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在古代,为什么不通过下毒来杀掉皇帝?溥仪:压根没吃过一顿热饭

抖音热门 2025年07月16日 21:20 1 cc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一顿饭,热不热,按理说不该是件多大的事。

可对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来说,这却是个说不出口的委屈。

他在回忆里说过一句话:“我当皇帝这么多年,从来没吃过一顿热饭。”听着像句牢骚,其实全是真话。

不是御膳房的厨子手艺不行,也不是宫里没火炉。

问题是——皇帝的饭,压根不是给人吃的,是给制度吃的。

太热了反而不行,得一层层传,一道道验,等到了御前,菜早就凉透了。

在古代,为什么不通过下毒来杀掉皇帝?溥仪:压根没吃过一顿热饭

那会儿,皇帝可不是随便谁都能靠近的。

吃的每道菜,从原料到端上桌,得经过几十双眼睛的检查。

御膳房里不光有厨师,还有专门的监膳太监,穿梭在灶台边、案板旁,盯着每一步操作。

万一哪个人多看一眼调料罐,或者手上动作慢了半拍,旁边的人就紧张得不得了。

不是疑心重,是因为一旦出事,谁也逃不掉。

毒杀皇帝的事,历史上不是没发生过。

在古代,为什么不通过下毒来杀掉皇帝?溥仪:压根没吃过一顿热饭

唐中宗李显,就是被自己的老婆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联手下毒害的。

那事儿闹得不小,宫里人都知道,可都不敢说。

还有西汉的刘辩,被董卓逼着喝下毒酒,喝之前还问了一句:“真要我喝?”董卓没吭声,只是冷冷看着他。

他就知道,躲不过去了。

可那样的事,真的是少数。

大多数时候,想毒死皇帝,难得很。

在古代,为什么不通过下毒来杀掉皇帝?溥仪:压根没吃过一顿热饭

不是不给机会,是压根没机会。

清朝的规矩尤其严,光是“传膳”这一道流程,就能把人累个半死。

御膳房做完菜,要封好盖,贴上封条,由专人送去殿内,再由值班太监验印、开封、试毒。

试毒也不是喊一声“谁来尝一口”就完事了。

那是有固定人选的,叫“司膳太监”。

每道菜他都得动筷子,夹一口到自己碗里,再换一双筷子吃下去。

在古代,为什么不通过下毒来杀掉皇帝?溥仪:压根没吃过一顿热饭

不是尝味道,是看有没有异样。

有时候还得拿银针试,插进汤里,看有没有变色。

真变了,哪怕只是颜色不太对,整道菜都得撤,相关的人马上抓起来问话。

这一套流程下来,哪怕是最热的菜,也凉了。

可谁敢抱怨?皇帝不能说自己吃了凉菜,那叫“娇气”;太监更不能说菜冷了,那是“失职”。

所以溥仪那句“没吃过热饭”,听着像玩笑,实则是当了皇帝的代价。

在古代,为什么不通过下毒来杀掉皇帝?溥仪:压根没吃过一顿热饭

乾隆在位的时候,据说每顿饭要摆上一百多道菜。

桌子根本摆不下,太监就站在一边端着,皇帝只要一抬手,说一句“把那个拿来”,菜就立刻送到面前。

可真吃的没几样,大多只是看看。

每道菜吃两三口就得撤下去,哪怕是他最爱吃的鹿筋炖燕窝也不例外。

太监会轻声提醒:“万岁爷,第三口了。”再多吃,就可能被人拿话说——说他贪嘴,说他不守规矩,说他不像个圣君。

那时候的朝廷,讲的是“防微杜渐”。

在古代,为什么不通过下毒来杀掉皇帝?溥仪:压根没吃过一顿热饭

一个皇帝如果贪吃,朝中言官就能写奏折弹劾,说他不节俭、不克己,甚至拿这做政治文章。

所以,皇帝的饭桌上,不是吃什么,而是吃得“像样”。

不过,说到底,这套制度是怎么来的?其实也不是哪朝哪代突然定下来的。

早在唐宋时期,宫廷就有了试膳制度。

到了明清,更是发展成一整套流程,连菜谱都要事先呈报,皇帝点什么,怎么做、谁做、几点完成,都得备档。

按《清宫内务府奏销档》记载,光是乾隆四十七年春宴的菜单就记录了整整三页纸,细到每种食材的分量、产地和入锅顺序。

在古代,为什么不通过下毒来杀掉皇帝?溥仪:压根没吃过一顿热饭

说到底,这不是对食物讲究,而是对权力的极度防范。

皇帝是一个王朝的核心,一旦出事,朝局就可能大乱。

所以哪怕代价是让皇帝吃凉饭,也要把牢每一道口。

可惜的是,这套制度再严密,也没能保住清朝最后的脸面。

等到溥仪做皇帝的时候,已经是1912年前后,外面局势早就变了。

辛亥革命之后,清廷退位,溥仪成了“虚君”,住在紫禁城里,仍然按皇帝的规矩生活。

在古代,为什么不通过下毒来杀掉皇帝?溥仪:压根没吃过一顿热饭

可他知道,一切都是表面功夫。

他说:“我就像笼子里的鸟,外面是世界,我只能看。

那会儿的紫禁城,早已没有往日的庄严。

太监们私下议论朝政,宫女们悄悄打听外头的新闻。

再怎么守规矩,也守不住一个正在崩塌的时代。

后来溥仪到了伪满洲国,又经历了苏联战俘营,最后回到了新中国。

在古代,为什么不通过下毒来杀掉皇帝?溥仪:压根没吃过一顿热饭

他在《我的前半生》里写到:“我当皇帝时,饭菜不能热,水也不能热,连洗澡都得按规矩。”语气很平静,但那份无奈,藏不住。

从他退位那天起,宫里就不再传膳了。

参考资料:

溥仪,《我的前半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

朱家溍,《清代宫廷生活》,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

张宏杰,《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宫内务府奏销档》,中华书局,1991年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