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关税暴涨日汽亏损:马自达2333亿斯巴鲁2100亿,丰田巨亏让人意外

抖音热门 2025年09月20日 23:10 1 admin

2025年8月的出口数据一出来,日本汽车行业的老板们又坐不住了,这已经是连续第五个月,日本对美国的汽车出口在下滑,8月同比跌幅直接冲到13.8%,比7月的10.1%还要难看。

很难想象,这个曾经靠着省油耐用在美国市场拿下五分之一份额的汽车王国,如今正被关税这把钝刀子反复切割。

要说这几年全球汽车圈最头疼的事,美国的关税政策绝对能排进前三。

一开始特朗普政府给日本汽车和零部件开的税率是27.5%,后来虽然降到15%,但这个数字仍是特朗普上任前(2.5%)的6倍。

关税暴涨日汽亏损:马自达2333亿斯巴鲁2100亿,丰田巨亏让人意外

对日本车企来说,这就像原本只需要交2.5元的过路费,突然涨到15元,就算打了折扣也让人肉痛。

丰田的财报里藏着更惊人的数字,光是2025年第一季度,关税就给这家日本最大车企造成4500亿日元损失,全年下来可能要赔掉1.4万亿日元。

换算成小时的话,差不多每小时要损失100万美元。

马自达和斯巴鲁这些更依赖美国市场的车企,日子过得更煎熬,关税推迟实施的一个月里,日本车企日均损失就有30亿日元,它们俩更是重灾区。

本财年马自达将为因为关税损失2333亿日元,斯巴鲁将因关税遭受2100亿日元。

这些损失最终都要落到具体的生意上,日本有30%以上的汽车出口都指着美国市场,2025年这个比例还维持在三分之一左右。

关税一涨,成本跟着往上跳,NSK这家轴承巨头今年4到6月就因为关税少赚了14亿日元,丰田旗下的零部件企业也只能跟客户商量涨价。

电装的高管松井靖说,只要能拿出成本上涨的证据,客户也愿意坐下来谈,但这种协商本身就够折腾人了。

关税暴涨日汽亏损:马自达2333亿斯巴鲁2100亿,丰田巨亏让人意外

涨价成了无奈的选择,马自达已经把北美畅销的CX-5车型价格往上调了,分析师预测明年春天新车型上市时,日本车企可能会集体提价。

但车企们心里都清楚,涨价就像走钢丝,幅度太大消费者就跑了,丰田、本田嘴上说涨价是因为运营成本上升,跟关税没关系,但账本不会说谎。

日本汽车的金字塔形供应链这下被搅得天翻地覆,顶层的丰田、本田下面,连着68338家供应商,关税就像多米诺骨牌,从顶端一直倒到底层。

大企业还能扛一扛,那些小供应商根本顶不住,日本特殊陶业预计关税会让公司利润减少190亿日元,就算使劲调整生产和涨价,也只能把损失控制在60亿日元以内。

为了避税,日本车企只能在美国建厂,本田在美国的本地化生产比例已经达到70%,丰田也有50%,但三菱因为没在美国设厂,连关税减免的资格都没有。

可建厂不是拍脑袋就能成的事,丰田在肯塔基州的工厂一次就投了13.3亿美元,这还只是它在美220亿美元总投资的一小部分。

关税暴涨日汽亏损:马自达2333亿斯巴鲁2100亿,丰田巨亏让人意外

钱花出去了,还要面对美国本地的高人力成本和原材料难题,想短时间提高产能根本不现实。

韩国车企的做法反衬出日本同行的被动,现代汽车在关税生效前就抢着往美国运车,本田只能让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工厂提前发货,但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办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公司华伦威尔森都说,亚洲到美国的货运需求已经超出运力,就算加船也赶不上趟。

这已经是日本汽车业半个世纪里第四次遭遇美国的保护主义冲击。

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时,日本车靠着省油在美国市场份额从5.7%冲到21%,结果引发第一次围堵。

80年代美国逼日本自愿限制出口,90年代又要求提高零部件本地化比例到56%,每次日本车企都能找到活路,可这次情况不太一样。

现在的美国市场早就变了天,特斯拉的电动汽车横扫市场,福特、通用也在加速转型,而日本车企在电动化上动作太慢。

关税暴涨日汽亏损:马自达2333亿斯巴鲁2100亿,丰田巨亏让人意外

消费者还抱怨日系车内饰保守、车载系统落后,曾经的质量光环正在褪色。偏偏这时候遇上关税,等于在伤口上撒盐。

日本政府也在想办法,跟欧盟签了经济伙伴关系协议,又忙着和亚洲国家加强合作,想把美国市场的损失补回来。

但这哪有那么容易,韩国政府直接拿出1万亿韩元支援车企,还制定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图,德国车企甚至开始转向军工领域避险,相比之下,日本的应对显得有些迟缓。

更麻烦的是产业空心化的风险,美国逼着日本把核心零部件产能转移过去,这等于要掏空日本制造业的根基。

当年靠着政府低息贷款、关税优惠成长起来的日本汽车业,如今在全球贸易战里成了靶子。

关税暴涨日汽亏损:马自达2333亿斯巴鲁2100亿,丰田巨亏让人意外

从1979年对美出口190万辆的辉煌,到现在连续五个月出口下滑,日本汽车的美国梦正在褪色。

15%的关税像一道高墙,不仅挡住了汽车出口的路,也让半个世纪积累的产业优势慢慢流失。​

接下来的日子更不好过,美国市场份额35%的数字背后,是越来越重的成本压力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当省油神话遇上关税高墙,当供应链优势碰上本地化要求,日本汽车业能不能闯过这第四关,恐怕还要看能不能跳出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在电动化和新市场里找到生路。

毕竟贸易战里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适应规则的幸存者。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