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东风日产难扛电车冲击,放下身段求华为,燃油车靠中国技术苟活?

热点资讯 2025年11月07日 23:41 1 cc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新能源浪潮下,传统燃油车企日子不好过,东风日产也没逃过,以前靠轩逸、GTR风光无限,现在被电车逼得没辙,只能找华为合作。

10月31日亮相的天籁・鸿蒙座舱,成了罕见的鸿蒙燃油车,可这台车真能帮日产破局吗?单靠智能座舱,燃油车靠中国技术能续多久命?

东风日产难扛电车冲击,放下身段求华为,燃油车靠中国技术苟活?

新能源没普及的时候,东风日产在燃油车市场绝对是顶流,轩逸2018到2022这五年,几乎成了家用轿车的代名词,单月销量要是没破4万,都得算失常,全靠这款家轿之王,日产在中国市场稳稳站住了脚。

还有赛道上的东瀛战神GTR,那更是传奇,90年代的日本房车锦标赛里,它一共出赛29次,拿了29次冠军,统治力直接拉满,最后逼得赛事方都得修改规则来限制它。

那时候的日产,说是风光无两一点都不夸张,可自从电车时代来了,日产的优势就慢慢没了。

就算后来推出了自家最贴近国产新势力的新能源车N7,也没能把颓势扭过来。

东风日产难扛电车冲击,放下身段求华为,燃油车靠中国技术苟活?

从数据能看出来,N7在5到9月这四个月里,销量一共冲了2.6万辆,8月还拿了合资纯电单车月销冠军,本来大家都以为日产要翻盘了,结果9月销量直接掉了37%,只剩6400多台。

这个成绩别说跟热销电车比了,就算跟月销3563辆的老天籁比,优势也不明显,为啥N7销量会跟过山车似的?深扒一下就能发现日产转型的一堆难题。

首当其冲就是因为交付太慢,产能根本跟不上订单量,好多消费者等得没耐心,直接转去买其他品牌了。

再加上为了在智能化上追上对手,N7堆了不少高配置,高通骁龙8295P芯片、自研的NISSANOS系统,还破天荒地提供15.6英寸4K中控屏选装,甚至接入了DeepSeek来强化语音助手。

这些配置一上,成本自然就高了,结果N7陷入亏本换量的尴尬境地,卖得多亏得多。

东风日产难扛电车冲击,放下身段求华为,燃油车靠中国技术苟活?

而且日产内部还把产能和营销预算往插混车型N6上倾斜,进一步分流了N7的资源。

这么多问题凑到一起,日产也终于明白,单靠自己的力量,想在新能源赛道上快速突围太难了。

可另一边,燃油车市场又被电车一点点挤压,这种时候找外部合作,就成了它唯一的破局关键。

顶着转型的压力,东风日产把目光投向了华为,毕竟华为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实力有目共睹,最后和华为乾崑达成合作,推出了搭载鸿蒙智能座舱的新天籁。

东风日产难扛电车冲击,放下身段求华为,燃油车靠中国技术苟活?

官方直接把这次合作叫做燃油车智能化的新答案,而且从内部态度能看出来,东风日产对新天籁的期望比插混新车N6还高,显然是把它当成了燃油车市场的救命稻草。

从配置来看,这次合作确实给新天籁加了不少智能化buff,新车装的是和问界同源的系统,用一块15.6英寸的HUAWEI车载智慧屏展示,这一下就让原本在车机软件上落后的燃油车,有了跟电车叫板的底气。

具体来说,新天籁有48个鸿蒙原生应用,还能实现跟鸿蒙智行车型一样的跨设备无缝流转。

比如手机上没看完的视频,一上车就能直接在车机上接着播;手机导航也能同步到车机上,不用再手动输入地址,这种流畅的交互体验,以前的燃油车想都不敢想。

东风日产难扛电车冲击,放下身段求华为,燃油车靠中国技术苟活?

另外,鸿蒙系统的语音助手小艺也加到了新天籁上,不管是喊它导航还是调空调,响应速度和识别准确率都比传统燃油车的车机助手强太多,不用再反复跟机器掰扯。

而且日产传统的大沙发优势也没丢,经典的日产大沙发升级成了贴合脊椎的Multi-Layer零重力座椅,尤其是副驾的女王副驾,通风、加热、按摩、记忆、迎宾这些功能全配齐了。

不过这次合作也有个明显的遗憾,华为鸿蒙的核心优势之一,也就是高阶智驾,并没有出现在新天籁上,为啥只合作座舱不合作智驾?其实这是日产基于现实的折中考虑。

毕竟高阶智驾对车辆的电子电气架构要求特别高,不仅需要大算力平台、高带宽通信,还得搭配线控转向和制动等执行机构,这些都是纯电平台天生就有的优势。

东风日产难扛电车冲击,放下身段求华为,燃油车靠中国技术苟活?

可新天籁是基于传统燃油车平台打造的,如果强行装高阶智驾,相当于要把底盘和电子电气架构全部重构,研发成本、花费的时间还有技术难度都特别大,最后算下来,可能还不如直接造一台新电车划算。

相比之下,改造智能座舱就简单多了,只需要加个48V轻混补电、新增以太网骨干这些,不管是工程量还是成本都低不少。

既能让燃油车的智能化水平有明显提升,又不会给企业带来太大负担,这显然是日产在当前阶段能做出的最现实的选择。

虽然新天籁的鸿蒙座舱让燃油车有了智能化模样,但它真能帮东风日产在电车围堵下续命吗?

东风日产难扛电车冲击,放下身段求华为,燃油车靠中国技术苟活?

就算智能座舱再好,也未必能成为消费者下单的决定性因素,对新天籁这样的燃油车来说,鸿蒙座舱确实能让它跟电车在智能化体验上缩小差距,消费者不管是静态看车还是试驾,都能明显感觉到提升。

但要说靠这一套座舱,就能让消费者放弃电车选燃油车,可能性真的不大。

毕竟电车的优势不只是智能座舱,还有更低的使用成本,比如电费比油费便宜不少,保养项目也少,另外电车的加速体验也比燃油车好,起步快、动力响应也更及时,这些都是燃油车短期内很难超越的。

东风日产难扛电车冲击,放下身段求华为,燃油车靠中国技术苟活?

不过当下的市场环境,倒给新天籁带来了一丝机会,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公告,从2026年1月1日起,中国大陆的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就要正式退坡了。

以前是完全免征,最高能免3万元,现在改成减半征收,最高免税额只剩1.5万元。

这意味着什么?举个例子,一台售价30万元的纯电车型,以后落地成本会凭空增加1.5万元,就算是十几万元的新能源车,也得多掏几千块钱。

这么一来,油车和电车的购置税差异就缩小了,那些对价格特别敏感的消费者,可能会重新考虑燃油车。

东风日产难扛电车冲击,放下身段求华为,燃油车靠中国技术苟活?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天籁的燃油车加上鸿蒙座舱组合,反而可能吸引到一批中间派消费者。

这些人既想要电车那样流畅的智能交互体验,又担心电车的电池安全,还对电车价格上涨有点抵触。

而新天籁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本质上是技术成熟、可靠性高的燃油车,不用担心电池起火问题,同时又有当下顶级的智能座舱,能享受到智能化便利,整体风险相对更低。

从这个角度看,日产选择跟华为合作智能座舱,虽然是被电车逼得没办法的权宜之计,但确实精准踩中了一部分市场需求,说不定能收获一波销量。

东风日产难扛电车冲击,放下身段求华为,燃油车靠中国技术苟活?

不可否认,搭载鸿蒙座舱的新天籁,是东风日产在燃油车市场的一次积极尝试。

它用较低的成本,实现了燃油车智能化的突破,还借助华为的品牌影响力,重新让市场关注到了日产的燃油车。

但只靠一套智能座舱,很难让燃油车在电车的长期围堵下长治久安,随着电车技术不断成熟,电池成本会慢慢下降,充电设施也会越来越完善,电车的优势会越来越大,燃油车的生存空间只会被进一步压缩。

这次日产跟华为的合作,更像是一次短期止血,能缓解眼前的危机,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东风日产难扛电车冲击,放下身段求华为,燃油车靠中国技术苟活?

要想真正在新能源时代站稳脚跟,日产还得在纯电平台研发上下功夫,做出更有竞争力的纯电车型。

同时也要优化产能管控,避免再出现订单多、交付慢的问题;还要把成本控制好,别再陷入亏本换量的困境。

毕竟消费者最后选车,看的是整车的综合产品力,不是只看某一个亮眼配置。

就算智能座舱再好,如果其他方面跟不上,也很难留住消费者,对东风日产来说,新天籁的推出只是一个开始,怎么在新能源赛道上真正实现破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