子,坐在朝南的窗户下,晒晒太阳发发呆。我们在夜里固皆知道有昼。在船上固皆知道有陆,但只是“知道”而已,不是...
2025-11-07 0
2025年1月1日我国落地的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因1971 - 1975年出生者能享低延迟幅度等三重红利,被称作“最大赢家”,下面结合政策细节给这类人...
2025-11-07 0
最近几年,中国的人口数据总是在刷屏,国家统计局年初放出的2024年数字,让不少人心里一沉。总人口降到14.08亿,比前一年少了139万,这已经是连续第...
2025-11-07 0
11月5日,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入列授旗仪式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入列授旗仪式并登舰视察...
2025-11-07 0
2024-02-18 北京 上班族小艾连续练了14天逆腹式呼吸,结果午休心悸+胃胀翻倍爆雷。 真凶:照网上教程“死怼气沉丹田”。 这波翻车告诉我们...
2025-11-07 2
2025年11月5日,《新华社》记者从中国航天工程办公室了解到,由于神州二十号载人飞船疑似遭到空间微小碎片撞击,正在进行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考虑到航天...
2025-11-07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