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跨县搜寻20余天!贵州失联少年遗体找到,事发地距出发地仅20公里

热点资讯 2025年11月09日 18:22 1 admin
跨县搜寻20余天!贵州失联少年遗体找到,事发地距出发地仅20公里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20公里,在地图上不过是半小时车程的短途距离,为何会成为两个少年生命无法跨越的终点?这场悲剧背后,究竟藏着哪些被我们忽视的安全漏洞?

10月16日,贵州毕节市大方县14岁的万恩润哲与16岁的罗佳佳,骑着一辆临时购买的蓝色摩托车,从黄泥塘镇驶向黔西市林泉镇。谁也没想到,这场看似普通的出行,却是这两个少年的人生最后一程。11月8日,一名失联者的家属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警方已找到孩子的遗体,距离他们的出发地仅仅20公里。

这20多天里,家长急的快疯了,到警方多地协作排查的艰难,再到社会力量自发参与搜寻的温暖,整个过程中,所有人都在等待两个孩子平安归来。然而,最终的结果还是让所有人失望了,这不仅是两个家庭的崩溃,更让公众集体反思一个残酷的问题:在未成年人追逐独立与冒险的路上,我们该如何守住他们的安全底线?

跨县搜寻20余天!贵州失联少年遗体找到,事发地距出发地仅20公里

回看这两个孩子失踪前的行程,就两个地方特别反常,现在想起来全是预警信号。

第一,20块钱油根本不够用。摩托车加20块钱油,撑死了跑100公里,从黄泥塘到林泉镇虽然才20公里,可万一走错路、车坏了,油肯定不够返程。说明他俩根本没认真规划过这条冒险之路到底该怎么走,就是脑子一热,说出发就出发了。

  1. 突然就联系不上了。10月16号晚上11点,他俩在林泉职中的监控里最后露了面,之后电话就打不通了,微信上的钱也是一分都没动,正常孩子就算赌气离家,渴了饿了总得买水吃饭吧?就算不跟家里联系,也会跟朋友说一声,他俩就这样彻底消失,不像是故意躲着家长,更像是出了什么事,甚至连求助的机会都没有。

而且家长也没有及时发现,10月16日两个孩子就失联了,但是家长两天之后,也就是18日才反应过来,可以说是错过了最佳的寻找时间。

一方面是家里管得松,罗佳佳的家人以为他还在贵阳打工,没问过他的行踪;万恩润哲的爸妈把他接到贵阳后,因为忙于生计,没怎么关心过孩子最近在干什么,跟谁玩,更不可能知道他要骑摩托车出门了。如果能早点关心孩子的生活,说不定这样的惨剧也不会发生了。

另一方面就是家长在网上发布的寻人启事,信息不够详细,因为没有具体的细节,导致很多好心的民众都弄错了人,这也耽误了找寻两个孩子的时间。

万恩润哲的爸爸接受采访时,嗓子都哑了,一直说“只要有一点希望,就不能放弃”。可20公里的路,看着近,真要找个人太难了。从黄泥塘到林泉镇,有大马路,也有藏在山里的小村子,好多地方没监控,俩孩子又没固定路线,找起来跟大海捞针似的。而且11月份晚上天气冷,家长越找心越寒,孩子要是在外面冻着了、饿着了,可咋办啊?

跨县搜寻20余天!贵州失联少年遗体找到,事发地距出发地仅20公里

家长报了警之后,警察立马就行动了,贵阳、大方、黔西三个地方的警察一起查:调了林泉职中、西溪大桥、高速路边的所有监控,想看看量孩子到底去了哪?还有不少志愿者也加入这次的找人行动中。有个警察说,那几天天天扩大范围,心里其实越来越慌,就怕时间拖得越久,孩子越危险。

11月6号那天,有个村民在林泉镇青塘村的一个山坡下,看见一辆蓝色摩托车,旁边还有两个人。等警察和家长赶过去,心一下子就沉了,摩托车已经被撞到变形了,俩孩子已经彻底没气了。家长到现场,直接就崩溃了,哭着喊着就这一个孩子,早知道不让他出去打工了。

找了20多天,最后等来这样的结果,谁都接受不了。

说到底,这次的悲剧并不是偶然,是对孩子的安全防护没有做到位。

有网友说“现在的孩子太叛逆,管不住”,其实不是管不住,是家长没留意孩子在想啥。就像罗佳佳辍学打工,家长从始至终没问过他累不累,还想不想继续上学;万恩润哲被接到了贵阳,家长也没问过他适不适应这里的环境,最近交了什么新的朋友没有?导致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大,宁愿跟着朋友走,越不愿意跟家长说说心里话。

跨县搜寻20余天!贵州失联少年遗体找到,事发地距出发地仅20公里

十来岁的孩子,正想着独立,可又不懂啥危险,得家长主动去关心。要是家长能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多问问他们的行踪,说不定早就能发现他俩要出门“冒险”的计划,就能及时拦住了。

更关键的是,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是从哪买到的摩托车?按规定,商家不能卖给未成年人摩托车,买的时候还得要身份证,满18岁才能上牌。可黄泥塘镇那家卖车的店,根本不顾孩子的安危,就想着赚钱,直接就把摩托车卖给了两个还没成年的孩子,这不是把孩子往火坑里推吗?

我们总说“孩子要长大”,却忘了告诉他们长大并不是凭着一股冲劲往前闯,更要看清脚下的路,家长多一分细心,就能及时拉住想跑向危险的孩子。

时间没法倒流,也没办法把两个孩子救回来,但我们能记住这次事件的“痛”,把对孩子的守护,放进每一次沟通、每一次监管、每一堂安全教育课里,家长应该跟孩子说明,不要急着自己能“行”,要平平安安地,一步步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