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对释永信的通报终于出来了!结局令人拍案称快!

热点资讯 2025年09月10日 13:12 1 admin

钱哪里去了?又是谁在看账本?

释永信的名号,这些天很多人都知道了。河南佛协会一份通报像大鼓一声,把少林寺推到了最亮的地方。四个字“六根不净”,在网络上比什么都响。

对释永信的通报终于出来了!结局令人拍案称快!

少林寺这庙,大得好像不是一天建起来的。2010年,有一场1500周年的热闹,山门前铺了红毯,外面看热闹,里面堆满了各路贵宾。天空还有无人机转,金黄袈裟照在阳光下特别显眼。那年热闹,地方官员一起来,外媒拍了无数照片。

这寺庙,还挂着对联呢,“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明月照沧海终归空”。以前只是应景吉祥话,现在再看,倒像提前预备的句子。

喝彩归喝彩,难题也是真的。

几年后,这座老寺迎来了审计。2024年,调查组的进门把老账本翻了个底朝天。有人的眼里,看见了十几个亿的流水数据:门票、武校、文创,还有影视分红,像下山猛虎,一年就是天文数字。

支出明细呢?空白。没人说得清,优优劣劣,有个账户,标着“少林无形资产维护费”,到底花哪去了,答不上来。

还有一笔钱,某年高阶禅修班收了三千多万,但发票上写的却是“少林寺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这些账,普通人怎么看都迷糊。

调查组并没有留情面。

到了2025年,案子已经立起来,原来的那些带货视频全删了,评论里头全是问“师父,我的十八籽手串能不能退?”这样直白的呐喊。

炼功的寺庙,也成了生意场。可问题不是要挣钱,是钱花到哪里去了,账本能不能拿出来晒一晒。

有的人还替释永信说话,“不挣钱怎么养那么多僧人和弟子?”可别人家,比如灵隐寺,人家把收支都挂出来,卖奶茶的利润一目了然,那些豆浆钱,用得明明白白。

少林寺的钱,进了黑洞。

最让人难堪的,是那黑洞里,时不时飘出一条大牌皮带,一块亮眼表盘,哪里像个出家人身上的行头。

少林寺这盏灯,早不是纯粹的庙。

如今它可是“登封的GDP机器”,河南文旅的摇钱树,对国外来说,更是“中国功夫迪士尼”。多国客人专门飞来看,只因那仨字。

国家其实从没禁止它挣钱,还让它去海外办寺院——在伦敦挂牌那天,连英国都送花表示祝贺。

但掏钱不是没限度的,“商人可以当,哄人不能做”。可以谈生意,佛门规矩还得守着。——这道理孩子都懂。

做人的底线,往往就在账本上。“奔驰可以坐”,山高路远,方丈坐好车不是罪。可谁都不能接受,这油钱从功德箱花出来。

这些道理,有些人忘了。

再看账户,最新的调查组动作是冻结了寺里6家公司的股权。那花枝招展的招生简章上,也偷偷拿掉了“方丈亲授”。

寺门外的游客队没变,大家还在拍着武僧的身影,但“永信大师”这几个字,谁都不再提了。

那副横梁古联,经年累月的雨水早把颜色冲淡,“莲花终究要回到淤泥,明月照完大海也得落下”。这种提醒,迟早都会来。

对释永信的通报终于出来了!结局令人拍案称快!

过去那些高光时分,外界都买账。谁能想见今天会有数不清的追问:那几年,寺的财富到底去了哪里?那些年收的钱,是不是都变成了大众难见的支出?

不少信众今天还在困惑,他们捐的钱,本是希望促成寺庙修行,孰料最后变成了消费账目的谜。

有些收入明细,是要贴出来的。

灵隐寺那样,一杯豆浆几块钱,明明白白写在墙上,每个来往的,都能看到。少林寺不学,误在此。一个“透明”字,能挡掉大半风言风语。

这几年商业化的步子太快。很多人理解,庙要养人,不挣钱怎么行?可正因为养了那么多僧人,就更得注意账目公开,哪怕一块钱的明细,也要有人能翻出来数一数。

不止信众在盯着账本,现在生意场上的人也都关注着。少林寺背后的公司,武校招生,全都不敢再轻易提什么“方丈亲授”。以前的亮点,如今成了负担,谁敢再拿来做广告?

老百姓就是图个明白。一家流水十几个亿的大庙,不该变成一个谜。只要账本清楚,谁还会多拿奇怪的噱头来说事?

现在那座大雄宝殿,古色的梁柱上,每逢大雨后总有一丝发白。游人还多,拍照的人也多,可谁都未必再有当年那种放心的信任。

信任,就是这样慢慢消失的。

从达摩面壁到老僧救唐王,几百年来,少林寺积累了太多故事,但这些厚重的东西,也抵不过几个糊涂账本。

行者如莲,进淤泥不染本是美事,但钱的事清不清楚,才最能打动人。每一代人都要守好寺庙的规矩,关键时候,靠的不是口号,是一本人人能看的明细账。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