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安卫士北京”公众号公示了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2025年11月份拟聘用勤务辅警名单,名单包含80人,并附带了拟聘用辅警的毕业院校信息,其中不乏...
2025-11-06 0
退休不是人生的暂停键,而是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转换。
“单位最近统计退休意愿,我毫不犹豫选了‘按时退休’。”在银行工作了30年的老陈说,“看着那些选择延迟退休的老同事,每天带着药瓶上班,我就在想——这真的值得吗?”
随着延迟退休政策逐步推进,2025年起我国将用15年时间把法定退休年龄逐步调整到男职工63周岁、女职工58周岁或55周岁。
与官方鼓励的“渐进式延迟”不同,越来越多接近退休年龄的人却选择“能退就赶紧退”。这种选择背后,不是简单的躺平思想,而是基于现实的三重考量。
01 健康与工作的较量,身体发出警告信号
“我55岁那年高血压住院两次,医生说是长期熬夜和压力大造成的。”从事IT行业30年的王师傅表示,“继续拼五年?我可能根本领不到养老金。”
现实是残酷的。中国建筑业协会数据显示,行业内45岁以上工人的职业伤害发生率是35岁以下工人的2.3倍。对体力劳动者而言,身体机能下降使得延长工作年限变得困难。
即使是白领阶层,也面临健康挑战。中国社科院2024年的调研发现,目前45-50岁女工人中有38.7%已经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和健康问题。延迟退休可能加剧这一趋势。
国家卫健委推出的“健康中国·活力老龄”专项行动,针对45岁以上人群提供免费健康筛查和干预服务。这从侧面反映了中高龄劳动者健康问题的普遍性。
“工作30年后,我的腰椎间盘突出已经严重到不能久坐。”一位从事会计工作的55岁大姐苦笑道,“再工作5年?不是不想,而是身体真的不允许。”
当基本的健康都难以保证时,继续工作反而可能因健康问题增加额外支出。健康投资是决定能否工作更久的基础保障。
02 养老金的经济账,这样算更划算
很多人认为,延迟退休后养老金会更多。确实,养老金计算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原则。
但这笔账不能只看表面数字。以月薪5000元为例,延迟退休5年,每月养老金可能多900元左右。然而这五年少领的养老金总额约为30万元(按每月5000元计算)。
这意味着,需要近28年(30万/900元/12个月)才能“回本”。大多数人可能活不到领回本金的年龄,或者刚刚回本就走到了生命终点。
对于即将退休的群体,当前养老金水平已经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2024年城镇职工退休金月均水平为3270元,而在岗职工月均工资为9380元。虽然继续工作工资更高,但牺牲的是有限的健康时光和享受生活的机会。
“我父亲上个月刚走,辛苦一辈子,退休才两年就离开了。”一位50岁的教师感慨道,“如果能早点退休,他本可以多看看这个世界。”
从经济学角度,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同样适用于退休决策:晚年时光的质量比金钱积累更重要。
03 职场现实的残酷,年龄歧视不容忽视
尽管《年龄歧视禁止法》已实施多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协会2024年的市场调查显示,仍有62.7%的企业在招聘中设置了35岁或40岁的年龄上限。
“我48岁被公司变相裁员后,投了上百份简历都石沉大海。”一位前市场营销总监说,“延迟退休?首先得有个工作才行。”
现实是,除了公务员、事业单位和部分国有企业,大多数私营企业并不愿意保留或招聘大龄员工。他们被认为学习能力下降、健康风险高、用工成本高。
对于低技能劳动者,情况更为严峻。中国劳动学会2024年的研究指出,从事体力劳动或简单重复性工作的群体,职业生命周期普遍较短。65岁退休对这类群体可能过于严苛。
即使是知识型员工,也面临技能过时的压力。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24年报告指出,约40%的工作技能将在未来5-10年内过时。
人社部已启动“银龄就业计划”,为45岁以上劳动者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但要真正改变职场年龄歧视,还需要时间。

退休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新旅程的开始。2024年,人社部推动“银龄就业计划”已帮助超过200万中高龄人员接受再培训。
每个人都有权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选择。重要的是提前规划——无论是财务上的养老金多元化计划,还是健康上的投资与管理,或是职业生涯后期的转型准备。
您对退休有什么规划和想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和经历。
相关文章
近日,“中安卫士北京”公众号公示了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2025年11月份拟聘用勤务辅警名单,名单包含80人,并附带了拟聘用辅警的毕业院校信息,其中不乏...
2025-11-06 0
加勒比海海域近期风云再起,美国在该地区的重兵部署与俄罗斯的武器合作提议,让这片原本以旅游胜地闻名的海域,成为全球地缘政治博弈的新焦点。这围绕委内瑞拉展...
2025-11-06 0
近期,甲型流感进入高发期,身边打喷嚏、发烧的人似乎多了起来。做好预防,比生病后吃药更重要。这套简单易行的“四步”防护指南,希望能帮助您和家人安稳度过这...
2025-11-06 0
退休不是人生的暂停键,而是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转换。“单位最近统计退休意愿,我毫不犹豫选了‘按时退休’。”在银行工作了30年的老陈说,“看着那些选择延迟...
2025-11-06 1
立冬的脚步正悄然临近,时光已然翻至十一月的篇章。每到这个节气,关于天气、农事与民俗的话题,总会在万千家庭与无数农人之间传递。今年的立冬恰逢11月7日,...
2025-11-06 1
“饿到半夜啃枕头”才是大多数减肥人的日常——2024年6月,北京白领王小姐靠“16:8+低温慢煮鸡胸肉”三个月掉18斤,结果体检尿酸飙到520,冲上热...
2025-11-06 1
“练了半年还是一身硬梆梆?”——12月5日,北京体育总局发布《冬季太极风险提示》,直接把“练完没热透”列为头号受伤诱因。一句话:找不到那股“温水擦背”...
2025-11-06 1
通便润肠,最厉害“2果2菜”:吃一次排出隔夜便,别只知道吃香蕉便秘,是一个被低估却无处不在的问题。它不是简简单单的“排便不畅”,而是身体发出的一个重要...
2025-11-06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