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的塌房总是离不开巨大的落差,尽管她从来不搞形式主义,每一次都援助都亲临现场,尽心尽力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可还是躲不过有心之人对她的诬陷、抹黑:“做慈...
2025-11-07 0
在加沙地带,持续不断的冲突让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陷入一种特殊的循环。这种日复一日的生活状态,不仅考验着人们的生存能力,更展现了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坚韧与生命的顽强。
根据联合国数据显示,过去两年间,加沙地带已有超过6.8万名巴勒斯坦人在冲突中失去生命,其中包括2万多名儿童。在这个被封锁的狭长地带,生存本身已经成为一场持久的战斗。
清晨五点,加沙的天空刚刚泛白,阿什拉夫已经醒来。这种早起习惯从他战前的生活延续至今,如今却有了不同的意义,更早起床意味着有更多时间寻找当天的食物。
完成洗漱和晨祷后,他和家人分享简单的早餐:通常是妻子用一公斤面粉制作的十个面饼,全家五口人分食,偶尔搭配芝麻酱或百里香粉,条件好些时才能吃到植物奶酪。
早餐后,阿什拉夫开始步行三公里前往医院工作。这段路程充满危险,他必须穿越可能遭遇空袭的区域。有几次下班途中,附近房屋突然遭遇空袭,最近的一次距离他仅约150米。这种与危险擦肩而过的经历,在加沙并不罕见。
在医院完成一天的工作后,寻找食物成为阿什拉夫的首要任务。战时物价飞涨,他曾用约177元人民币买到五个番茄、两个茄子和两个土豆。面粉价格更是惊人,一公斤曾涨到约160元人民币。对于失去稳定收入的家庭来说,这样的价格令人难以承受。
援助物资分发点是许多家庭获取食物的主要渠道,但这里往往人群拥挤,秩序混乱。阿什拉夫通常要等待一两个小时,才能领到一袋面粉和一个食品箱,里面装着罐头食品、食用油、鹰嘴豆和大米,大约够一个家庭维持一周。但这样的援助并非每周都能获得,有时他需要等待三四个月才能领到一次。
由于信任问题,阿什拉夫避免前往某些新设立的分发点。据媒体报道,在这些新分发点运营的第一个月,至少有410名巴勒斯坦人在领取物资时遭到枪击。抢到物资的人会以高价转卖,一公斤面粉曾被卖到约700元人民币。
在物价正常时期,阿什拉夫一家五口每月生活费约1500谢克尔(3270元人民币)。但战时,他每天至少要花费350元人民币,才能给家人勉强凑够两顿饭,而且还无法让每个人吃饱。
夜幕降临加沙时,阿什拉夫一家回到他们临时搭建的帐篷中。这些帐篷由破布和麻袋制成,无法隔绝风寒或噪音。帐篷区的居住条件十分简陋,十五个人共用一个临时搭建的浴室,四根柱子支撑着麻袋布围成的空间,风可以轻易吹入。
在帐篷里,夜晚常被外界的走动声、动物声响打断。阿什拉夫怀念战前生活中的隐私,现在“住在帐篷里,和露宿街头没有两样”。过去两年间,他已经搬过六次家,每次都是因为以色列军队的撤离令。有时撤离令通过紧急短信或电话通知,有时则是军方空投的传单。
水源问题在夜晚显得尤为突出。加沙大部分水井因战争破坏而污染,缺乏滤芯和消毒设备。阿什拉夫需要步行约七百米取水,或者高价购买饮用水。20升饮用水约11元人民币,1500升生活用水约130元人民币,这个价格远高于正常水平。因为缺水,人们甚至用摩擦沙子的方式来清洁双手。
黑暗中的加沙没有电力照明。电网在战争第一天就被切断,战前每天也只有几小时供电。阿什拉夫家没有蜡烛,他们要么待在黑暗中,要么使用手机灯光或安装电池的LED灯。手机充电也变成奢侈,需要先用太阳能电池板充满电池,再用逆变器转换,整个过程需要两三个小时。
木柴成为做饭的主要燃料。阿什拉夫曾经去过加沙干河捡木柴,但现在那里已经没有可捡的了。人们开始砍伐自家的树木,橄榄树、柑橘树、观赏树,一切能被点燃的植物都被砍掉来卖。9月份时,一公斤木柴价格约17元人民币,差不多够做一顿早饭,午饭需要的量还要翻倍。
尽管生活艰难,加沙居民仍然收到了来自各方的支持。阿什拉夫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经历后,结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他们不仅提供精神鼓励,还给予经济支持,例如每月约200美元的捐款。
国际组织在加沙开展的人道主义项目也提供了一定帮助。救助儿童会等组织在当地提供饮用水,虽然数量有限,但缓解了部分需求。阿什拉夫在医院工作中遇到过许多国际医护人员,他们的奉献精神让他相信人性的良善。
阿什拉夫尝试通过劳动改善生活状况。他考虑创作数字产品,以象征性价格出售电子书。虽然尚未找到最合适的渠道,但这种积极寻求出路的态度体现了加沙人的韧性。
阿什拉夫最近开始在一家战地医院兼职,每周值一次24小时班,时薪约75元人民币。加上原本在医院的工作,他每周工作59个小时。尽管现金短缺,银行取不出钱,兑换所手续费高达35%到50%,他依然坚持工作。
阿什拉夫说,思考如何改变处境让他感觉自己还活着。他经常思考未来在哪里、孩子们去哪上学、边境是否会开放等问题。虽然找不到答案,但思考本身已经成为他保持人性的一种方式。外界的关心和支持,则给了他继续前行的力量。
加沙家庭的生活在持续冲突中被深刻改变,但他们用日常行动诠释着生命的坚韧与希望。从白天的空袭躲避、食物寻找,到夜晚的帐篷生存、水源获取,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展现着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力。阿什拉夫一家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性的光辉依然能够闪耀。
尽管停火协议已经签署,但加沙人民面临的挑战远未结束。重建家园、恢复生活、治疗战争创伤,这些任务需要漫长时间和持续努力。但加沙人的故事提醒我们,生命的力量可以在最艰难的环境中绽放光芒,人类的尊严在最严峻的考验中得以彰显。
相关文章
突然的塌房总是离不开巨大的落差,尽管她从来不搞形式主义,每一次都援助都亲临现场,尽心尽力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可还是躲不过有心之人对她的诬陷、抹黑:“做慈...
2025-11-07 0
11月5日原本是国民党中常会的固定开会日,但就在前两天,党部突然宣布推迟到12日,这种安排很反常,也引发了外界不少猜测,毕竟往常这种会议都是雷打不动的...
2025-11-07 0
“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时间过得真快,今日11月6日,立冬交节的前一天,在古代这天也被称为“绝日”,标志着秋去冬来,自然界的金气消绝,水气升腾。明...
2025-11-07 0
在加沙地带,持续不断的冲突让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陷入一种特殊的循环。这种日复一日的生活状态,不仅考验着人们的生存能力,更展现了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坚韧与生...
2025-11-06 1
全运会跳水女双十米台最新战报,刚刚结束了预赛,全红婵/王伟莹组合第三,陈芋汐/掌敏洁第一的成绩晋级决赛。预赛的27对组合的比赛已经全部结束,比赛结果详...
2025-11-06 1
早上六点,公园长椅还没坐热,老李就因为抢地盘跟老姐妹吵得血压飙升——这场景熟不熟?2024年一开年,北京朝阳把广场舞改成手机预约,抢位纠纷直接砍了68...
2025-11-06 1
前言11月1日,这次国家出手判决,大衣哥朱之文的网暴案终于宣判。朱之文从被网暴困扰的受害者,变成了法律维权的胜利者,闹事者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善良的边...
2025-11-06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