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盛顿邮报》深度披露,特朗普政府近日做出了一项惊人决策:向已关闭多年的三里岛核电站重启项目,提供了高达10亿美元的联邦贷款担保。这项协议的达成,意...
2025-11-20 0
九十年代的晨光里,巷口小卖部的木门总在七点准时吱呀推开,玻璃柜台里的烟盒码得像小山,红的艳、黄的亮、绿的鲜。
大人口袋里偶尔露出的红塔山金边,揣在怀里的大前门靛蓝,还有从南方带回来的羊城烟标,是那个年代最鲜活的 “体面”。
如今三十年过去,风里的烟味淡了,有些烟早已停产出现在收藏册里,能抽过其中两种的人,多半已抱着孙子,成了旁人嘴里的 “爷爷”。
在九十年代的烟圈里,硬壳红塔山是妥妥的 “顶流”。
那时普通工人月薪才一百出头,这包烟却要八块钱,相当于两天的工资 , 不是逢年过节或谈事、待客等重要场合,没人舍得轻易拆开。
不少家庭会把它藏在衣柜顶层或抽屉深处,烟盒边角被压得平平整整,连里面的锡纸都没半点褶皱,仿佛藏着一份郑重的期待。
拆开硬壳红塔山时,锡纸 “撕拉” 一声响,醇厚的烟香能瞬间散开,成了不少场合里的 “气氛催化剂”。
很多人待客时会优先递上它,自己却换抽更平价的烟,就怕客人不够用。
现在红塔山仍在生产,但老款的硬壳经典早已停产,不少老烟民试过新款后都摇头:“没当年那股子绵劲,像少了点撑起场面的厚重感。”
软包云烟比红塔山便宜些,五块五一包,是不少家庭的 “待客备选”。
它的烟标是暗黄色的,“云烟” 两个字烫了金,纸面摸起来带着点粗糙的颗粒感,没有花哨图案,却透着过日子的实在劲儿。
那时很多家庭都有攒这烟盒的习惯,抽完从不会随手丢弃。
人们会把烟盒里的锡纸小心翼翼捋平,用来包橱柜里的陈皮、桂圆这类干货 —— 锡纸能防潮,还能让干货隐约沾点烟盒的纸香,存得更久。
供销社还没淡出街头时,软云烟是货架上的 “常客”,因为受欢迎,供销社工作人员常会给相熟的街坊预留几包,免得进货当天就被抢空。
后来街边超市慢慢多了,供销社一家家拆了,软云烟也换成了亮面新包装,暗黄色的老烟标渐渐从日常生活里消失,只剩旧烟盒还留着当年的糙手感。
大前门算是烟里的 “老资格”,九十年代初还能见到老款 —— 靛蓝色的烟盒,上面印着 “大前门” 三个黑体字,没有多余花纹,两元钱一包,是不少长辈的 “日常口粮”。
抽它的人习惯先把烟在手里转两圈,再用火柴点着,吸第一口时轻轻吐个烟圈,说 “这烟劲足,下了工抽一支,能解一天的乏”。
那时候粮票刚取消没多久,偶尔还有老人会拿着旧粮票去小卖部换老款大前门。
不少小卖部老板心善,遇到这种情况总会多给半盒,算是照顾老主顾的习惯。
早年间在工厂当学徒的人,大多记得师傅递过的大前门,“那时候能抽上这个,比现在吃顿肉还开心,是师傅疼人的心意”。
后来大前门虽没完全停产,但老款的靛蓝包装早就没了,如今在收藏市场上,一盒保存完好的老款大前门能卖到三百块,比当年贵了一百五十倍。
阿诗玛绝对是九十年代的 “颜值担当”, 翠绿的烟盒上,印着个穿彝族服饰的少女,头发上还别着银饰,五块八一包,是小伙子们最爱揣在口袋里的 “面子烟”。
不管是朋友聚会还是出门办事,递烟时总会特意把烟盒上的少女图案对着对方,透着股年轻人的骄傲。
有人会用铁盒子专门装不同的烟标,里面阿诗玛的烟盒能占好几份,课间还会拿出来互相炫耀。
后来听说因为商标问题,阿诗玛停了产,不少人都觉得可惜。现在偶尔能在收藏网上看到阿诗玛的老烟标,下面总有人留言:“这是我年轻时揣在口袋里的风光。”
红盒红梅是最 “接地气” 的烟,三块钱一包,烟盒是正红色的,上面印着几朵梅花,成了工薪族的 “日常伴侣”。
下了工的人常会坐在门口台阶或自行车旁抽一支,抽得慢,一口烟能在嘴里含好一会儿,说 “这烟带点甜,不辣嗓子,抽着省心”。
那时工厂门口的小卖部,红梅总是卖得最快。
每到月底发工资,不少人会一次性买一条,放在自行车车筐里,用布盖着,怕被雨淋了、被风吹坏了。
现在红梅仍在生产,但包装换了,味道也淡了,老烟民说 “现在的红梅像没放盐的菜,少了点日常里的踏实滋味”。
硬盒黄果树是贵州产的,四块二一包,烟盒上印着黄果树瀑布,水纹印得特别清楚,连瀑布的层次感都能看出来,成了那时候出差人员最爱带的 “地方特产”。
那时候出差去贵州的人,回来总会给亲戚朋友带几包硬盒黄果树 ,在当地它不算贵,但在其他地方少见,递出去时还能聊聊黄果树的风景,成了拉近距离的话题。
抽过的人都记得,它的烟丝特别紧实,烧得慢,一支能抽上十分钟,烟气里还带着点贵州的湿润感。
后来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各地香烟流通变广,老款的硬盒黄果树也慢慢停产了,现在再找,老板都会说 “只有新版,味道早不是当年那样了”。
恭贺新禧是妥妥的 “春节限定”, 红金相间的烟盒,上面印着 “恭贺新禧” 四个烫金大字,还缀着些小烟花图案,五块钱一包,只有过年时小卖部才会批量进货。
那时候家里过年,总会囤个三五包恭贺新禧,走亲戚时递烟,一拿出这烟盒,对方就会笑着说 “哟,过年好!”,喜庆劲儿一下就上来了。
孩子们也喜欢这烟盒,烟盒里的锡纸是金色的,会撕下来贴在铅笔盒上,觉得特别洋气。
还有人用烟盒做小灯笼,把红烟盒剪成小条粘在铁丝上,里面放个小蜡烛,晚上提着走,比买的灯笼多了份手作的年味。
后来恭贺新禧慢慢从市场上消失,现在过年再难见到这种红金包装的烟,不少人说 “总觉得少了点能攥在手里的喜庆感”。
五朵金花是云南的小牌子,两块五一包,烟盒上印着五种颜色的花 ,玫瑰、月季、杜鹃、山茶、兰花,色彩鲜艳,一眼就能记住。
它的烟气特别淡,成了不少抽不了劲大香烟的人的选择,不管是长辈还是女性烟民,都觉得它 “不呛人,抽着没负担”。
那时小卖部老板都知道,五朵金花的回头客多是固定人群,进货时会特意多留一些。
有人抽它时会把烟嘴剪得短一点,说 “这样烟味能更淡些,适配性更强”。
后来随着更多淡口味香烟品牌出现,五朵金花渐渐没了市场,慢慢停了产,现在只有少数收藏者手里还能见到它的老烟标。
哈德门是个 “老牌子”,九十年代初复产后,出了款复古包装的 。
深棕色的烟盒,上面印着 “哈德门” 三个老宋体字,还带着点旧报纸的纹路,三块五一包,成了不少念旧长辈的心头好。
经历过更早年代的人,大多对哈德门有印象,复产后见到它,总说 “像见到了老伙计”。
很多人每天会固定抽两支,一支早上起床后提神,一支晚上睡觉前放松,还会把烟盒收集起来,装订成小本子,在上面记家里的开销,比如 “买米 50 斤 12 元,买哈德门两包 7 元”。
或许歪歪扭扭,却满是生活的认真,后来哈德门又换了包装,复古款停了产,不少人遗憾了好久,这烟说没就没了,像丢了段回忆。
羊城是广东的地方烟,三块钱一包,烟盒上印着广州的五羊雕像,雕像细节清晰,成了南下打工者最爱带回来的 “念想”。
那时候在深圳、广州等地打工的人,每年春节回家都会带几条羊城,说 “在南方很多本地人都抽这个,烟味润,不辣喉咙,带回来让家里人尝尝南方的味道”。
北方人第一次抽时,常会说 “这烟跟咱们这边的烟不一样,带着点湿气的软和劲”。
后来南下打工者渐渐在当地安家,或选择其他品牌,羊城也慢慢从市场上淡出,现在偶尔能见到新款,老烟民却说 “没当年那股子带着地域感的温润劲,像变了味”。
如今再路过烟店,货架上满是包装精致的新品,烟盒上印着各种英文和花纹,却再也找不到当年红塔山的金黄、阿诗玛的翠绿、大前门的靛蓝。
那些烟停在了九十年代的风里,却把回忆留在了我们的心里 。
父辈拆烟时的指尖温度,抽烟时的满足神情,还有我们偷偷玩烟盒的小秘密,都成了岁月里最暖的印记。
如果你也曾在三十年前抽过其中两种烟,不妨某个午后,把老烟标的故事讲给孙子听 。
告诉他,当年一包烟里藏着的,不只是烟味,还有一代人的青春和时光。
相关文章
据《华盛顿邮报》深度披露,特朗普政府近日做出了一项惊人决策:向已关闭多年的三里岛核电站重启项目,提供了高达10亿美元的联邦贷款担保。这项协议的达成,意...
2025-11-20 0
93岁的韩芝俊,大概早已习惯被楼下跳广场舞的大妈当成“隔壁楼那个爱浇花的老太太”。没人知道,她15岁就把党证缝在衣角,18岁嫁的人后来成了国家一把手,...
2025-11-20 0
前言九十年代的晨光里,巷口小卖部的木门总在七点准时吱呀推开,玻璃柜台里的烟盒码得像小山,红的艳、黄的亮、绿的鲜。大人口袋里偶尔露出的红塔山金边,揣在怀...
2025-11-20 2
2025年1月30号晚上7点,山西长治的老巷子里,60岁的申某良家出了大事。郭家9个人踹门闯进来打砸,申某良反抗致郭某刚死亡,3人受伤。11月13号案...
2025-11-20 0
昨晚睡觉前,忘了关严窗子,凌晨五点左右被冻醒来,起来上了个厕所,赶紧把窗子关上,摸了摸窗台,瞬间清醒了很多,窗台结起了一层细白的霜,昨晚感觉冷是因天气...
2025-11-20 2
膝盖咔咔响那天,我刚好刷到一条热搜: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科公布,50岁以上坚持每周150分钟太极的人,端粒长度比同龄人年轻7岁。 我盯着屏幕愣了三秒,低...
2025-11-20 1
2025年深秋的北京,风中已带着寒意。清华园里那栋承载了二十一年光阴的别墅,在杨振宁先生离世后,终于归于沉寂。二十多天后,一个清冷的早晨,翁帆的身影最...
2025-11-20 2
海阳把火箭在海上连发到第20次,青岛的泡菜一口气占到输韩总量约七成把距离缩短、把时间压紧、把利润留在链条内,是这片沿海的底层算法下午三点,寿光蔬菜价格...
2025-11-20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