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山看客编辑|墨山看客以色列国会通过一项主权法案,把手伸进了约旦河西岸,好像是在告诉全世界这块地,我要定了。此举一出以色列遭到了15个国集体谴责,...
2025-10-26 0
48小时内,美俄布达佩斯峰会上演“过山车”剧情。
一场本有望推动停火的峰会,反倒让俄乌局势更混乱,停火希望再陷渺茫。
10月20日,美国国务卿卢比奥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通话,白宫起初宣称通话“富有成效”,外界普遍认为这是美俄峰会的“预热信号”。
此时距离原定布达佩斯会晤仅剩数日,匈牙利已完成会场布置,保加利亚甚至提前表态“愿开放领空供普京通行”。
10月21日清晨,剧情突然反转。特朗普在白宫表态:“与普京的布达佩斯会晤已搁置,现在见面是浪费时间。”
他同时透露,未来两天白宫将通报后续行动,且不排除“新一轮对俄施压”。
几乎同一时间,波兰抛出重磅消息:“若普京专机飞越波兰领空,将依法拦截并拘捕。”这一表态直接将峰会争议从“谈不谈”升级为“敢不敢来”,国际舆论瞬间沸腾。
10月22日,各方表态继续“撕裂”:克里姆林宫称“会晤时间从未敲定”,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坚持“筹备工作仍在进行”,而拉夫罗夫直指美国“违背此前共识”,拒绝接受“暂时停火”。
波兰的“拘捕威胁”并非空穴来风,其依据是国际刑事法院此前对普京发出的逮捕令,指控其涉嫌“非法驱逐乌克兰儿童”。
从法律层面看,俄罗斯并非国际刑事法院成员国,不承认该法院管辖权,即便普京真的飞越波兰领空,波兰实施拦截等同于“对俄宣战”。
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已明确回应:“这是不可接受的挑衅,将引发严重后果。”
作为反俄最坚决的欧盟国家之一,波兰一直反对匈牙利撮合美俄峰会,试图通过强硬表态拉拢英、法、德等盟友。
但保加利亚的“放行表态”直接暴露欧盟内部分歧,让波兰的强硬显得孤立。
峰会取消看似突然,实则是美俄博弈的必然结果,核心原因集中在三点:
1.拉夫罗夫在通话中明确拒绝美国“立即停火”提议,强调俄罗斯只接受“长期可持续和平”,要求乌克兰承认现有领土现状——目前俄罗斯控制着约20%的乌克兰领土,其中顿巴斯地区89%已被其掌控。而特朗普的目标是“冻结冲突”,即按当前战线停火,双方诉求根本对立。
2.欧盟内部,英、法、德等国虽支持“立即停火”,但坚决反对“割地换和平”,正推动用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援助乌克兰。北约秘书长吕特已紧急访美,试图说服特朗普与欧洲立场保持一致。国内层面,特朗普需平衡鹰派“对俄强硬”和务实派“尽快停火”的诉求,贸然见面可能引发政治争议。
3.特朗普同步宣布“将对俄能源出口实施新制裁”,且强调制裁“暂时有效”。这是典型的谈判策略:通过取消会晤制造压力,用“暂时制裁”留足让步空间,逼俄罗斯在停火条件上妥协。
峰会取消引发的连锁反应中,欧盟内部的分裂最引人关注。
“三大阵营”:
强硬反俄派以波兰为代表,不仅威胁拘捕普京,还联合波罗的海国家反对任何“对俄妥协”。
波兰认为,一旦接受“冻结战线”,等同于承认俄罗斯对顿巴斯的占领,将威胁自身安全。
务实调停派以匈牙利为核心,欧尔班始终推进峰会筹备,其外长甚至专程赴华盛顿沟通细节。
中间观望派涵盖英、法、德等大国,虽联合表态支持“立即停火”,但对“割地换和平”避而不谈。
这些国家正与乌克兰制定12点停火计划,包括停火监督、战俘交换等内容,但尚未达成共识。
更关键的是,欧盟对“是否用俄冻结资产援乌”仍存分歧。部分国家担忧此举涉嫌“违法”,可能引发俄罗斯报复,影响自身能源和贸易安全。
特朗普想以最小代价促成停火,却不愿承担实际成本:
特朗普的诉求很明确:按当前战线停火,让士兵回国,避免美国继续投入援乌资金。
但他从未向俄罗斯承诺“解除制裁”或“归还俄海外资产”,仅以“可能提供战斧导弹”施压——而这一承诺早已被俄方识破是“虚张声势”。
俄罗斯则拿出了“让步与底线”:放弃声索赫尔松州和扎波罗热州部分领土,但坚持四条核心要求:解决冲突根源、西方不驻军乌克兰、乌克兰承认领土现状、乌克兰去军事化且不加入北约。
拉夫罗夫强调,俄罗斯不会接受“没有长期保障的暂时停火”。
这种“一方想空手套白狼,一方要实际利益”的僵局,让峰会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正如一位欧洲官员所言,特朗普的策略相当于“让乌克兰把腿卖了,却没有任何回报”,俄罗斯自然不会同意。
这场大国博弈看似遥远,却可能通过三个渠道影响普通人的生活:
1.美国拟对俄能源出口加征新制裁,而俄罗斯是全球主要石油出口国之一。若制裁落地,国际油价可能短期上涨,进而推高国内成品油价格。欧洲已因能源问题承压,若局势升级,冬季能源成本或进一步上升。
2.乌克兰和俄罗斯是“欧洲粮仓”,冲突持续已影响全球粮食供应。虽然泽连斯基表态“准备结束冲突”,但停火遥遥无期,粮食出口运输通道仍存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全球粮食价格波动。
3.特朗普提及普京愿意“推进核降级”,但这一表态缺乏实际机制支撑。美俄若在停火问题上持续对立,不排除俄罗斯通过“强化核威慑”施压,而核风险的任何升级,都可能引发全球性恐慌。
局势并非毫无转圜余地,匈牙利仍在推进筹备,俄罗斯也未彻底关死大门。
若美俄在“停火监督机制”或“核风险管控”上取得突破,不排除峰会重启。
但前提是战场冲突强度下降,且双方拿出书面化的谈判框架。
若美国新制裁真的影响俄罗斯财政,且欧洲配合执行,俄罗斯可能在“撤军速度”或“停火细节”上软化态度。
尤其是冬季来临,能源贸易窗口缩小,俄罗斯的谈判耐心可能发生变化。
若俄罗斯在顿巴斯发起新攻势,或乌克兰获得远程武器袭击俄境内目标,峰会将彻底失去意义。
目前乌克兰领导层已松口“冻结战线可能是折中办法”,但克里姆林宫仍坚持“领土合法化”,双方仍在拉扯。
判断局势走向,有两个信号必须关注:
一是“核降级”是否落地。若美俄能重启“战略稳定对话”或恢复核透明措施,说明双方有意管控风险,为谈判创造条件;二是制裁的实际效果。若俄罗斯石油出口未受明显影响,财政压力不大,其妥协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特朗普取消峰会,不是“不想谈”,而是“没谈成的把握”。
这场博弈中,乌克兰的领土、欧洲的能源安全、普通人的生活成本,都成了大国谈判的筹码。
但无论政客们如何算计,和平才是最根本的诉求——毕竟,没有人希望战争持续下去,更没有人愿意被核阴影笼罩。
相关文章
文|墨山看客编辑|墨山看客以色列国会通过一项主权法案,把手伸进了约旦河西岸,好像是在告诉全世界这块地,我要定了。此举一出以色列遭到了15个国集体谴责,...
2025-10-26 0
新一轮景区爆款公式来了。 首图 | AI领域 | 景区01十一过后,我发现很多景区、乐园业者的心态与认知,有了一些显著变化。好几位曾经拼命卷产品、卷价...
2025-10-26 0
日前,博主@智慧皮卡丘 爆料称,小米正在评估一款2亿像素镜头、搭载eSIM技术的轻薄旗舰项目,预计命名为小米17 Air。按照该博主的说法,该机型配备...
2025-10-26 0
前言10月24日的北京八宝山,一场肃穆的仪式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世纪科学巨擘杨振宁先生于此长眠,灵堂之上,一面鲜艳的国旗覆盖其身,昭示着国家对其一生的最...
2025-10-26 1
凌晨还没到六点,北京八宝山殡仪馆门外已经聚满了人。有人专程赶来送别杨振宁,不少人手里捧着一束白菊,神情很安静,动作都是慢慢的。大礼堂门口挂着一块蓝黑的...
2025-10-26 1
北京,秋风萧萧。身着素衣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先生最后一程。 这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巨擘,一位远游归来的爱国赤子。 10月24日上午9时许,诺贝尔...
2025-10-26 1
48小时内,美俄布达佩斯峰会上演“过山车”剧情。一场本有望推动停火的峰会,反倒让俄乌局势更混乱,停火希望再陷渺茫。01.10月20日,美国国务卿卢比奥...
2025-10-26 1
“通过!”10月2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二层宴会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的声音响彻全场,掌声如潮。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
2025-10-26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