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周总理只是让他经商,给党赚取经费,他却给组织赚回一个商业帝国

抖音热门 2025年05月24日 17:31 1 admin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随我一同探寻文字的世界~

文:水木史记

编辑:水木史记

——《前言》——

战争中,不只有枪和炮,也有算盘。

肖林,他用一千美元,在封锁中,撑起一个商业王国。

所有的钱,一个铜板都没留给自己,为什么?

——《壹》——

经济封锁,断粮了

1941年1月,皖南,雪还没化,新四军皖南部队突围失败,几千人,打着中共的旗号,被自己人开了枪,不是误伤,是命令。

周总理只是让他经商,给党赚取经费,他却给组织赚回一个商业帝国

随后,延安的电话不再响,经费断了。

国民党从财政部下手,把每月那点拨款掐死,一句话,不给钱了,延安的办公室,油灯亮到深夜,账本里是空的。

军队、机关、交通线,靠什么活?

重庆的中共南方局,财政也断了,很多人没工资,甚至开始靠借粮过日子,经济封锁不是传说,是一张看不见的绞索。

这时候,周恩来盯上了一个人。

不是军人,也不是财政专家,是商人,这个人,叫肖林,他曾是民生公司一个普通职员,会算盘,懂市场。

重庆人,说话利落,记性好,脑子快。

民生公司是什么?不是普通商号,它是卢作孚的企业,是当时中国最早的现代物流公司,从运输到仓储,从航运到批发,它打通了西南到上海的货运网络。

肖林在那儿呆了七年,跑业务,做账务,还管过一段运输线。

周总理只是让他经商,给党赚取经费,他却给组织赚回一个商业帝国

周恩来找他时,他正在江津一家小铺里卖食糖,收入一般,但很稳定,“现在中央经费断了。”周恩来说,“咱们党需要自给自足。”

肖林没犹豫,带着老婆,带着孩子,带着一千美元,就这么走了。

没有部队保护,没有后方支援,只有一个信念,“党什么时候需要,我就什么时候给。”

——《贰》——

生意,就是战争

第一站是江津,地方小,但紧靠长江,是西南物流的重要节点,肖林干了一件“看起来像投机”的事,他大量囤积食糖。

周总理只是让他经商,给党赚取经费,他却给组织赚回一个商业帝国

别人说他疯了,糖的价格没涨,囤这么多做什么?

他笑笑,没解释,一个月后,糖税上涨,价格飙升,肖林一边出货,一边收利润,他又开始批发土纱、菜油、火柴。

每天跟小商贩讨价还价,晚上记账记到手发麻。

第一年,他赚了三倍,没有借一分钱,没有用一张空头支票,第二年,他开始扩大,他成立了“恒源字号”,不是店,是一个流通平台。

他租仓库,建码头,雇了10个工人。

账本密密麻麻,每个数字都写得清清楚楚,这些钱,一笔不少地,通过中转点送去了延安,“经费到了。”电报回了四个字,他没署名,也不需要署名。

1943年,生意越做越大,有人质疑他:“你天天就是挣钱,跟那些资本家有什么两样?”

他没回嘴,他只是把账本摊开,“我‘唯利是图’,但全图的,是咱们自己人能吃上一口饭。”他从未穿军装,但他管的钱,支撑了整个战线的运作。

周总理只是让他经商,给党赚取经费,他却给组织赚回一个商业帝国

肖林不是在做生意,他是在执行命令,他用市场规则,完成自己的任务。

——《叁》——

运输线不是铁路,是油桶

1944年,肖林不在江津了,他去了重庆,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要跑更大的单子,那年,山东解放区拿下几个据点,缴获了一批黄金和美钞。

周总理只是让他经商,给党赚取经费,他却给组织赚回一个商业帝国

不能留在当地,用不上,也守不住。

问题是,怎么运出来?国民党封锁线密不透风,来回的车要查身份证、查货单,连带着查亲属背景,一个多余的油桶,都可能引发盘查。

但肖林接了这活,他不问缘由,只问路线。

他用的是菜油桶,旧桶刷净,里层包铁皮,再封上双层油布,外面倒上几斤真正的花生油,几百桶油,从山东送到上海,再经民生公司的内河航线运到重庆。

没有人发现,桶底藏着上百万的现钞和金条。

“油进了厨房,钱到了战场。”没人知道那批油是什么,只有肖林知道,封条是哪天贴的,谁贴的,谁接的,连运输队的工人,也只以为是在跑普通民货。

整个路线,没有一个正规标志,全靠记忆、习惯、手势和沉默。

重庆的仓库,接到那批“油”时,肖林没笑,他只说了一句:“到账了。”1946年,肖林离开重庆,去了上海。

这座城市,是战后中国资本最密集的地方,也是最危险的地方。

在这之前,没人相信地下党能在上海做生意,更没人相信有人能从上海往解放区送货,反过来还把山东农产品倒出来卖。

周总理只是让他经商,给党赚取经费,他却给组织赚回一个商业帝国

肖林干了,他注册了“华益公司”。

名义上是进出口贸易,实际是双向补给,从山东来的是小麦、大豆、木耳,从上海去的是药品、布匹、电机配件、无线电零件。

都是合法进货,都是对口出口,账目干净,货物完整。

但每一车出货的背后,都是秘密路线、地下交通员和伪装运输证的协作,他用的是民生公司剩下的旧网络,靠的是过去七年一点点积累的人脉。

有一次,解放区急需一批青霉素,上海有,但不能直接运。

他找了三个公司,分三批出货,混进日用药品和食品罐头,交货那天,他亲自到场,不带助手,全程盯着封箱、上车、过码头、进仓库。

车子开走了,他才抽了一口烟,“千万不能出差错。”他说。

——《肆》——

股市,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1947年,华益公司不再满足做物流,肖林把手伸进了金融,不是投机,是任务,解放区要钱,法币贬值,国民党自己都在炒股、炒外汇。

周总理只是让他经商,给党赚取经费,他却给组织赚回一个商业帝国

要打赢这场战争,得有钱,大钱。

他开始参与外汇交易,买进港币,卖出美钞,套汇套利,不是自己赚钱,而是用利润兑换战略物资,支持基层组织、基层活动。

1948年,上海工人罢工,党组织要求筹集三亿法币。

没人相信能做到,三亿是什么概念?一个普通公司全年利润,也就几千万,肖林给了三亿,占全市捐款的93%。

没有贷款,没有转账,全是实货清点,全是现金周转。

那些钱,前一天还在股票交易大厅转圈,第二天就装进麻袋,送进罢工筹备会,没有一张纸是多余的,没有一个铜板留在账上。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很多人带着箱子跑了。

装着钱的,装着账本的,装着护照的,华益公司的大门敞开着,上海接管办来查账,打开抽屉,是完整的账册、流水、合同、进出库单、报关表和运输单。

没有销毁,没有涂改,黄金:12万两

固定资产:1000多万美元,库存商品:5万吨,现金:完好封存,接收员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问:“你留了什么?”

周总理只是让他经商,给党赚取经费,他却给组织赚回一个商业帝国

肖林打开抽屉,拿出三个银元。

“这是我在江津最初赚到的第一笔钱。”他没说为什么留,也没人追问,后来,他把这三枚银元捐给了三峡博物馆。

他不是军人,却养了军队,不是领导,却撑起了一个财政系统。

没有多少人记得他,但账本记得,记录记得,工人记得,药品记得,那一千美元,最后变成了支撑一个战区的命脉。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