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不是迷信!明日立冬,记得:1不早、2不洗、3不腌、4不补,早了解

抖音热门 2025年11月07日 00:22 1 cc

“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时间过得真快,今日11月6日,立冬交节的前一天,在古代这天也被称为“绝日”,标志着秋去冬来,自然界的金气消绝,水气升腾。明日11月7日,农历九月十八,太阳将在这一天到达黄经225度,我们将正式进入立冬节气。立冬,二十四节气中第19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1个节气。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立冬”二字有着明确的解释:“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这句话是啥意思呢?

立冬的“立”,在古汉语中有“建立、开始”之意,与立春的“立”相同。立冬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启。而“冬”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四时尽也”,即一年的终结。但“冬”的含义远不止于时间上的结束,还蕴含着“万物收藏”的意义,例如越冬作物将进入“休眠期”,为来年的生长积蓄能量;动物也将进入冬眠或迁徙状态,通过“藏”减少能量消耗。

不是迷信!明日立冬,记得:1不早、2不洗、3不腌、4不补,早了解

明日立冬,还有啥说法?

今年立冬交节的具体时间为:2025年11月7日12时03分48秒,农历九月十八,乙巳年丁亥月庚辰日。今年的立冬不一般,属于“白天立冬”。立冬交节的时间并非是一整日,而是有一个精确的时间,当人为了后人方便在历法上查阅,就把每个节气交节当天都标注在了日历上,这也更容易体现节气的到来。根据我们老祖宗的说法,立冬交节的时间就有“白天立冬”和“晚上立冬”之分,并且两者还有着不同的说法。

老话说“白天立冬大雪纷飞,夜晚立冬无雪暖冬”,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立冬交节的具体时间在白天(6点至18点之间),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的冬天就会有着较多的降雪天气,虽说冬天降雪多会带来更为寒冷的天气,但雪对于农作物有很多的好处,如保持土壤的温度、提高土壤肥力、缓解来年春旱等;相反,如果立冬交节的具体时间在晚上(白天以外的时间段),那么这预示着接下来的冬天降雪不仅会比较少,天气也会相对暖和,这样的冬天就被称为“暖冬”。

不是迷信!明日立冬,记得:1不早、2不洗、3不腌、4不补,早了解

立冬,不仅是重要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是古时的“四时,八节”之一,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核,被称为“立冬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端,四季的尾端,这天的习俗自然很是丰富,例如囤菜腌菜、扫疥、围炉煮茶、吃饺子、补冬等,但其中最为标志性的习俗还是古代的“迎冬仪式”。

立冬的“迎冬仪式”起源于周朝,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传承,大致意思就是迎接冬天的到来。对此《礼记·月令》中有着相关的记载:"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在古代,每到立冬的前三天,太史会拜见天子,告知立冬的具体日期,并强调“盛德在水”,天子因此开始斋戒。到了立冬当日,天子便会率领三公九卿大夫等群臣,前往北郊举行迎冬之礼,以祈求冬季平安、顺利。

而到了现代,人们则会用“走冬”的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也就是说在立冬这天出去走一走。其实立冬期间多出门走一走确实有一定的好处,因为立冬是万物闭藏、阳气内敛的关键时刻,此时多出门走一走,可使气血流通,阳气得升,从而使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提高身体的耐寒能力。

不是迷信!明日立冬,记得:1不早、2不洗、3不腌、4不补,早了解

不是迷信!明日立冬,这天不仅是秋季开始的日子,更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重要节点,因此,立冬这天有很多的习俗和讲究,每当立冬将至,身边的老人就会提醒大家,记得:1不早、2不洗、3不腌、4不补,分别都是指的什么?早了解早防备。

1不早:不过早出门晨练

不是迷信!明日立冬,记得:1不早、2不洗、3不腌、4不补,早了解

秋天天气凉爽,人们会早早起床出门晨练,因为秋天主“收”,天地之气逐渐收敛,清晨时分,空气清新,此时,人体的阳气也处于收敛内养的状态,早早出门晨练可以帮助身体促进阳气的收敛,缓解“秋乏”带来的不适。而进入冬季,就不宜过早出门晨练了,这是为啥?

《黄帝内经》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进入立冬节气,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潜藏,人体需顺应自然,以养藏为主。如果过早出门晨练,尤其是在日出之前,气温最低,容易受到寒气的侵扰。并且,此时人体毛孔紧闭,阳气尚未升发,如果强行运动,很容易使阳气外泄,反而导致内虚,只要一受寒就会感冒。

那么,立冬后几点出门晨练合适?立冬后晨练,可以选在日出之后,即七点至九点之间。此时气温渐升,寒气稍退,人体阳气会随日升而渐旺。出门晨练,可借自然之阳,助体内阳气升发,达到强身健体之效。还要注意晨练要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以微汗为度,勿使大汗淋漓,耗伤阳气。

2不洗:不在晚上的时候洗澡

不是迷信!明日立冬,记得:1不早、2不洗、3不腌、4不补,早了解

在古代,立冬这天还会有“洗澡”的习俗,也称“扫疥”,对此习俗在《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中有记载:“立冬日,以各式香草及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谓之扫疥。”其中“疥”指的就是疥螨,其性喜寒冷,冬季人体皮肤易因干燥、清洁不足而滋生疥螨,引发奇痒难耐的疥疮,这主要也是因为古代条件落后,人们对卫生方面不太重视。但在立冬这天,古人就会以香草、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既可清洁皮肤,又能借草药之性清热解毒、祛湿止痒,预防疥疮。

现如今生活条件虽已改善,每天都可以洗澡,但是“扫疥”的习俗在民间还有流传,主要也是为冬天的开始图个好彩头。然而,进入立冬后,要注意最好避免在晚上洗澡,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夜间阳气收敛,洗澡时水汽蒸腾,容易使体表毛孔开放,寒湿之气就会乘虚而入,导致头痛、关节疼痛等不适,老话说的“晚浴生湿气”就是这个道理;其二,进入立冬节气后,夜间的气血运行会进一步减缓,洗澡后如果没有及时擦干身体、更换衣物,很容易使寒湿滞留体内,影响气血的流通。

当然,“不在晚上的时候洗澡”这个说法并非是绝对的,尽量避免即可,如果只有晚上有时间洗澡也是可以的,但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从浴室出来后要及时擦干身体,并穿上保暖的衣服,防止受凉感冒。

3不腌:不腌制水分过高的蔬菜

不是迷信!明日立冬,记得:1不早、2不洗、3不腌、4不补,早了解

立冬,作为冬季的起始,自古都有着囤菜腌菜的习俗。这是因为进入立冬节气后,北方地区气温将会开始骤降,此时露天的蔬菜就难以生长,而大白菜、萝卜等秋末冬初收获的蔬菜,就需要通过腌制延长保存时间,以备整个冬季食用;对于南方地区来说,立冬后虽说并不会太过寒冷,但“十月小阳春”过后,气温也会逐渐下降,腌菜的习俗同样盛行。尤其是在古代,腌菜不仅解决了冬季蔬菜供应问题,还赋予了蔬菜独特的风味,成为了旧时冬日餐桌上的一种美味佳肴。

但是要注意,如果有腌菜的打算,一定要避免腌制水分过高的蔬菜。毕竟蔬菜含水量过高,腌制时就会很容易滋生微生物,导致腐烂变质。如熟透的西红柿,含水量多,怕挤怕压,腌制时极易腐烂,故不适宜腌制。可以选择含水量适中、质地脆嫩的蔬菜,如大白菜、萝卜、雪里蕻等。

腌制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蔬菜洗净后,切成夹刀片,撒盐腌制一小时,渗出水分后,用生抽、陈醋、白糖等调料熬制腌汁,晾凉后倒入蔬菜中,加蒜、白酒密封,腌制两天至七天即可食用。此法可使腌制的蔬菜酸辣脆嫩,保存三个月都不坏。

4不补:不过度冬补

不是迷信!明日立冬,记得:1不早、2不洗、3不腌、4不补,早了解

进入立冬后,自然界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人们虽然没有东面的说法,民间却有着立冬“补冬”的习俗。所谓“立冬补冬,补嘴空”,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忙碌了一整个秋季,进入冬季农活就会相对减少很多,就会利用立冬这一天好好休息休息,并做一些大鱼大肉犒劳家人。并且,古人认为,冬季是人体养藏的关键时期,通过进食高热量食物,可弥补机体消耗,增强体质,抵御严寒。

不过,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不再适合过度补冬了。毕竟现代人普遍有着营养过剩的问题,加上很多人已经不用干体力活,每天运动的较少,如果这时候过度进食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反而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例如立冬这天过度进补,就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胃胀、腹泻等不适。更要注意,避免盲目进补过多的热性食物,以免出现燥热的情况,如牙痛、口疮等。

那么,立冬该如何正确冬补?冬补需遵循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像人体的体质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多种类型,进补时应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食物。如阳虚的人可适量食用羊肉、牛肉等温补食物;阴虚的人则宜选择鸭肉、鱼肉等清补的食物。同时,进补应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要逐渐增加滋补食物的摄入量,以避免给身体带来过大负担。

不是迷信!明日立冬,记得:1不早、2不洗、3不腌、4不补,早了解

总结,今年的立冬,有啥说法?这天不仅是冬季的开始,同样也是一个“白天立冬”。明日九月十八立冬,无论多忙,记得:1不早、2不洗、3不腌、4不补,这不是迷信,而是古人的一些生活经验,早了解早知道。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