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在“烂字小组”,读懂“见字如晤” | 睡前聊一会儿

热点资讯 2025年11月07日 12:19 1 admin
在“烂字小组”,读懂“见字如晤” | 睡前聊一会儿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有这么一个“史上写字最烂小组”,不晒字迹的工整娟秀,专晒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随性潦草。起初,它只是一个彼此宽慰、满屏自嘲和调侃的小圈子,直到有人带着重病和已故亲人的字迹前来求助,希望大家能帮忙辨认亲人笔下的“天书”,这里逐渐成为传递亲情温暖的心灵驿站,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常言道“见字如晤”,从教科书里的篆隶草楷行,到婚礼请柬上的笔墨含情、明信片上的手写牵念,对汉字形态之美、书写之韵的追求,早已刻入我们的文化基因。一手好字受人追捧,整齐的笔画间藏着一个人的修养与气质。然而,一手“烂字”也并非毫无价值,它们同样承载着书写者独一无二的故事与情感。

有人分享幼时初学写字时歪歪扭扭的字迹,每个稚嫩的笔画都“烂”出纯粹童真;还有人分享“一塌糊涂”的高中习题册,“逐渐向图画靠拢”的笔迹里,记录着为梦想奋斗的青春时光。这些“烂字”,提醒着我们重新思考书写审美的本质——或许“见字如晤”的真谛,从来不是见完美的字与人,而是透过那些或工整或潦草的笔画,触摸书写者彼时的心境与故事,见藏在笔迹里的温度与深情。

在这个看似“不完美”的书写世界里,有被看见、被读懂,也有对生命印记的珍视,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悄然生根发芽。“外公的遗言求辨认”“家人病重说不出话写下来的,麻烦大家帮忙破解一下吧”……痛苦与绝望之下的求助,等来的是充满善意的回音。有人用不同颜色的笔潜心推测各种可能,有人顶帖助力“虽然看不懂,但帮顶一下”,还有语文老师发挥职业专长拆解分析。大家齐心协力,只为在横撇竖捺间探寻思念的轨迹,在错字漏笔中捕捉生命的余温。

有网友留言:“亲人到底写了什么字并不重要,当我们需要的时候,它可以是任何字。”诚如斯言,每一次参与“解码”,不论答案正确与否,都是对遗忘的对抗、对淡漠的拒绝。那些看似充满沟通障碍的潦草字迹,却能成为陌生人之间共情的纽带。素不相识的网友们,借此走进各自的人生片段,隔着屏幕稳稳接住那些藏不住的思念、沉甸甸的爱。

文字,自诞生之初,便肩负着传递心意、联结你我的使命。在这方小小场域,调侃与温情、幽默与遗憾、伤感与慰藉在此交融,有笑有泪、有暖有盼,铺展出一幅最真实的人间图景。正如英国诗人笔下的诗歌:“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着整个陆地。”这种对情感联结的执着追寻,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精神密码,也是我们对抗孤独、拥抱生活的恒久力量。

见字如晤,不止于字。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片叶子都有其独特的纹理与姿态,但它们都需要从阳光中获取能量,在风雨中相互依偎。人与人之间亦是如此,无论我们的诉求是宏大还是微小,只要有人愿意驻足倾听、真诚回应,就能汇聚成照亮人心的温暖力量。让我们珍惜这份联结,用心去感受每一个来自他人的温暖信号,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温暖篇章。

这正是:

“烂”字虽无工整样,却藏牵挂与柔肠。

陌生人来相助力,一笔一划暖心房。

大家晚安!

(文丨竹圆圆)

在“烂字小组”,读懂“见字如晤” | 睡前聊一会儿

小组成员用自己的方式尽力还原难以辨认的字迹。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