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杨振宁妻子翁帆自白:为了丈夫的身体,我16年来都是早睡早起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24日 16:03 2 admin

一个女人决定在凌晨三点起床,16年没有间断过,理由只有四个字——为了陪伴。这不是什么励志故事的开头,而是真实发生过的日子。


杨振宁妻子翁帆自白:为了丈夫的身体,我16年来都是早睡早起

翁帆的人生轨迹看起来很清晰。在广东潮州长大,家里读书的氛围很浓,她对学习有天生的热情。高中考上汕头大学英语系后,1995年的那个夏天,学校来了一场华人物理研讨会,她做志愿者接待来访的客人。那时候她19岁,根本不知道这次接待会改变自己的人生。

来讲学的杨振宁已经73岁了。他从美国过来,带着妻子杜致礼。翁帆的工作就是安排行程、接待日常,两个人就在这样的接触中第一次见面。杨振宁上课的时候有种严肃的认真劲,翁帆后来记得,那位老先生不仅学问大,人还很谦虚。

接下来的几年,他们之间的关系很特别。没有私下来往,只通过书信聊天。杨振宁寄学术论文的摘要,翁帆回复阅读心得。慢慢地,信件里开始出现生活的碎片——天气怎么样、最近读了什么书、工作如何。翁帆读硕士的时候,杨振宁总是在信里鼓励她多看书、多思考。


杨振宁妻子翁帆自白:为了丈夫的身体,我16年来都是早睡早起

2000年左右杨振宁在香港中文大学讲座,翁帆从广州赶过去听课。那段时间他们的通信变得频繁起来。杜致礼也偶尔参与这些书信往来,翁帆从她那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这样的关系维持了多年,谁都没有想过会怎样。

2003年10月,杜致礼在美国石溪大学去世了。杨振宁突然陷入了孤独。翁帆听到消息后赶紧写信安慰,杨振宁回信时字里行间都是空落感。两人的通信频率开始增加,杨振宁分享物理的新发现,翁帆谈翻译的心得体会。

那段时间翁帆也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心情很低落。杨振宁用自己的经历去开导她,说人生挫折再正常关键是怎么往前走。2004年2月,杨振宁从香港打电话给翁帆,邀请她去中文大学见面。见面之后,杨振宁觉得这个姑娘真的理解他,开始依赖这份陪伴。

之后的几个月里,杨振宁常常打电话过来。翁帆也逐渐认识到,这位长辈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人。感情的事情有时候就是这样,没有轰轰烈烈的告白,只有日积月累的理解。


杨振宁妻子翁帆自白:为了丈夫的身体,我16年来都是早睡早起

2004年12月24日,两个人在汕头民政局登记了结婚。杨振宁82岁,翁帆28岁。外面的人说什么忘年恋、利益交换,两个人都没有放在心上。2005年2月在北京饭店办了简单的婚礼,杨振宁的三个子女都来了,现场很融洽。

翁帆嫁进去之后的第一件事是学前妻家人的菜谱,给杨振宁做广东菜。杨家的子女后来都很感激她这份用心。杨振宁自己说过,翁帆是上天最后赐给他的礼物,这段婚姻让他感觉生命被延长了。

婚后的生活看起来很平常。杨振宁重返清华大学教书,翁帆陪着整理讲义、翻译文件。她本来是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收入不少,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家务上。杨振宁喜欢早睡,她就改变自己的作息,保证家里安静。两个人一起锻炼身体,散步时她扶着,讨论物理时她记笔记。


杨振宁妻子翁帆自白:为了丈夫的身体,我16年来都是早睡早起

时间长了,外面的质疑声就淡了。事实证明,这段婚姻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为了丈夫的身体健康,翁帆坚持了16年的早起生活。这话听起来简单,实际做起来有多难,很难用言语描述。杨振宁年纪大了,睡眠浅,翁帆就从凌晨三点开始忙碌。先打理家务,再准备早餐,确保他一醒来就有热的饭菜。她婚前喜欢熬夜看书翻译,婚后硬是改掉了这个习惯。

这样的坚持,16年没有中断过。

翁帆放弃了很多高薪的翻译工作,转而打理家务。买菜时挑清淡的,煮汤煲粥讲究营养搭配。2010年杨振宁住院的时候,她守在床边,喂药、换水,一样不落。杨家的三个子女在美国,翁帆把这份责任都扛起来了。

杨振宁出院以后,她每天监督他锻炼,量血压、记体重。菜单上多是清蒸鱼、燕麦粥,尽量避免油腻食物。疫情那几年,她出门买菜戴口罩,回家后消毒。煮面条时加蛋花,想办法让他多吃一点。


杨振宁妻子翁帆自白:为了丈夫的身体,我16年来都是早睡早起

这些小细节堆积起来,就成了对健康的守护。杨振宁活到103岁,身体一直很硬朗,翁帆的照顾脱不了干系。他承认过,这段婚姻延长了自己的寿命。翁帆不仅管吃住,还管精神生活。两个人一起读书,杨振宁讲量子力学的东西,她听得懂就问,听不懂就记下来慢慢琢磨。

杨振宁写回忆录的时候,她帮着校对、标注脚注。出席学术会议时,杨振宁发言她递话筒。飞机上她给他盖毯子。这样的陪伴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细水长流。


杨振宁妻子翁帆自白:为了丈夫的身体,我16年来都是早睡早起

从2004年结婚到2025年10月,两个人携手21年。期间没有什么大风大浪。2012年杨振宁95岁生日,清华园小聚会,翁帆准备茶点、切蛋糕。2015年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入中国籍,翁帆递文件见证这一刻。

2017年国际会议上,她推着轮椅过安检。2020年疫情期间,她调试视频设备,杨振宁照常线上讲座。2022年9月22日100岁生日,庆典很简朴,她端着寿桃,杨振宁吹蜡烛。2023年物理大会,杨振宁上台她扶着台阶。翁帆的早起习惯始终没有断过,闹钟准时响,厨房一直在忙碌。

杨振宁为中国科技出力到推动中美物理合作,翁帆翻译文件、整理资料。他在北京医院检查,她陪诊,候诊室里她叠杂志。上半年两个人还走访过高校,杨振宁讲课她开车导航。


杨振宁妻子翁帆自白:为了丈夫的身体,我16年来都是早睡早起

10月18日,杨振宁在北京医院因病去世,享年103岁。翁帆守到了握手没有放开。葬礼之后,她写了悼文,说杨先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离世时一定是欣慰的。

杨振宁生前说过,翁帆是他的知音,是上帝的礼物。这话没有半分虚假。逝世后,翁帆没有急着改嫁。杨振宁早就说过支持她这样做,但她说不会。日子还得继续过。她继续翻译物理书籍,偶尔回潮州看母亲,带家乡茶叶回北京。


杨振宁妻子翁帆自白:为了丈夫的身体,我16年来都是早睡早起

清华“归根居“里,钟摆还在摆动,书架上的论文没有挪过位置。翁帆的生活圈子很小,陪母亲聊天、见老同学,日子很平静。杨家子女对她21年的付出很感激,彼此之间没有隔阂。这样的结局,算得上圆满。杨振宁一生为物理学做贡献,晚年有人陪伴,翁帆也从这段婚姻里学到了一辈子的智慧。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